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:川芎茶调散
组 成 | 川芎(四两) 荆芥穗(四两) 细辛(去心.一两) 白芷(一两) 甘草(一两) 羌活(一两) 防风(去芦.一两半) 薄荷(蜜炙.八两) |
用 法 | 上为细末,每服二钱,食后茶清调下,常服清头目。 |
主 治 | 治诸风上攻,头目昏重,偏正头疼,言语声重。 |
摘 录 | 《奇效良方》 |
《中国药典》:川芎茶调散
组 成 | 川芎120g 白芷60g 羌活60g 细辛30g 防风45g 薄荷240g 荆芥120g 甘草60g |
制 法 | 上八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,即得。 |
性 状 | 为暗黄色的粉末;气香,味辛、微苦。 |
用 法 | 饭后清茶冲服,一次3~6g,一日2次。 |
主 治 | 疏风止痛。用于风邪头痛,或有恶寒,发热,鼻塞。 |
贮 藏 | 密闭,防潮。 |
摘 录 | 《中国药典》 |
《银海精微》卷上:川芎茶调散
组 成 | 川芎1两,防风1两,羌活1两,甘草1两,石决明1两,木贼1两,石膏1两,炒荆芥1两,菊花1两,薄荷叶1两。 |
制 法 | 上为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2-3钱,食后茶送下。 |
主 治 | 一切热泪,眼弦湿烂。 |
摘 录 | 《银海精微》卷上 |
《医学心悟》卷四:川芎茶调散
组 成 | 川芎(酒拌)1两,荆芥1两,白芷1两,桔梗(炒)1两,甘草1两,黄芩(酒炒)1两,川贝母(去心)1两,黑山栀2两。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2钱,食后陈松萝细茶调下,1日3次。 |
主 治 | 通窍清热。主鼻渊,鼻中常出浊涕,源源不断。 |
摘 录 | 《医学心悟》卷四 |
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二:川芎茶调散
异 名 | 茶调散(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)。 |
组 成 | 薄荷叶(不见火)240克 川芎 荆芥(去梗)各120克 香附子(炒)250克(别本作细辛去芦30克)防风(去芦)45克 白芷 羌活 甘草(爁)各60克 |
制 法 | 上药研为细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6克,食后用茶清调下。 |
主 治 | 疏风止痛。主风邪头痛,或偏或正,或巅顶作痛,作止无时,或见恶寒发热,目眩鼻塞,舌苔薄白,脉浮者。 |
备 注 | 方中川芎善治少阳经头痛(头项两侧痛),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(后脑、前额痛),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(眉棱、额骨痛),均为主药;荆芥、薄荷、防风升散上行,疏散上部风邪;香附行气宽中,兼能疏风(现配方多用细辛,祛风散寒止痛),配合荆、防、薄荷,增强疏风止痛之效;甘草和中益气,调和诸药,使升散不致耗气;用茶清调服,乃取茶叶苦寒之性,既能上清风热,又能监制风药过于温燥升散,使之升中有降。诸药合用,共奏疏风止痛之功。 按:本方用法,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作"每服6克,葱白、茶清调下;用葱涎调贴两太阳穴,除痛甚者特效。又用朴消少许,吹入鼻中立愈。左痛吹右,右痛吹左。" |
摘 录 |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二 |
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川芎茶调散
组 成 | 薄荷叶(不见火)八两,川芎、荆芥(去梗),各四两。香附子(炒)八两(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),防风(去芦)一两半,白芷、羌活、甘草、各二两。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二钱,食后,茶清调下。 |
主 治 | 治丈夫、妇人诸风上攻,头目昏重,偏正头疼,鼻塞声重;伤风壮热,肢体烦疼,肌肉蠕动,膈热痰盛,妇人血风攻注,太阳穴疼,但是感风气,悉皆治之。 常服清头目。 |
摘 录 |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 |
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二(吴直阁增诸家名方):川芎茶调散
异 名 | 茶调散、茶调汤、川芎茶调饮 |
组 成 | 薄荷叶(不见火)8两,川芎4两,荆芥(去梗)4两,香附子(炒)8两(别本作细辛去芦1两),防风(去芦)1两半,白芷2两,羌活2两,甘草(爁)2两。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。 |
用 法 | 茶调散(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)、茶调汤(《医方类聚》卷八十二引《经验良方》)、川芎茶调饮(《不居集》下集卷二)。 |
主 治 | 清头目。主偏正头痛,伤风壮热,肢体烦疼,风热隐疹。 |
摘 录 |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二(吴直阁增诸家名方) |
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。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,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!!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