抱龍丸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:抱龍丸
組 成 | 膽南星(用南星入烏牛腹內,吊於風處陰乾,又換1牛膽,連換7膽,陰乾,不可見日)5錢,天竺黃(內中有節者)5錢,雄黃(明紅者)3錢,硃砂(大者)4錢,青礞石(用消和勻,入銀鍋炒過,煅出盡金色者方可用,研作灰塵)6錢,天麻4錢,花粉5錢,僵蟲3錢,防風4錢,甘草2錢,琥珀5錢(有此固佳,無此亦可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。米糊為丸,如龍眼核大。 |
用 法 | 用燈心湯磨銀器化下。 |
主 治 | 痘。一切驚風發搐。 |
摘 錄 | 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 |
《中國藥典》:抱龍丸
組 成 | 茯苓50g 赤石脂25g 廣藿香38g 法半夏31g 陳皮25g 厚朴25g 薄荷31g 紫蘇葉31g 僵蠶(姜制)31g 山藥25g 天竺黃38g 檀香25g 白芷25g 砂仁25g 防風31g 荊芥38g 白附子31g 獨活31g 白芍25g 訶子(去核)25g 蓽茇25g 白朮(炒)38g 川芎(酒蒸)31g 木香25g 硃砂47g 天麻25g 香附(四制)25g |
制 法 | 上二十七味,硃砂水飛成極細粉;其餘茯苓等二十六味粉碎成細粉,與硃砂粉末配研,過篩,混勻。每100g粉末加煉蜜120~130g製成大蜜丸,即得。 |
性 狀 | 為棕褐色的大蜜丸;氣香,味甘、辛、辣。 |
用 法 | 口服,一歲以內一次1丸,一歲至二歲一次2丸,一日2~3次。 |
主 治 | 祛風健胃。用於小兒風痰吐乳腹瀉。 |
規 格 | 每丸重1.56g |
貯 藏 | 密封。 |
摘 錄 | 《中國藥典》 |
《治痘全書》卷十三:抱龍丸
組 成 | 天竺黃1兩,膽南星5錢,人參2錢,辰砂3錢(水飛7次),雄黃3錢,珍珠3錢,琥珀3錢,檀香2錢,木香1錢,沉香1錢,麝香2錢5分,金箔20葉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甘草汁為丸,如大豆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丸,嬰兒半丸。 |
主 治 | 小兒驚風潮搐,四時瘟疫,身熱昏睡,痰涎壅盛,風熱喘嗽,煩躁不寧,並痘疹欲出先驚搐,及蠱毒、中暑。 |
摘 錄 | 《治痘全書》卷十三 |
《育嬰秘訣》卷二:抱龍丸
組 成 | 水銀2兩,鉛1兩5錢(熔化,入水銀制死)。 |
制 法 | 以柳枝燒成珠,又入硃砂末、乳香末各1兩在內,乘熱用柳木槌擂勻,為丸如芡實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丸,空心井花水化下。服後令睡,不可驚動。或作小丸服亦妙。 |
主 治 | 安神去痰。主如見生人、異扮人、或六畜跳躍異者。或鬼神惡狀者、或迅雷擊鼓、一切大聲使兒客忤者;或小兒病根日深成癇,但見聞原忤之例即發。 |
摘 錄 | 《育嬰秘訣》卷二 |
《丹台玉案》卷六:抱龍丸
組 成 | 膽星5分,琥珀5分,雄黃5分,硃砂5分,天竺黃6錢,全蠍6錢,麝香1錢,甘草2兩(煎膏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甘草膏為丸,如芡實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丸,生薑湯化下。 |
主 治 | 驚風發搐,或風痰身熱。 |
摘 錄 | 《丹台玉案》卷六 |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靈苑方》:抱龍丸
