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永類鈐方》卷二十一:和胃丸
組 成 | 丁香1錢,藿香葉1錢,蠍尾1錢,白朮(切,焙)1兩,制半夏1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薑汁糊丸,如小豆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3歲30丸,空心生薑湯送下。 |
主 治 | 小兒吐瀉,有痰,不思飲食,困頓欲生風。 |
摘 錄 | 《永類鈐方》卷二十一 |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:和胃丸
組 成 | 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透)4兩,乾薑(炮)1兩半,當歸(切,焙)1兩半,人參1兩1分,檳榔(銼)1兩1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2兩,白朮2兩,半夏(湯洗7遍,去滑,焙)2兩,桔梗(焙)1兩,甘草(炙)半兩,訶黎勒皮3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酒麵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5-20丸,溫生薑棗湯送下,米飲亦得,不拘時候。 |
主 治 | 脾胃虛冷,食即嘔逆,水谷不化,或時泄利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 |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七:和胃丸
組 成 | 半夏(湯洗10遍,切作片子)半分,牽牛子(炒)半分,生薑1兩(切作片子),人參半兩,礬蝴蝶半兩,藿香葉半兩,丁香1錢。 |
制 法 | 上藥先將半夏、牽牛、生薑於銀石器內慢火煮,候水盡,焙乾,與人參等藥同杵為末,用生薑汁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20丸,空心食前用生薑米飲送下。 |
主 治 | 胃寒腸熱,腹脹泄利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七 |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:和胃丸
組 成 | 甘草(生,銼)2兩,高良姜(生)2兩,藿香葉1兩,桂(去粗皮)1兩,丁香皮(炙)1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和杵三二百下,為丸如櫻桃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丸,鹽湯嚼下,空心服。 |
主 治 | 脾胃冷熱不和,不能飲食,胸膈滿悶,痰唾吐逆,及一切氣疾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 |
《千金翼方》卷十五:和胃丸
組 成 | 大黃1分,細辛1分,黃連1分,蜀椒(去目閉口者,汗)1分,皂莢(炙,去皮子)1分,當歸1分,桂心1分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熬)1兩半,黃芩1兩半,葶藶(熬)半兩,阿膠(炙)半兩,芒消半兩,厚朴2分(炙),甘遂1兩,半夏5分(洗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5丸,空腹酒送下,稍加至10丸,1日3次。 |
主 治 | 調六腑,安五臟,導達腸胃,令人能食。主胃痛,悁煩噫逆,胸中氣滿,腹脅下邪氣寒壯積聚,大小便乍難。並主女人絕產。 |
摘 錄 | 《千金翼方》卷十五 |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七:和胃丸
組 成 | 大黃(酒浸)1兩,甘遂1兩,桂枝1兩,乾薑1兩,白朮1兩,茯苓1兩,芍藥1兩,厚朴1兩,半夏(洗)1兩,巴豆10粒(去皮心,研如脂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入巴豆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2丸,白飲送下。 |
主 治 | 陽明病,內有停水,心下痛而嘔吐,腹脅滿者。 |
摘 錄 | 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七 |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三:和胃丸
組 成 | 厚朴(去粗皮,銼碎,以生薑2兩研爛同炒)、半夏(一半湯洗,曬乾,微炒,一半生薑汁製作餅,炙黃),鱉甲(9肋大者)1枚(黃泥外固,以米醋2碗,化硇砂1兩,放鱉甲內慢火熬干,取2兩細研如粉),神曲(碎,炒)2兩,麥櫱(微炒)2兩,白朮(銼,炒)2兩,肉桂(去粗皮)2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3兩,三棱(炮)3兩,青皮(去白,炒)3兩,人參3兩,陳皮(去白)4兩,訶子(炮,去核)4兩,檳榔1兩半,當歸1兩半,芍藥1兩,甘草(炒)1兩,乾薑(炮)3分,赤茯苓(去皮)3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,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20丸,加至30丸,微嚼破,溫水送下,不拘時候。老幼氣弱皆可常服。 |
主 治 | 溫和脾胃,調進飲食。主脾胃不和,中脘氣痞,心腹脹悶,不思飲食,嘔吐痰逆,噫氣吞酸,面色萎黃,肌肉消瘦,腹脅刺痛,便利不調,少力嗜臥,體重節痛;及虛勞脾胃虛弱,飲食不化,心腹痞滿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三 |
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。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,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!!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