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婦科治療學》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黃耆6錢,白朮6錢,廣皮2錢,升麻2錢,柴胡2錢,泡參2錢,秦歸2錢,烏賊骨2兩,茜草根(炒炭)4錢。 |
用 法 | 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補氣攝血。主崩中或漏下不止,色淡紅,精神疲憊,氣短自汗。 |
摘 錄 | 《中醫婦科治療學》 |
《直指附遺》卷九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人參1錢,黃耆7分,甘草4分,白朮1錢,當歸(酒洗)1錢2分,陳皮(去白)1錢,柴胡(去蘆)5分,升麻3分,麥冬7分(制,去心),天花粉5分,黃柏7分(酒鹽炒),黃芩5分(酒浸)。 |
用 法 | 上(口父)咀。用水2鍾,煎至1鍾,去滓溫服。 |
主 治 | 動作勞倦。 |
摘 錄 | 《直指附遺》卷九 |
《證治寶鑑》卷七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補中益氣湯加白芍、熟地、知母、黃柏、茯苓、牡蠣、地骨皮。 |
用 法 | 煎湯下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。[br]有熱加黃柏、生地。 |
主 治 | 勞役太過,脾肺氣虛,色白倦怠,氣口脈大無力。 |
摘 錄 | 《證治寶鑑》卷七 |
《醫宗必讀》卷八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人參1錢,白朮1錢(炒黃),黃耆1錢2分,甘草3分,當歸5分,陳皮6分,升麻3分,柴胡1分,茯苓2錢,車前子1錢。 |
用 法 | 水2鍾,加煨姜3片,大棗2枚,水煎8分服。 |
主 治 | 脾肺虛,小便黃赤。 |
摘 錄 | 《醫宗必讀》卷八 |
《古今醫統大全》卷五十五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人參1錢,黃耆1錢,當歸1錢,白朮1錢,陳皮5分,甘草5分,升麻5分,柴胡5分,防風5分,白芷5分,川芎5分。 |
用 法 | 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中氣不足,衛氣不舒,致患搔癢。 |
摘 錄 | 《古今醫統大全》卷五十五 |
《醫林繩墨大全》卷四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人參、黃耆、當歸身、白朮、升麻、柴胡、橘紅、甘草、麻黃根、浮小麥、白芍、桂皮、酸棗仁。 |
用 法 | 加大棗2枚,水煎,溫服。[br]虛極者,加附子2片。 |
主 治 | 陽虛自汗。 |
摘 錄 | 《醫林繩墨大全》卷四 |
《醫鈔類編》卷十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炙耆、人參、白朮(土炒)、當歸(土炒)、升麻(酒炒)、陳皮、訶子、肉蔻(煨去油)、北五味、烏梅(去核)、炙草、糯米(炒)。 |
用 法 | 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泄瀉,元陽虛陷,大孔不收。 |
摘 錄 | 《醫鈔類編》卷十 |
《眼科臨症筆記》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人參3錢,當歸身3錢,柴胡2錢,黃耆8錢,升麻1錢半,熟地5錢,玉竹3錢,枸杞4錢,白朮3錢,雲苓3錢,石斛3錢,甘草1錢,大棗3個,生薑1片。 |
用 法 | 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高風障症。二目不赤,不疼,不腫,常覺眩暈,每至日落星出,而無所見。 |
摘 錄 | 《眼科臨症筆記》 |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二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黃芩1錢,黃耆1錢,柴胡1錢,半夏8分,芍藥8分,人參8分,白朮8分,當歸8分,甘草5分,升麻3分,陳皮6分。 |
用 法 | 上作1服。水2鍾,加生薑3片,煎8分,空心服。[br]有汗及寒重,加桂枝5分,倍黃耆;熱盛,倍柴胡、黃芩;渴,加麥門冬、天花粉。 |
主 治 | 平素不足,兼以勞役內傷,挾感寒暑,致患瘧疾,寒熱交作,肢體倦軟,乏力少氣。 |
摘 錄 | 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二 |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卷下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補中益氣湯加地榆1兩,光連2錢。 |
用 法 | 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內痔下血不收。 |
摘 錄 | 《外科十三方考》卷下 |
《外科大成》卷四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黃耆2錢,人參1錢5分,白朮1錢5分,當歸1錢5分,粉草1錢(炙),陳皮7分,柴胡5分,升麻5分,蒼朮1錢,防風8分,元參8分,黃連5分,黃芩5分,黃柏5分。 |
用 法 | 水2鍾,加生薑3片,紅棗2枚,煎8分,食遠溫服。 |
主 治 | 膿疥而無完膚者。 |
摘 錄 | 《外科大成》卷四 |
《壽世保元》卷三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黃耆(炒)2錢,人參1錢,白朮(去蘆,炒)2錢,白茯苓2錢,陳皮8分,柴胡4分,升麻3分,白芍(酒炒)1錢5分,當歸(酒炒)3錢,蘿蔔子(炒)3錢,厚朴(姜炒)1錢,甘草(炙)8分,枳實(麩炒)8分。 |
制 法 | 上銼1劑。 |
用 法 | 加生薑,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脾胃虛弱,治失其宜,元氣虛憊,脾胃傷損,腫脹尤甚。 |
摘 錄 | 《壽世保元》卷三 |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四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黃耆1錢,人參1錢,白朮1錢,甘草(炙)1錢,當歸7分,陳皮7分,升麻3分,柴胡3分,肉豆蔻5分,補骨脂5分。 |