組 成 | 天南星1斤(生),硃砂(細研,水飛)1兩,紫石英(研,飛)1兩,白石英(研,飛)1兩,犀角(銼末)1兩,牛黃(研)半兩,阿膠(銼碎,炒如珠子)半兩,藿香半兩,麝香(研)半兩,金箔50片,雄黃(水磨通明者)4兩(研)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,更入乳缽內研如粉,以黃牛膽45個,取汁為丸,如櫻桃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丸,以鹽1捻,和藥細嚼,新水吞下。如牛膽少,以煎水相和,諸疾服之,心膈清涼如冰雪,便覺精神爽快也。 |
主 治 | 解一切熱,化風痰。主大人小兒風癇、驚癇,陽毒狂躁;及心熱驚悸,夜臥不安,胸膈壅痰,厥頭痛,心神恍惚。 |
摘 錄 | 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靈苑方》 |
《幼科直言》卷四:抱龍丸
組 成 | 赤芍藥3錢,貝母5錢(去心),僵蠶1兩,防風2兩,天麻5錢,鈎藤1兩,薄荷1兩,枳殼1兩,桔梗1兩,膽星2兩,陳皮1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龍眼核大,硃砂為衣。 |
用 法 | 《絳囊撮要》有茯神、天竺黃,無僵蠶。 |
主 治 | 小兒着驚嚇,傷心肝二經,唇青,四肢搖動。 |
摘 錄 | 《幼科直言》卷四 |
《幼科直言》卷三:抱龍丸
組 成 | 陳膽星4兩,鈎藤1兩,桔梗2兩,天麻2兩,升麻5錢,陳皮1兩,薄荷1兩,僵蠶5錢,川貝母1兩(去心)。 |
制 法 | 上為極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,硃砂為衣。 |
用 法 | 乳孩每服半丸,大者每服1丸,白滾水送下;若外感風邪,用防風5分煎湯調下;若內熱,用竹葉湯調下。 |
主 治 | 痧症不拘前後,痰多咳嗽,有風有熱者。 |
摘 錄 | 《幼科直言》卷三 |
《幼科直言》卷二:抱龍丸
組 成 | 陳膽星2兩,天麻5錢,鈎藤5錢,全蠍3錢(去尾尖及子,洗淨),僵蠶5錢(微炒),陳皮5錢,川貝母5錢(去心)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丸重5分,硃砂為衣。 |
用 法 | 每服1丸,白滾湯送下。有表證,傷風咳嗽者,淡薑湯化下。 |
主 治 | 痘症前後,咳嗽,有驚有痰。 |
摘 錄 | 《幼科直言》卷二 |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二:抱龍丸
組 成 | 銀粉3兩,硃砂3兩,乳香1兩半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。 |
用 法 | 每服1錢,井花水送下。 |
主 治 | 狂妄不止,脈浮者。 |
摘 錄 | 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二 |
《醫方一盤珠》卷八:抱龍丸
組 成 | 明雄黃4.5克 辰砂4.5克 膽星15克 明天麻(薑汁炒)9克 竺黃9克 麝香1.5克 |
制 法 | 上藥共為末,薄荷湯為丸。 |
用 法 | 每服0.3~1克,溫開水送下。 冬月加麻黃、款冬花、甘草各6克。 |
主 治 | 主小兒發熱痰喘。 |
摘 錄 | 《醫方一盤珠》卷八 |
《醫部全錄》卷四三二引《幼幼近編》:抱龍丸
組 成 | 膽星1兩,天竺黃7錢,辰砂5錢,雄黃5錢,直僵蠶5錢半,全蠍(去鹽)5錢半,釣藤5錢半,天麻5錢半,牛黃1錢,麝香1錢,珍珠3錢(一方有琥珀)。 |
制 法 | 甘草膏為丸,如芡實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丸,薄荷湯送下。 |
主 治 | 小兒驚風,傷風,驚駭,驚動,痰熱諸疾,風痰,驚痰。 |
摘 錄 | 《醫部全錄》卷四三二引《幼幼近編》 |
《一盤珠》卷八:抱龍丸
