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散
方出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九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六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(生,銼)1兩,貝齒1兩,胡粉1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2錢,水調下。 |
主 治 | 食諸菜中毒。 |
摘 錄 | 方出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九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六 |
方出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九十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二(文瑞樓本):甘草散
異 名 | 芍藥散 |
組 成 | 甘草3分(銼),赤芍藥3分,白蘞3分,黃芩3分,黃連半兩(去須),黃柏半兩(銼)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散。 |
用 法 | 芍藥散(《普濟方》卷四〇八)。 |
主 治 | 小兒惡瘡,一身如麻豆帶膿,乍痛乍癢,煩熱。 |
摘 錄 | 方出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九十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二(文瑞樓本) |
方出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七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1兩,乾薑1兩,干地黃1兩,茯苓1兩,羊脂1兩,當歸1兩,細辛1兩,芍藥2兩,吳茱萸2兩,桂心2兩,梔子仁15枚。 |
用 法 | 上(口父)咀。以水8升,煮取3升,去滓,納脂烊盡,分3服。[br]欲利者,加大黃2兩。 |
主 治 | 卒中惡,賊風寒冷入腹便絞痛,或飛屍遁屍發作無時,搶心胸滿,脅痛如刀刺,口噤者。 |
摘 錄 | 方出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七 |
《仁齋直指小兒方論》卷五:甘草散
異 名 | 甘草湯 |
組 成 | 粉甘草(微炙)、栝樓根各等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。 |
用 法 | 甘草湯(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二十三)。 |
主 治 | 瘡痘略出,煩渴不止。 |
摘 錄 | 《仁齋直指小兒方論》卷五 |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八引《疹痘論》:甘草散
組 成 | 大甘草不以多少(炙過)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1錢或2錢,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呷之,不拘時候。以少解利熱毒即住。若瘡出遲,當服紫草飲子(紫草2兩)。大人當針2腕硯子骨間,男左女右取之。或灸1壯,亦助發出。疹痘毒氣已發,不必用之。 |
主 治 | 瘡未出及雖出躁渴者。 |
摘 錄 | 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八引《疹痘論》 |
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四引《小品方》:甘草散
異 名 | 預服散 |
組 成 | 甘草8分(炙),黃芩2分,大豆黃卷梗米2分,麻子仁2分,乾薑2分,桂心2分,吳茱萸2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散。 |
用 法 | 預服散《聖濟總錄》「大豆卷散」,即本方去梗米,加大麥 |
主 治 | 令易生,母無疾病,未生1月,日前預服,過30日,行步動作如故,兒生墜地,皆不自覺。主 |
摘 錄 | 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四引《小品方》 |
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六引《古今錄驗》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(炙)3分,螻蛄(熬)3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散。 |
用 法 | 以安臍中。 |
主 治 | 小兒風臍汁出。 |
摘 錄 | 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六引《古今錄驗》 |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三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(末)1兩,青蛙(自死者,燒作灰)1兩,母豬蹄甲(燒作灰)1兩,救月杖(燒灰)1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,拌勻。 |
用 法 | 以蜜塗敷瘡上,日3-5次。 |
主 治 | 月蝕瘡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三 |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(半生半炙)2兩,黃連(去須,炒)2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2錢匕,溫漿水調,食前服。 |
主 治 | 產後下痢赤白,久不愈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 |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二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(炙,銼)1分(為末),油麻半升。 |
用 法 | 上2味,先取油麻去皮,研細,絞取汁1合,調甘草末半錢匕服,日2次。 |
主 治 | 小兒丹毒,防入腹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二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五十六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生干地黃1兩,乾薑1兩(炮裂,銼),當歸1兩(挫,微炒),赤茯苓1兩,細辛1兩,桂心1兩,赤芍藥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梔子15枚,吳茱萸1兩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。 |
制 法 | 上為粗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 |
主 治 | 風屍及中惡賊風,寒氣入腹(疒丂)痛,飛屍遁屍,發作無時,搶心脅如刀刺,口噤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五十六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四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乾薑1兩(炮裂,銼),白朮3兩,白茯苓3兩,當歸2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粗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4錢,以水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 |
主 治 | 腎著之為病,身體冷,從腰以下痛重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四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十一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(炙微赤,銼)1兩,桂心1兩,茯神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阿膠(搗碎,炒令黃燥)1兩,麥門冬(去心)1兩,生干地黃2兩,麻黃2兩(去根節)。 |
制 法 | 上為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。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 |
主 治 | 陽毒傷寒,脈洪大,心中悸狀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十一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十一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(炙微赤,銼)1兩,茯神1兩,遠志(去心)1兩,蒼朮1兩,枳實半兩(麩炒微黃)。 |