制 法 | 上銼1劑。 |
用 法 | 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脾腎虛寒,大便不禁。 |
摘 錄 | 《濟陰綱目》卷十四 |
《濟陰綱目》卷二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黃耆1錢,人參1錢,甘草(炙)1錢,白朮1錢,當歸1錢,陳皮1錢,升麻3分,柴胡3分,生地黃8分,天花粉8分。 |
制 法 | 上銼。 |
用 法 | 作1服。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飲食勞倦,損傷脾胃,氣弱體倦,發熱作渴,飲食減少,而不生血者。 |
摘 錄 | 《濟陰綱目》卷二 |
《濟陽綱目》卷四十五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(炙)、當歸、陳皮、柴胡、升麻、鉤藤鉤。 |
制 法 | 上銼。 |
用 法 | 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胃氣虛弱顫振。 |
摘 錄 | 《濟陽綱目》卷四十五 |
《濟陽綱目》卷七十四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、白芍藥、龍膽草、青皮、枳殼、香附子、川芎。 |
制 法 | 上銼。 |
用 法 | 加生薑3片,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元氣虛極,脅或刺痛。 |
摘 錄 | 《濟陽綱目》卷七十四 |
《濟陽綱目》卷七十三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人參1錢,黃耆(蜜炙)1錢,白朮1錢,白芍藥(酒炒)1錢,甘草(炙)1錢,陳皮1錢,當歸1錢,升麻5分,柴胡5分,砂仁5分。 |
制 法 | 上銼1劑。 |
用 法 | 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勞倦飲食損傷元氣,或過服寒涼消導之藥,致清氣下陷,肚腹大痛。 |
摘 錄 | 《濟陽綱目》卷七十三 |
《濟陽綱目》卷八十二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黃耆(蜜炙)1錢,人參1錢,白朮1錢,陳皮1錢,當歸1錢,升麻5分,柴胡5分,木香5分,香附8分,青皮(去瓤)8分,川芎8分,甘草3分,桂枝少許。 |
制 法 | 上銼1劑。 |
用 法 | 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渾身麻,屬氣虛者。 |
摘 錄 | 《濟陽綱目》卷八十二 |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卷十四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人參(隨便),黃耆(蜜炒)2錢,白朮錢半,當歸錢半,炙草8分,陳皮8分,柴胡(酒炒)3分,升麻(蜜炒)3分,杜仲錢半,續斷錢半,淮山藥(炒)錢半,百合2錢,五味子15粒。 |
用 法 | 胎至七月,肺經養之,前此或墮,肺經受傷,後孕宜預於六月調補之,必須大劑,不可間斷,保過七月,則無虞也。[br]如肺虛有熱,或口渴溺赤,或咳嗽喉燥,加麥冬1-2錢;如脾寒泄瀉,加炮乾薑1錢;如氣滯而脹,加腹皮8分,或加枳殼7分。 |
主 治 | 墮胎。 |
摘 錄 | 《羅氏會約醫鏡》卷十四 |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卷十四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人參(淮山藥炒黃3-5錢代之亦可),黃耆(蜜炒)2錢,白朮1錢5分,當歸1錢5分,熟地1錢5分,白芍(酒炒)1錢,陳皮1錢,甘草(炙)8分,升麻(蜜炒)3分,柴胡(酒炒)3分。 |
用 法 | 方中人參用量原缺。 |
主 治 | 元氣虛損,不時漏血,歷年不止者。 |
摘 錄 | 《羅氏會約醫鏡》卷十四 |
《傅青主女科·產後編》卷下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人參1錢,白朮2錢,當歸3錢,黃耆1錢(炙),白芍1錢,廣陳4分,甘草4分。 |
用 法 | 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,送下三消丸。 |
主 治 | 產後傷冷,惡露凝塊,日久不散,虛證百出;或身熱骨蒸,食少羸瘦;或五心煩熱,月水不行,其塊在兩脅,動則雷鳴,嘈雜暈眩,發熱似瘧,時作時止。 |
摘 錄 | 《傅青主女科·產後編》卷下 |
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二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人參3錢,黃耆5錢,白朮1錢,當歸3錢,柴胡8分,升麻4分,生草1錢,陳皮1錢,金銀花1兩。 |
用 法 | 水煎服。[br]縱色者,加熟地1兩,山萸肉4錢;動怒者,加白芍藥1兩,當歸2錢,丹皮3錢,熟地5錢。 |
主 治 | 臍漏瘡。 |
摘 錄 | 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二 |
《仁術便覽》卷二:加味補中益氣湯
組 成 | 人參1錢,黃耆(蜜炙)1錢,白朮(炒)1錢,杜仲(炒)1錢,牛膝1錢,白芍(炒)1錢,甘草(炒)6分,當歸(酒浸)8分,升麻3分,陳皮7分,柴胡5分,五味子9粒,黃柏(炒)1錢,枸杞子1錢。 |
用 法 | 水煎,空心服。[br]如夢遺,加知母、牡蠣各1錢;腹脹,加半夏、厚朴;咳嗽,加知母、麥冬各8分;泄瀉,加肉豆蔻、乾薑各7分;嘔逆噁心,加藿香、半夏。 |
主 治 | 一切中氣不足,脾胃弱,下元虛,腰膝軟弱,夜有房勞。 |
摘 錄 | 《仁術便覽》卷二 |
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。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,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!!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