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脾汤:修订间差异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 |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{{方剂|方名=《温病条辨》卷三:温脾汤|组成=草果6克 桂枝9克 生姜15克 茯苓15克 蜀漆9克(炒)厚朴9克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药用水1升,煮取400毫升,分二次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温脾截疟。治太阴三疟,腹胀不渴,呕水者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温病条辨》卷三:温脾汤|组成=草果6克 桂枝9克 生姜15克 茯苓15克 蜀漆9克(炒)厚朴9克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药用水1升,煮取400毫升,分二次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温脾截疟。治太阴三疟,腹胀不渴,呕水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温病条辨》卷三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九:温脾汤|组成=淮山药(炒)5.4克 白茯苓3.6克 白术(制)3克 薏苡仁(炒,研)6克 芡实(炒,研)6克 白扁豆(炒,研)6克 桔梗2.4克 元砂仁(去皮,炒,研)1.5克 甘草(炙)2.4克 神曲(炒)1.2克 白莲肉(炒,研)6克 秫米(炒,研)3克 红枣(去核)2枚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,中午时加白糖,开水调服。此方与滋阴汤每日同用,滋阴汤早、晚服,此方中午时服。 |
{{方剂|方名=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九:温脾汤|组成=淮山药(炒)5.4克 白茯苓3.6克 白术(制)3克 薏苡仁(炒,研)6克 芡实(炒,研)6克 白扁豆(炒,研)6克 桔梗2.4克 元砂仁(去皮,炒,研)1.5克 甘草(炙)2.4克 神曲(炒)1.2克 白莲肉(炒,研)6克 秫米(炒,研)3克 红枣(去核)2枚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,中午时加白糖,开水调服。此方与滋阴汤每日同用,滋阴汤早、晚服,此方中午时服。 |
||
若气满者,加陈皮(去白)3克,或再加真苏子(炒,研)1.5克,或用广木香磨汁合服,若有冷涎及胃口寒者,加干姜(炒黄)0.9~1.5克,即加肉桂亦妙。|功用=|主治=治脾虚失血。|加减=| |
若气满者,加陈皮(去白)3克,或再加真苏子(炒,研)1.5克,或用广木香磨汁合服,若有冷涎及胃口寒者,加干姜(炒黄)0.9~1.5克,即加肉桂亦妙。|功用=|主治=治脾虚失血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九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:温脾汤|组成=大黄 桂心各9克 附子 干姜 人参各3克|制法=上五味,哎咀。|性状=|用法=以水700毫升,煮取300毫升,分二次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痢疾经久不愈,脾肾阳虚,积滞未净者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:温脾汤|组成=大黄 桂心各9克 附子 干姜 人参各3克|制法=上五味,哎咀。|性状=|用法=以水700毫升,煮取300毫升,分二次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痢疾经久不愈,脾肾阳虚,积滞未净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:温脾汤|组成=大黄12克 人参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|制法=上五味,哎咀。|性状=|用法=以水800毫升,先煎后四味,临熟将大黄加入,煎取300毫升,分二次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温补脾阳,攻下冷积。治脾阳不足,冷积便秘,或久利赤白,腹痛,手足不温,脉沉弦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:温脾汤|组成=大黄12克 人参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|制法=上五味,哎咀。|性状=|用法=以水800毫升,先煎后四味,临熟将大黄加入,煎取300毫升,分二次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温补脾阳,攻下冷积。治脾阳不足,冷积便秘,或久利赤白,腹痛,手足不温,脉沉弦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方中附子、干姜温阳祛寒,人参、甘草益气补脾,大黄荡涤积滞。诸药相配,使寒邪去,积滞行,脾阳复,则诸证可愈。|来源=|摘录=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}} |
2023年8月20日 (日) 00:17的最新版本
《温病条辨》卷三:温脾汤
组 成 | 草果6克 桂枝9克 生姜15克 茯苓15克 蜀漆9克(炒)厚朴9克 |
用 法 | 上药用水1升,煮取400毫升,分二次温服。 |
主 治 | 温脾截疟。治太阴三疟,腹胀不渴,呕水者。 |
摘 录 | 《温病条辨》卷三 |
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九:温脾汤
组 成 | 淮山药(炒)5.4克 白茯苓3.6克 白术(制)3克 薏苡仁(炒,研)6克 芡实(炒,研)6克 白扁豆(炒,研)6克 桔梗2.4克 元砂仁(去皮,炒,研)1.5克 甘草(炙)2.4克 神曲(炒)1.2克 白莲肉(炒,研)6克 秫米(炒,研)3克 红枣(去核)2枚 |
用 法 | 水煎,中午时加白糖,开水调服。此方与滋阴汤每日同用,滋阴汤早、晚服,此方中午时服。 若气满者,加陈皮(去白)3克,或再加真苏子(炒,研)1.5克,或用广木香磨汁合服,若有冷涎及胃口寒者,加干姜(炒黄)0.9~1.5克,即加肉桂亦妙。 |
主 治 | 治脾虚失血。 |
摘 录 | 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九 |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:温脾汤
组 成 | 大黄 桂心各9克 附子 干姜 人参各3克 |
制 法 | 上五味,哎咀。 |
用 法 | 以水700毫升,煮取300毫升,分二次服。 |
主 治 | 治痢疾经久不愈,脾肾阳虚,积滞未净者。 |
摘 录 | 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 |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:温脾汤
组 成 | 大黄12克 人参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 |
制 法 | 上五味,哎咀。 |
用 法 | 以水800毫升,先煎后四味,临熟将大黄加入,煎取300毫升,分二次温服。 |
主 治 | 温补脾阳,攻下冷积。治脾阳不足,冷积便秘,或久利赤白,腹痛,手足不温,脉沉弦。 |
备 注 | 方中附子、干姜温阳祛寒,人参、甘草益气补脾,大黄荡涤积滞。诸药相配,使寒邪去,积滞行,脾阳复,则诸证可愈。 |
摘 录 | 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