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遂半夏湯

勤求古訓,博采眾方

《金匱要略》卷中:甘遂半夏湯

組 成 甘遂3克 半夏9克(以水200毫升,煮取100毫升,去滓)芍藥15克 甘草6克(炙)
用 法 上四味,以水600毫升,煮取200毫升,去滓。以蜜100毫升和藥汁,煎取200毫升,頓服之。
主 治 治留飲脈伏,其人慾自利,利後雖自覺輕快,但心下仍然堅滿者。
摘 錄 《金匱要略》卷中

《金匱要略》卷中:甘遂半夏湯

組 成 甘遂(大者)3枚,半夏12枚(以水1升,煮取半升,去滓),芍藥5枚,甘草如指大1枚(炙)。
用 法 以水2升,煮取半升,去滓,以蜜半升和藥汁,煎取8合,頓服之。
主 治 浚痰逐飲。主痰飲,病者脈伏,其人慾自利,利反快,雖利心下續堅滿,此為留飲欲去故也;飲家心下滿痛,欲嘔吐,或胸腹攣痛者。
方論選錄 1.《金匱要略直解》:留者行之,用甘遂以決水飲;結者散之,用半夏以散痰飲。甘遂之性直達,恐其過於行水,緩以甘草、白蜜之甘,收以芍藥之酸,雖甘草、甘遂相反,而實有以相使,此酸收甘緩,約之之法也。《靈樞經》曰:約方猶約囊,其斯之謂歟!2.《古方選注》:甘遂反甘草。反者,此欲下而彼欲上也。乃以白芍約之,白蜜潤之,則雖反而甘遂仍得下滲。《靈樞》有言:約方約囊是也。甘遂、半夏逐留飲??漫於腸胃之間,雖利而續堅滿,苟非以甘草、白蜜與甘遂大相反者激而行之,焉能去其留着之根。相反為方,全賴芍藥酸可勝甘,約以監反,庶不溷亂中焦而為害。[br]3.《金匱要略心典》:脈伏者,有留飲也。其人慾自利,利反快者,所留之飲從利而減也。雖利,心下堅滿者,未盡之飲,復注心下也。然雖未盡而有欲去之熱,故以甘遂、半夏因其勢而導之。甘草與甘遂相反,而同用之者,蓋欲其一戰而留飲盡去,因相激而相成也。芍藥、白蜜,不特安中,抑緩藥毒耳。
摘 錄 《金匱要略》卷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