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黃甘草湯

勤求古訓,博採眾方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五:大黃甘草湯

組 成 大黃1倍,甘草(生)減半。
用 法 水煎頻服。不應,更服。
主 治 痘為痰悶,不得發出。
方論選錄 《金匱要略》本方用大黃四倍於甘草,治食已即吐,專取大黃之沉降,以泄逆滿之滯,此用大黃再倍於甘草,治痰悶痘閉,反借甘草之上溢,以涌固結之積。一方小變,而功用不同若此。
摘 錄 《張氏醫通》卷十五

《醫方集解》:大黃甘草湯

組 成 甘草黑豆湯加大黃。
主 治 上中下三焦消渴。
摘 錄 《醫方集解》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一:大黃甘草湯

組 成 大黃(銼,炒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制 法 上銼,如麻豆大,分為2服。
用 法 每服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主 治 水黃。面目俱青,狂言妄語,語聲不出。
摘 錄 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一

《金匱要略》卷中:大黃甘草湯

組 成 大黃12克 甘草3克
用 法 上二味,用水600毫升,煮取200毫升,分二次溫服。
主 治 通便止嘔。主胃腸積熱,濁腐之氣上逆,食已即吐,吐勢急迫,或大便秘結不通,苔黃,脈滑實者。
摘 錄 《金匱要略》卷中

《金匱要略》卷中:大黃甘草湯

組 成 大黃4兩,甘草1兩。
用 法 以水3升,煮取1升,分溫再服。
主 治 食已即吐者。
方論選錄 《高注金匱要略》:此胃熱上熏之吐,為吐家之變證變治,而非胃反也。以苦寒瀉火之大黃為君,而佐以守中之甘草,不特浮大黃下趨之性,使從胃脘而下,且治急沖者,惟宜以緩降勝之也。
摘 錄 《金匱要略》卷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