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簡方》:不換金散
異 名 | 不換金正氣散、真方不換金正氣散 |
組 成 | 藿香、厚朴、蒼朮、陳皮、半夏、甘草等分。 |
用 法 | 不換金正氣散(《局方》卷二(吳直閣增諸家名方)、真方不換金正氣散(《普濟方》卷一四七)。 |
主 治 | 辟嵐氣,調和脾胃,美飲食。解散寒邪。主四時傷寒,瘴疫時氣,霍亂吐瀉,腸風便血;外傷濕邪,關節疼痛。久在卑濕,或為雨露所襲,身重腳弱,關節疼,發熱惡寒,小便澀,大便泄,身汗或浮滿。痘瘡外為風寒所折,榮衛不知,內為乳食所傷,內氣壅遏,以至冰硬。瘡瘍,脾氣虛弱,寒邪相搏,痰停胸膈,致發寒熱。妊婦傷濕泄瀉。 |
宜 忌 | 忌生冷、油膩、毒物。 |
方論選錄 | 《醫方考》:是方也,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,平胃散也,可以平濕土敦阜之氣而消嵐瘴;乃半夏之燥,所以醒脾;藿香之芬,所以開胃。方名曰正氣者,謂其能正不正之氣故爾! |
摘 錄 | 《易簡方》 |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五:不換金散
組 成 | 厚朴4兩(去粗皮,薑汁浸1兩),陳橘皮(去白)2兩,甘草(炙)2兩,藿香葉(去土)2兩,蒼朮(米泔浸1宿,焙)2兩,半夏(湯洗7遍,焙乾為末,生薑汁搜和作餅子,炙令黃色)2兩,草果子仁2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半。 |
用 法 | 每服3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個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 |
主 治 | 調陰陽,止吐利,療寒熱,截傷寒。主一切氣。 |
摘 錄 | 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五 |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:不換金散
組 成 | 槐實(及時采,炒)1兩,臭椿根皮(銼,暴干)1兩,荊芥穗1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1錢匕,用粟米飲調下;年深者服2錢匕,1日3次。 |
主 治 | 腸風痔瘺,瀉血久不愈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 |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四:不換金散
組 成 | 片子薑黃1兩,草龍膽1兩,干葛1兩半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。 |
用 法 | 5歲以下小兒每服半錢,用重帛裹藥在內,以線扎定,入於甜水半盞中,慢火煎存3分,溫服。 |
主 治 | 小兒吐逆。 |
摘 錄 | 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四 |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〇引《十便良方》:不換金散
組 成 | 新罌粟殼1兩(白痢炙,赤痢蜜塗炙,赤白痢半炙半蜜炙),甘草1錢(白痢炙,赤痢生,赤白痢半炙半生),陳橘皮半兩(不去瓤,白痢炙,赤痢焙,赤白痢半炙半生)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。 |
用 法 | 赤痢血多,用烏梅一枚入藥妙。 |
主 治 | 痢疾。 |
摘 錄 | 《普濟方》卷二一〇引《十便良方》 |
《婦人良方》卷七引《靈苑方》:不換金散
組 成 | 三棱1兩,莪朮(並細銼)1兩,巴豆(去殼)1兩。 |
制 法 | 上3味,以釅醋1碗,熬醋成膏為度。先將糠固濟1罐子,陰乾後將藥並醋膏一處置罐子中,外用泥裹,以平瓦1片蓋之,用炭火5-7斤燃,常看守,才候煙急出即取出,看通黑則止,不得燒過了,便入乳缽內細研為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1錢,炒生薑、酒調下。 |
主 治 | 婦人血刺痛不可忍者。 |
摘 錄 | 《婦人良方》卷七引《靈苑方》 |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一:不換金散
組 成 | 半夏、厚朴、蒼朮、陳皮、人參、藿香、茯苓、木香。 |
用 法 | 《醫部全錄》本方用法:(口父)咀,水煎溫服。後再服乳香護心散,仍貼金絲膏。 |
主 治 | 發頤毒。 |
摘 錄 | 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一 |
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。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,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!!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