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心丸
方出《肘後備急方》卷一,名見《外台秘要》卷七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2兩,烏頭1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3丸,漸加之。 |
主 治 | 卒心痛。 |
宜 忌 | 忌生蔥、豬肉。 |
摘 錄 | 方出《肘後備急方》卷一,名見《外台秘要》卷七 |
方出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六〇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1兩,不蛀皂莢5挺(去黑皮,塗酥炙黃焦,去子),栝樓1枚(全者,炙令干),甜葶藶1兩(隔紙炒令紫色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5丸,以粥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 |
主 治 | 咳嗽,喉中呀呷。 |
摘 錄 | 方出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六〇 |
方出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八三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半兩,白石英2兩半,麥門冬2兩半,枳實2兩半,白鮮皮2兩半,貝母2兩半,茯神2兩半,檳榔仁2兩半,天門冬2兩半,車前子1兩,人參1兩半,前胡1兩半,橘皮1兩半,白薇1兩半,杏仁1兩半,郁李仁3兩,桃仁5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0丸,加至30丸,1日2次,以竹葉飲送下。 |
主 治 | 積氣熱發,氣上沖不得息,欲死不得臥。 |
方論選錄 | 《千金方衍義》:本虛邪實,故用桂心、石英、人參、茯神、天麥二冬固本滋津;前、杏、橘、貝、白薇、白鮮皮疏肺泄氣;檳榔、車前、郁李、桃仁分調血氣而順下之。更以竹葉飲子清潤諸味,但加生薑之辛散而下前丸,上下開泄其氣也。 |
摘 錄 | 方出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八三 |
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1兩半,人參1兩半,熟地5兩,茯神1兩半(去木),柏仁3兩(炒),遠志1兩半,辰砂1兩半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 |
用 法 | 每服3錢,酒煎,去滓溫服。 |
主 治 | 產後驚悸,脈虛弦細者。 |
方論選錄 | 產後血氣虛寒,心陽虧損,而心氣不振,心神失養,故驚悸不安焉。桂心補火以振心陽,人參扶元以補心氣,熟地補血滋心明,茯神滲濕安神志,遠志通腎交心,柏仁養心寧神,硃砂鎮墜心氣以安神也。蜜丸酒下,使血氣內充,則虛寒自散,而心陽振發,心氣自雄,安有驚悸不已之患乎。 |
摘 錄 | 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 |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〇一:桂心丸
組 成 | 桂(去粗皮)1兩,旱蓮子草1兩,香白芷1兩,菊花1兩,旋覆花1兩,巨勝子1兩,蓽澄茄1兩,牛膝(酒浸,去皮)1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30丸,鹽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 |
主 治 | 髭發枯槁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一〇一 |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:桂心丸
組 成 | 桂(去粗皮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《小兒衛生總微論方》本方用法: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五丸,熟水送下,未愈再服,不拘時候。 |
主 治 | 心痛不可忍。小兒飲雜果,腹脹氣急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 |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:桂心丸
組 成 | 桂(去粗皮)1兩,赤石脂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,炒出汗)3分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3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5丸,空心、日午、夜臥用醋湯送下。 |
主 治 | 久心痛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 |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七:桂心丸
組 成 | 桂(去粗皮)1兩,訶黎勒(煨,去核)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上銼細,掘地作坑子,用炭火燒赤,吹去灰,以釅醋1茶盞,並藥投於坑子中,急以瓷碗熱蓋,土培,勻令漏氣,待冷即取出,焙乾,入後藥。乾薑(炮)1兩,草豆蔻(去皮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木香1兩,阿魏(研)1分,檳榔(煨,銼)半兩,郁李仁(湯浸,去皮尖,炒)半兩,朴消2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20丸,以溫酒送下。初服急行200-300步,又服20丸,掣兩腳各20-30下,貼膝便坐,氣即散也。 |
主 治 | 脅助痛,腹冷,或食冷物不消,或塊聚不轉,心肋脹悶刺痛,霍亂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七 |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:桂心丸
組 成 | 桂(去粗皮)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赤石脂3分,黃連(去須,炒)1兩,麥芽(炒)半兩,陳曲(炒)半兩,石斛(去根)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人參半兩,附子(炮裂,支皮臍)半兩,蜀椒(去目並閉口,炒出汗)半兩,龍骨半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30丸,空心暖酒送下,米飲亦得,日飧再服。 |
主 治 | 脾胃氣虛,飧泄不止,飲食不消,腹內雷鳴 (疒丂)痛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 |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七:桂心丸
組 成 | 桂(去粗皮)1兩,當歸(銼,焙)1兩,赤白芍(炒)1兩,延胡索(炒)1兩,芎藭1兩,生干地黃(炒)1兩,硇砂半兩,芫花根1斤(冬日采,洗,銼碎),米醋5斤。 |
制 法 | 上先以醋煮芫花根3分減2,去根,入硇砂慢火煎,又減半,下諸藥末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 |
用 法 | 產後血運煩悶,童便煎赤馬通,磨下1丸;產後血敗,腰腳腫痛,生薑、童便磨下;血氣衝心痛,薄荷汁、熱酒磨下;血氣腹脹及痛,生地黃汁同熱酒磨下;平常血氣,蔥、酒磨下。 |
主 治 | 諸氣及產後氣病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七 |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桂心丸
組 成 | 桂(去粗皮)5分,吳茱萸(湯洗,焙乾,炒)3兩,白薇1分,乾薑(炮)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,炒)3分,芎藭1兩,防葵半兩,白芷3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0丸,食前溫酒送下。 |
主 治 | 寒疝,胸脅支滿,食飲不化,臍 (疒丂)痛。嘔逆,風痙,臍強急,不得俯仰。 |
宜 忌 | 忌生蔥、豬肉、冷水。 |
摘 錄 | 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五十一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半兩,石膏1兩(細研,水飛過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半夏1兩(湯浸7遍去滑),乾薑1兩(炮裂,銼),巴豆20枚(水煮1日,去皮心,炒令黃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研巴豆令勻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5丸,食前以溫水送下。 |
主 治 | 心腹留飲,宿食不化,腹脹氣悶,痰逆頭痛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五十一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五十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1兩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1兩,訶黎勒皮1兩,木香1兩,昆布(洗去鹹味)1兩,琥珀(細研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瓤,焙)1兩,白朮1兩,干木瓜(去瓤)1兩,沉香1兩,雞舌香1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30丸,以生薑湯送下。或丸如彈子大,綿裹1丸,不問早晚,含化咽津亦得。 |
主 治 | 五膈氣,咽喉不利,難下飲食,胸背俱悶,或時嘔噦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五十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四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2兩,乾薑2兩(炮裂,銼),丹參3兩,杜仲3兩(去粗皮,炙微黃,銼),牛膝3兩(去苗),續斷3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 |