組 成 | 明雄黃1錢半,辰砂1錢半,膽星5錢,天麻(薑汁炒)3錢,竺黃3錢,麝香5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薄荷湯為丸。 |
用 法 | 口服。[br]冬月,加麻黃、款冬花、甘草各2錢。 |
主 治 | 小兒發熱痰喘。 |
摘 錄 | 《一盤珠》卷八 |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:抱龍丸
異 名 | 小抱龍丸、加減抱龍丸、保肝丸 |
組 成 | 天竺黃1兩,雄黃(水飛)1錢,辰砂半兩,麝香(各別研)半兩,天南星4兩(臘月釀牛膽中,陰乾百日。如無,只將生者去皮臍,銼,炒干用)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,煮甘草水為丸,如皂子大。 |
用 法 | 小抱龍丸(《局方》卷十淳佑新增方)、加減抱龍丸(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七)、保肝丸(《增補內經拾遺》卷四)。本方加琥珀,名「琥珀抱龍丸」(見《景岳全書》卷六十二);以金箔為衣,名「金衣抱龍丸」(見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)。 |
主 治 | 傷風瘟疫,身熱昏睡氣粗,風熱痰塞壅嗽,驚風潮搐,及蠱毒、中暑;亦治室女白帶。小兒四時感冒,瘡疹欲出發搐。 |
摘 錄 | 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 |
《小兒藥證宜訣》卷下:抱龍丸
異 名 | 保肝丸(《增補內經拾遺方論》卷四)。 |
組 成 | 天竺黃30克 雄黃(水飛)3克 辰砂 麝香(各別研)各15克 天南星120克(臘月釀牛膽中,陰乾百日,如無,只將生者去皮、臍,銼,炒干用) |
制 法 | 上藥為細末,煮甘草水和丸,如皂子大。 |
用 法 | 溫水化服。百日小兒,每丸分作三至四次服,五歲一至二丸;大人三至五丸。伏暑用鹽少許,嚼1~2丸,新水送下,臘月中,雪水煮甘草和藥尤佳。一法用漿水或新水浸天南星三日,候透軟,煮三五沸,取出乘軟切,去皮,只取白軟者,薄切焙乾炒黃色,取末240克,甘草75克,拍破,用水500毫升浸一宿,慢火煮至250毫升,去滓,旋旋灑入天南星末,慢研之,令甘草水盡,人余藥。 |
主 治 | 主小兒傷風瘟疫,身熱昏睡,氣粗,風熱,痰盛咳嗽,驚風抽搐,中暑;亦治室女白帶。 |
摘 錄 | 《小兒藥證宜訣》卷下 |
《衛生鴻寶》卷三引計元讓方:抱龍丸
組 成 | 膽星(9套)1兩,天竺黃5錢,辰砂(水飛)2錢,雄黃(用水萊菔煮,飛)1錢,麝香1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,另用麻黃、款冬花、甘草各5錢,煎湯去滓,慢火熬成膏,和末藥為丸,如芡實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丸,薄荷湯化下。 |
主 治 | 急驚癲癇,痰涎壅盛,胎驚內釣,咳嗽喘息,搦搐驚悸。 |
摘 錄 | 《衛生鴻寶》卷三引計元讓方 |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六:抱龍丸
組 成 | 雄黃(研飛)120克 白石英(研飛)生犀角 麝香(研)硃砂(研飛)各30克 藿香葉60克 天南星(牛膽制)500克 牛黃(研)15克 阿膠(碎,炒如珠)90克 金箔(研)銀箔(研)各50片 |
制 法 | 上藥研為細末,入已研藥令勻,用溫湯搜和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丸,食後用新汲水化破,入鹽少許服。 |
主 治 | 主風壅痰實,頭目昏眩,胸膈煩悶,心神不寧,恍飽驚悸,痰涎壅塞;及中暑煩渴,陽毒狂躁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六 |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八:抱龍丸
