斷紅丸

勤求古訓,博採眾方

方出《丹溪治法心要》卷五,名見《東醫寶鑑·外形篇》卷四:斷紅丸

組 成 大黃(煨過)3錢,桃仁3錢(去皮尖),當歸半兩,檳榔半兩,皂角仁5錢,黃柏5錢,荊齊穗5錢,枳殼5錢,蝟皮1兩(炙),黃連1兩,秦艽1兩,槐角子1兩。
制 法 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每服50丸,食前白湯送下。[br]如鮮血下甚者,加棕櫚灰、蓮房灰各5錢。
主 治 腸風下血,獨在胃與大腸出。
摘 錄 方出《丹溪治法心要》卷五,名見《東醫寶鑑·外形篇》卷四

《重訂嚴氏濟生方》:斷紅丸

組 成 側柏葉(微炒黃)川續斷(酒浸)鹿茸(燎去毛,醋煮)附子(炮,去皮、臍)黃耆(去蘆)阿膠(銼,蛤粉炒成珠)當歸(去蘆,酒浸)各30克 白礬(枯)15克
制 法 上為細末,醋煮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每服70丸,空腹時用米飲送下。
主 治 主腸風、痔疾已久,臟腑虛寒,便血不止,面色萎黃,日漸羸瘦。
摘 錄 《重訂嚴氏濟生方》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四:斷紅丸

組 成 側柏葉(炒香)川續斷(酒炒)各9克 鹿茸1具(酥炙)
制 法 上三味,為細末。醋煮阿膠為丸。
用 法 每服40~50丸,烏梅湯、人參湯、米飲湯任下。
主 治 主虛寒便下血,延久不止,面色淡暗者。
摘 錄 《張氏醫通》卷十四

《嚴氏濟生方》卷八:斷紅丸

異 名 剪紅丸
組 成 側柏葉1兩(微炒黃),川續斷1兩(酒浸),鹿茸1兩(燎去毛,酒煮),附子1兩(炮,去皮臍),黃耆1兩(去蘆),阿膠1兩(銼,蛤粉炒成珠子),當歸1兩(去蘆,酒浸),白礬(枯)半兩。
制 法 上為細末,醋煮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剪紅丸(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一)。
主 治 補腎。主腸虛,臟腑久虛而腸風痔疾,下血不止,或所下太多,面色萎黃,日漸羸瘦。
摘 錄 《嚴氏濟生方》卷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