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黄升麻汤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医学纲目》卷三十八:麻黄升麻汤|组成=麻黄2分,桂枝1分,杏仁1分,吴茱萸1分,草豆蔻1分,厚朴1分,曲末1分,羌活1分,柴胡根5分,白茯苓1分,白术5分,青皮5分,升麻根1分,苍术1分,泽泻1分,猪苓1分,陈皮1分,黄连5分,黄柏1分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(口父)咀,作1服。以水1大盏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热服。正月、四月,小儿服之神效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面色痿黄,腹胀食不下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学纲目》卷三十八}}
{{方剂|方名=《医学纲目》卷三十八:麻黄升麻汤|组成=麻黄2分,桂枝1分,杏仁1分,吴茱萸1分,草豆蔻1分,厚朴1分,曲末1分,羌活1分,柴胡根5分,白茯苓1分,白术5分,青皮5分,升麻根1分,苍术1分,泽泻1分,猪苓1分,陈皮1分,黄连5分,黄柏1分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(口父)咀,作1服。以水1大盏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热服。正月、四月,小儿服之神效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面色痿黄,腹胀食不下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学纲目》卷三十八}}


{{方剂|方名=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麻黄升麻汤|组成=麻黄(去节)75克 升麻38克 黄芩 芍药 甘草(生)石膏(煅)茯苓各30克|制法=上锉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2克。用水230毫升,加生姜3片,煎至160毫升,去滓热服。微汗解。|功用=|主治=治伤寒发热,汗下不解,血随气壅,鼻衄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}}
{{方剂|方名=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麻黄升麻汤|组成=麻黄(去节)75克 升麻38克 黄芩 芍药 甘草(生)石膏(煅)茯苓各30克|制法=上锉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2克。用水230毫升,加生姜3片,煎至160毫升,去滓热服。微汗解。|功用=|主治=治伤寒发热,汗下不解,血随气壅,鼻衄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}}


{{方剂|方名=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麻黄升麻汤|组成=麻黄(去节)2两半,升麻1两1分,黄芩1两,芍药1两,甘草(生)1两,石膏(煅)1两,茯苓1两。|制法=上锉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4大钱,以水1盏半,加生姜3片,煎至7分,去滓热服。微汗解。|功用=|主治=伤寒表未解,热郁作衄;风邪内缩,久泄不止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}}
{{方剂|方名=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麻黄升麻汤|组成=麻黄(去节)2两半,升麻1两1分,黄芩1两,芍药1两,甘草(生)1两,石膏(煅)1两,茯苓1两。|制法=上锉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4大钱,以水1盏半,加生姜3片,煎至7分,去滓热服。微汗解。|功用=|主治=伤寒表未解,热郁作衄;风邪内缩,久泄不止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}}

2023年8月20日 (日) 00:38的最新版本

《医学纲目》卷三十八:麻黄升麻汤

组 成 麻黄2分,桂枝1分,杏仁1分,吴茱萸1分,草豆蔻1分,厚朴1分,曲末1分,羌活1分,柴胡根5分,白茯苓1分,白术5分,青皮5分,升麻根1分,苍术1分,泽泻1分,猪苓1分,陈皮1分,黄连5分,黄柏1分。
用 法 上(口父)咀,作1服。以水1大盏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热服。正月、四月,小儿服之神效。
主 治 小儿面色痿黄,腹胀食不下。
摘 录 《医学纲目》卷三十八
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麻黄升麻汤

组 成 麻黄(去节)75克 升麻38克 黄芩 芍药 甘草(生)石膏(煅)茯苓各30克
制 法 上锉散。
用 法 每服12克。用水230毫升,加生姜3片,煎至160毫升,去滓热服。微汗解。
主 治 治伤寒发热,汗下不解,血随气壅,鼻衄者。
摘 录 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
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麻黄升麻汤

组 成 麻黄(去节)2两半,升麻1两1分,黄芩1两,芍药1两,甘草(生)1两,石膏(煅)1两,茯苓1两。
制 法 上锉散。
用 法 每服4大钱,以水1盏半,加生姜3片,煎至7分,去滓热服。微汗解。
主 治 伤寒表未解,热郁作衄;风邪内缩,久泄不止。
摘 录 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