組 成 | 臘月黃牛膽1枚,天南星(炮去皮臍,搗為細末,填滿膽中,緊系,通風處陰乾。去膽皮取藥,每1兩入後藥)10片,金箔(小者)10片,銀箔(小者)10片,丹砂1錢半,龍腦1字,麝香1字。 |
制 法 | 上為極細末,煉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 |
用 法 | 方中黃牛膽,《普濟方》作「豬膽」。 |
主 治 | 涼心壓驚。主小兒風熱壅毒,關膈滯塞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八 |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四:抱龍丸
組 成 | 黃芩(去黑心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黃藥子1兩,生干地黃(焙)1兩,蘭根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雄黃(研)半兩,龍腦(研)1錢,麝香(研)1錢。 |
用 法 | 上為細末,牛膽汁為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1丸,冷鹽湯嚼下。 |
主 治 | 暑毒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四 |
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三:抱龍丸
組 成 | 赤小豆4兩(略炒),五靈脂1兩,白膠香1兩,破故紙(炒)1兩,狗脊(火去毛)1兩,木鱉子(去殼)1兩,海桐皮1兩,威靈仙1兩,地龍(炒)1兩,草烏(米泔浸3日,淨洗,去皮尖)1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辰砂為衣。 |
用 法 | 每服50丸,空心鹽、酒任下。 |
主 治 | 肝腎臟虛,風濕進襲,流注腿膝,行步艱難,漸成風濕腳氣,足心如火,上氣喘息,小腹不仁,全不進食。 |
摘 錄 | 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三 |
《青囊秘傳》:抱龍丸
組 成 | 西牛黃2錢,明雄2錢,硃砂2錢,遠志2錢,茯神1兩,膽星1兩,天竺黃5錢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將膽星酒化為丸,如彈子大。 |
用 法 | 口服。 |
主 治 | 痰迷心竅,不時昏暈,妄見妄聞,癇發,及小兒急慢驚風。 |
摘 錄 | 《青囊秘傳》 |
《片玉心書》卷五:抱龍丸
組 成 | 牛膽南星5錢(臘月取牛膽1個,將南星去皮臍,研為末,放於牛膽中,陰乾備用),天竺黃1錢,辰砂1錢,琥珀3分,牛黃2分,麝香半分,珍珠3分,白檀香3分,枳實3分,枳殼3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山藥打糊為丸,如黃豆大,金箔為衣。 |
用 法 | 潮熱,燈心湯化下;驚風,薄荷湯送下;咳嗽,白開水送下。 |
主 治 | 形實壯熱,昏睡氣粗,或痰盛壅嗽,驚風抽搦。 |
摘 錄 | 《片玉心書》卷五 |
《片玉痘疹》卷六:抱龍丸
組 成 | 膽星(臘月取牯牛膽大者1枚,用南星去皮,為末,傾出膽汁相和,再入膽中懸掛天德方上,自陰乾收用)4錢,天竺黃5分,牛黃2錢,辰砂2錢,雄黃5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甘草水煮,蒸餅為丸服。 |
用 法 | 口服。 |
主 治 | 小兒痘已收靨,餘熱不退,慢驚發搐。 |
摘 錄 | 《片玉痘疹》卷六 |
《良方續錄》卷下:抱龍丸
