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化丸

勤求古訓,博采眾方

方出《本草衍義》卷十八,名見《婦人良方》卷六:含化丸

異 名 噙化丸
組 成 枇杷葉(去毛)、木通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白皮各等分,大黃減半。
制 法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櫻桃大。
用 法 噙化丸(《世醫得效方》卷十五)。
主 治 婦人肺熱久嗽,身如炙,肌瘦,將成肺勞者。
摘 錄 方出《本草衍義》卷十八,名見《婦人良方》卷六

《證治準繩·瘍醫》卷五:含化丸

組 成 海藻1兩,海蛤(煅)1兩,海帶1兩,昆布1兩,瓦龍子(煅)1兩,文蛤(即花蛤,背有斑紋)1兩,訶子(去核)1兩,五靈脂1兩,豬靨14個(焙乾,另研)。
制 法 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用 法 臨臥含化,時時咽下。兼灸法,以助丸功。
主 治 癭氣。
摘 錄 《證治準繩·瘍醫》卷五

《證治準繩.瘍醫》卷五:含化丸

組 成 海藻 海蛤(煅)海帶 昆布 瓦楞子(煅)文蛤 訶子(去核)五靈脂各30克 豬靨14個(焙乾,另研)
制 法 上藥研末,煉蜜為丸。
用 法 臨臥含化,時時咽下。並用灸法以助丸功。
主 治 治癭氣。
摘 錄 《證治準繩.瘍醫》卷五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四:含化丸

組 成 杏仁5錢,枇杷葉1兩,官桂1兩,人參1兩。
制 法 煉蜜為丸。
用 法 含化。以愈為度。
主 治 喉中食噎,如有物者。
摘 錄 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四
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六:含化丸

組 成 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白前半兩,五味子半兩,桂心半兩,貝母半兩(微炒),陳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皂莢子仁半兩(微炒)。
制 法 上為細末,以煉蜜及煮棗肉和搗為丸,如彈子大。
用 法 常含1丸咽津。
主 治 久咳嗽上氣。
摘 錄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四十六
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六:含化丸

組 成 黃丹2兩,蜜1兩。
制 法 上藥相和,以瓷盞納盛,坐在水銚子內,慢火煮一炊久,用綿濾過,都入瓷盞內,再煮如麵糊,藥成即丸,如酸棗子大。
用 法 每取1丸,綿裹含咽津,日3-4次含之。
主 治 口舌生瘡,爛痛不愈。
摘 錄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六
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六:含化丸

組 成 石膏半兩(細研,水飛過),寒水石半兩(研如面),白蜜半斤。
制 法 以水4大盞,煎取1大盞半,綿濾過,入蜜同煎令稠,丸如雞頭實大。
用 法 常含1丸咽津。
主 治 上焦煩熱,口舌乾燥,心神頭目不利。
摘 錄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六

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六:含化丸

組 成 白礬1分,黃丹1分,附子(生,末)1分,舍上黑煤1分。
制 法 上為細末,入白蜜拌和如煎,用竹筒盛,飯甑上蒸之,飯熟為度。
用 法 每取櫻桃大,含化立愈。若急要,即於銚子中煎亦得,唇腫者塗之。
主 治 口瘡久不愈,及口舌腫痛。
摘 錄 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六

《婦人良方》卷五:含化丸

組 成 蛤蚧1雙(去口足,炙),訶子(去核)半兩,阿膠(粉炒)半兩,麥門冬(去心)半兩,北細辛半兩,甘草半兩,生干地黃半兩。
制 法 上為細末。煉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用 法 食後含化1丸。
主 治 肺間邪氣,胸中積血作痛,失音。
摘 錄 《婦人良方》卷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