制 法 | 上為粗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 |
主 治 | 傷寒脈結代,心下悸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十一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十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1兩(生用),川升麻半兩,射干半兩。 |
制 法 | 上銼細。 |
用 法 | 都以水3大盞,煎至2盞,去滓,分為4服,日3服,夜1服。 |
主 治 | 傷寒2-3日,毒氣攻咽喉痛腫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十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一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1兩(炙微黃,銼),黃芩1兩,麥門冬1兩(去心,焙)。 |
制 法 | 上為粗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 |
主 治 | 骨蒸肺痿,心中煩熱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一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七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(銼,生用)1兩,白朮1兩,阿膠(搗碎,炒令黃燥)1兩,乾薑(炮裂,銼)1兩,黃芩1兩,伏龍肝1合。 |
制 法 | 上為粗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 |
主 治 | 卒吐血不止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七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二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,葛根(銼)半兩,桔梗(去蘆頭)半兩,玄參半兩,車前子半兩,前胡(去蘆頭)半兩,貝母(煨令微黃)半兩,犀角屑半兩,川升麻半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淡竹葉2-7片,煎至6分,去滓,每於食後溫服。 |
主 治 | 熱毒攻眼,胸膈壅悶,煩喘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二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七十六:甘草散
異 名 | 甘草湯 |
組 成 | 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黑豆1兩(炒熟)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糯米1兩,大麻子1兩,白茯苓半兩,吳茱萸半兩(湯浸7遍,焙乾微炒)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散。 |
用 法 | 甘草湯(《普濟方》卷三三七)。 |
主 治 | 妊娠10月滿足,入月預服易生。主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七十六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九十三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厚朴3分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黃熟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黃連半兩(去須,微炒),龍骨1兩,白茯苓半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粗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,不拘時候服。 |
主 治 | 小兒暴痢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九十三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九十三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烏梅肉1分(微炒),訶黎勒2枚(煨,用皮)。 |
制 法 | 上為粗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入生薑少許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 |
主 治 | 小兒痢渴不止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九十三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八十四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牡蠣粉半兩,黃芩半兩,赤芍藥半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粗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4分。去滓,取雞子清1枚,投入散中,熟攪掠去沫,徐徐溫服。 |
主 治 | 小兒傷寒熱渴,而下後覺煩悶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八十四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八十七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地榆1分(銼),蚺蛇膽1錢(細研),蝸牛殼1兩(炒令微黃),麝香1錢(細研),蘭香根灰1分,人糞灰1分,龍腦半錢(細研)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散。 |
用 法 | 入龍、麝等,研令勻,每服半錢,以粥飲調下。亦可吹於鼻中,3歲以下可服1字。 |
主 治 | 小兒鼻疳生瘡,痛癢不止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八十七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八十八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龍骨1分,赤茯苓1分,牡蠣1分(燒為灰粉),生干地黃1分,黃芩1分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桂心1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粗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入淡竹葉7片,煎至5分,去滓,入白蜜1錢,更煎1兩沸,日3-4次。 |
主 治 | 小兒中魃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八十八 |
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十五:甘草散
組 成 | 甘草半兩,滑石半兩,山豆根1兩(生),大黃1分(生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1錢,蜜熟水調下,日2服。次服解毒丸。 |
主 治 | 大風。 |
摘 錄 | 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十五 |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二:甘草散
異 名 | 神效方 |
組 成 | 甘草1兩,通草30銖,石鐘乳30銖,雲母2兩半,屋上散草2把(燒成灰)。 |
制 法 | 上藥治下篩。 |
用 法 | 神效方(《普濟方》卷三四六)。 |
主 治 | 婦人乳無汁。 |
摘 錄 | 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二 |
《簡明醫彀》卷六:甘草散
組 成 | 大甘草(炙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5分,食後白湯調下。人中黃尤佳。 |
主 治 | 預服消毒。主痘出不太盛。 |
摘 錄 | 《簡明醫彀》卷六 |
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。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,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!!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