組 成 | 陳膽星(熔化)2兩5分,天麻(煨)2兩5分,白附片(泡)2兩5分,辰砂(水飛)2兩5分,僵蠶(炒去嘴)2兩5分,鈎藤2兩5分,薄荷(曬)3錢,防風3錢,天竺黃3錢,乳香(去油)1錢5分,全蠍(酒浸,去翅足、腹內物淨,再用酒洗,焙)1錢5分,蟬蛻(去翅足,焙,淨末)2錢,西黃5分,冰片5分,琥珀5分,雄黃(水飛)4錢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,用六神曲2兩為末打糊,先將熔化膽星拌藥,酌量加糊為丸,金箔為衣,每重5分,陰乾收貯。 |
用 法 | 每服1歲內半丸,1歲外1丸,2歲以上2-3丸,開水化下。 |
主 治 | 小兒急慢驚風。 |
摘 錄 | 《良方續錄》卷下 |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六:抱龍丸
組 成 | 雄黃(研,飛)4兩,白石英(研,飛)1兩,生犀角1兩,麝香(研)1兩,硃砂(研,飛)1兩,藿香葉2兩,天南星(牛膽制)16兩,牛黃(研)半兩,阿膠(碎,炒如珠)3兩,金箔(研)50片,銀箔(研)50片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,入研者藥令勻,用溫湯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丸,用新汲水化破,入鹽少許,食後服。 |
主 治 | 風痰壅實,頭目昏眩,胸膈煩悶,心神不寧,恍惚驚悸,痰涎壅塞;及治中暑煩渴,陽毒狂躁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六 |
《簡明醫彀》卷六:抱龍丸
組 成 | 南星(臘月牛膽,制多次佳)4兩,天竺黃(另研)1兩,硃砂(水飛)5錢,雄黃(飛)5錢,甘草7錢,麝香5分(未出痘不必加),牛黃(陝西,千層)5分,琥珀5分。 |
制 法 | 上和勻,取臘雪水或早首汲井水,另煎甘草汁為丸,如芡實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丸,臨睡薄荷湯化下,病急多服。傷風感寒,姜、蔥、紫蘇湯下,取汗。大人每服3-5丸。如風痰,用竹瀝入薑汁數匙化服,薑湯亦可。驚後調理,初生至長,微有不快,即宜服。 |
主 治 | 小兒傷風、寒、暑發熱,變蒸,驚風痰壅,喘急咳嗽;及大人風痰。 |
摘 錄 | 《簡明醫彀》卷六 |
《家庭治病新書》:抱龍丸
組 成 | 琥珀7錢,枳殼1兩,生甘1兩,懷山藥1兩,膽星1兩,茯苓1兩,月石1兩,雄黃5錢,天竺黃5錢,沉香5錢,辰砂3錢,麝香5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重1錢,金箔為衣,蠟護。 |
主 治 | 小兒急驚,搐搦,痰嗽口噤者。 |
摘 錄 | 《家庭治病新書》 |
《集驗良方》卷五:抱龍丸
組 成 | 白附子(炮)1兩,膽星(姜炒)1兩,羌活1兩,僵蠶(炒,去嘴)1兩,前胡1兩,橘紅2兩,天竺黃2兩,天麻1兩(紙包煨),青皮(醋炒)1兩,全蠍(米炒)1兩,黃芩(生)1兩,花粉2兩,生黃連1兩,薄荷1兩。 |
制 法 | 煉蜜為丸,辰砂為衣,重5分。 |
主 治 | 小兒一切積熱驚癇。 |
摘 錄 | 《集驗良方》卷五 |
《虺後方》:抱龍丸
組 成 | 大南星1個(重1兩以上者,更清水浸,剖開作2片,中間剜1小孔,內藏巴豆肉3個,合成,線扎定,外用),防風1兩,荊芥1兩,薄荷1兩。 |
制 法 | 以清水煮南星,以南星無白點為度,取出,去豆不用,將南星搗如泥,為丸如雞頭子大,硃砂為衣。 |
用 法 | 每服1丸,用淡薑湯磨下。 |
主 治 | 小兒實證驚風。 |
摘 錄 | 《虺後方》 |
《古方選注》卷下:抱龍丸
組 成 | 琥珀5錢,辰砂3錢,雄黃7錢(香麻油煎12時,再用水蘿蔔汁煮),膽星2兩1錢,僵蠶4錢(炒,去嘴足),全蠍3錢(研末,用石榴1枚剜空,以無灰酒調末填入蓋定,坐文火上徐徐攪動成膏,取出冷用),牛黃1錢,麝香5分,天竺黃7錢,赤茯苓1兩。 |