主 治 | 五種腰痛並冷痹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四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四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3分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丹參1兩,杜仲1兩(去粗皮,炙微黃,銼),牛膝1兩(去苗)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續斷2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 |
主 治 | 虛損,腰腳冷痹不仁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四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六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1兩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,研如膏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乾薑1分(炮裂,銼),百合1分,麥門冬半兩(去心,焙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羊棗大。 |
用 法 | 以綿裹1丸,徐咽津,不拘時候。 |
主 治 | 咳嗽,咽喉乾燥,語無聲音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六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九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3分,川烏頭1兩(炮裂,去皮臍),柴胡1兩(去苗),赤芍藥3分,檳榔3分,木香半兩,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當歸3分(銼,微炒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20丸,以粥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 |
主 治 | 痃氣急痛,木思飲食,肌體瘦弱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九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九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1兩,訶黎勒皮1兩,白朮1兩,厚朴1兩半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,橘皮2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乾薑3分(炮裂,銼),防葵3分,吳茱萸3分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,鱉甲1兩(塗醋,炙令黃,去裙襴),木香3分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30丸,以生薑、棗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 |
主 治 | 痃癖氣,不能食,腹中痛,時嗽,四肢少力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九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二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1兩,川椒3兩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當歸3分,半夏3分(湯洗7遍去滑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30丸,以生薑橘皮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 |
主 治 | 上氣咳逆,腹中堅痞,往來寒熱,令人羸瘦,不能飲食,或時下痢,腹中疼痛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二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七十九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半兩,沒藥半兩,檳榔半兩,乾漆3分(搗碎,炒令黃燥煙出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赤芍藥半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鱉甲1兩(塗醋,炙令黃,去裙襴),延胡索1兩,厚朴1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,京三棱1兩(微煨,銼),牡丹半兩,青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30丸,以溫酒送下,日3-4次。 |
主 治 | 產後血氣木散,積聚成塊,上攻心腹,或時寒熱,四肢羸瘦煩痛,不思飲食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七十九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七十二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半兩,赤芍藥半兩,土瓜根半兩,黃芩半兩,漢椒1分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乾漆半兩(搗碎,炒令煙出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2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 |
主 治 | 婦人月水不利,憂鬱,心下支滿,血氣上攻,心腹疼痛,不得睡臥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七十二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七十二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3分,夜明砂3分(微炒),砒霜1分,斑蝥1分(糯米拌,炒黃,去翅足),硇砂3分(細研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皂莢1分(去黑皮,塗酥,炙令黃,去子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用軟飯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3丸,於食前以溫酒送下。 |
主 治 | 婦人月水久不通,四肢狀如枯木,上氣咳嗽,背膊煩悶,涕唾稠粘,少食多睡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七十二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六十六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1分,黃耆半兩(銼),礜石(煉了者)1分,獨活半兩,芎藭1分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烏喙半兩(炮,去皮臍),川椒100粒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虎脛骨半兩(塗醋,炙黃)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2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漿水送下。 |
主 治 | 螻蛄瘺,疼痛出膿血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六十六 |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八十一:桂心丸
組 成 | 桂心1兩(為末),芫花1兩(為末),香墨2挺(為末),木香1兩(為末)。 |
制 法 | 上藥以釅醋2升,先煎芫花為膏,次入木香並墨、桂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0丸,以熱酒送下。 |
主 治 | 產後血氣衝心疼痛。 |
摘 錄 |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八十一 |
《上清紫庭追勞仙方》:桂心丸
組 成 | 熟地黃3兩,乾漆5錢(炒),桂心1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10丸,米飲送下。 |
主 治 | 三屍九蟲。 |
摘 錄 | 《上清紫庭追勞仙方》 |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八:桂心丸
組 成 | 桂(去粗皮)1兩,細辛(去苗蘆)1兩,白芷1兩,防風(去叉)1兩,乾薑(炮)1兩,甘草(炙)1兩,芎藭1兩。 |
制 法 | 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30丸,食後溫水送下。 |
主 治 | 肺寒,內外合邪,清涕多,語聲不出。 |
摘 錄 | 《普濟方》卷二十八 |
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。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,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。如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!!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