制 法 | 上藥各為末,蒸餅為丸,金箔為衣。 |
用 法 | 按:本方加人參、草河車,名「人參抱龍丸」(見《飼鶴亭集方》。 |
主 治 | 熄風化痰,鎮驚發音,保守肝魂。主肝驚魂升,搐搦不語。 |
摘 錄 | 《古方選注》卷下 |
《扶壽精方》:抱龍丸
組 成 | 南星(湯泡,去皮臍,銼片,微炒,為末,入黑黃牛膽中,懸風處陰乾,春夏5錢,秋冬6錢)3錢,白茯苓(去皮)3錢,山藥3錢,天竺黃1錢5分,雄黃(水飛,另研)1錢5分,琥珀(豬膽浸1宿,火焙,研)1錢5分,麝香1分,硃砂(水飛,另研,為衣)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,臘月取雪,新壇盛,埋土中,合藥取1碗,甘草3錢,煎汁為丸;如無雪水,新汲水亦可,和勻如芡實大,陰乾。 |
用 法 | 蔥頭、薄荷湯送下。痰嗽,薑湯送下;痘疹見形,白湯送下;驚不安,燈心湯送下。 |
主 治 | 小兒驚悸,痰嗽,痘疹。 |
摘 錄 | 《扶壽精方》 |
《痘疹一貫》卷二:抱龍丸
組 成 | 琥珀3分,人參6分,白苓1錢,白附1錢,硃砂5分,牛黃3分,全蠍7分(去毒),僵蠶7分(炒),膽星1錢,黃連1錢,胡連1錢,甘草5分,黃芩1錢,麝香1分半,紫檀5分,天麻6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金箔10張為衣。 |
用 法 | 薄荷、金銀湯送下。 |
主 治 | 小兒驚風。 |
摘 錄 | 《痘疹一貫》卷二 |
《誠書》卷八:抱龍丸
組 成 | 遠志(去心)3錢,琥珀3錢,牙消3錢,人參5錢,紫河車(黑豆煮)5錢,甘草1錢,山藥1錢,橘紅1錢,天麻(煨)1錢,茯苓1錢,辰砂6錢,麝香1錢,冰片3分,牛黃5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龍眼大,金箔為衣。 |
用 法 | 薑湯或燈心湯,或麥門冬湯送下。 |
主 治 | 四時感冒,瘟疫邪熱,煩躁不寧,痰嗽氣急,瘡疹欲出,欲搐。 |
摘 錄 | 《誠書》卷八 |
《斑疹備急》:抱龍丸
異 名 | 牛黃抱龍丸 |
組 成 | 天南星(銼開,裏白者,生為末,臘月內取黃牛膽汁和為劑,卻入膽內陰乾,再為末)半斤,天竺黃2兩(別研),硃砂2錢(研,水飛),雄黃半兩(研,水飛),麝香1錢(別研),牛黃1字(別研)。 |
制 法 | 上為極細末,甘草水為丸,如雞頭子大,窨干。 |
用 法 | 牛黃抱龍丸(《明醫雜着》卷六)。《痘疹世醫心法》有「金箔」。 |
主 治 | 一切風熱,中暑驚悸,瘡疹欲出,多睡,咳嗽涎盛,面赤,手足冷,發溫壯,睡中驚,搐搦不寧,脈洪數,頭痛,嘔吐,小便赤黃。 |
摘 錄 | 《斑疹備急》 |
《是齋百一選方》卷十九:抱龍丸
異 名 | 人參丸 |
組 成 | 人參1兩,雄黃(飛)1兩,鬱金2兩,白茯苓2兩,藿香葉2兩,甘草2兩,山藥4兩,硃砂2兩(一半為衣),全蠍半兩,麝香1錢,腦子1錢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,煉蜜和成劑,每1兩分作6丸,硃砂為衣,10丸用金箔1片。 |
用 法 | 人參丸(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三)。 |
主 治 | 小兒驚。 |
摘 錄 | 《是齋百一選方》卷十九 |
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。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,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!!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