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黄上清丸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中国药典》:牛黄上清丸|组成=牛黄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荆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栀子50g 黄连16g 黄柏10g 黄芩50g 大黄80g 连翘50g 赤芍16g 当归50g 地黄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|制法=以上十九味,除牛黄、冰片外,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;将牛黄、冰片研细,与上述粉末配研,过筛,混匀。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~130g制成大蜜丸,即得。|性状=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;气芳香,味苦。|用法=口服,一次1丸,一日2次。|功用=|主治=清热泻火,散风止痛。用于头痛眩晕,目赤耳鸣,咽喉肿痛,口舌生疮,牙龈肿痛,大便燥结。|加减=|注意=孕妇慎用。|规格=每丸重6g|贮藏=密封。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中国药典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中国药典》:牛黄上清丸|组成=牛黄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荆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栀子50g 黄连16g 黄柏10g 黄芩50g 大黄80g 连翘50g 赤芍16g 当归50g 地黄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|制法=以上十九味,除牛黄、冰片外,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;将牛黄、冰片研细,与上述粉末配研,过筛,混匀。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~130g制成大蜜丸,即得。|性状=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;气芳香,味苦。|用法=口服,一次1丸,一日2次。|功用=|主治=清热泻火,散风止痛。用于头痛眩晕,目赤耳鸣,咽喉肿痛,口舌生疮,牙龈肿痛,大便燥结。|加减=|宜忌=孕妇慎用。|规格=每丸重6g|贮藏=密封。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中国药典》}}

2023年8月20日 (日) 00:17的最新版本

《中国药典》:牛黄上清丸

组 成 牛黄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荆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栀子50g 黄连16g 黄柏10g 黄芩50g 大黄80g 连翘50g 赤芍16g 当归50g 地黄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
制 法 以上十九味,除牛黄、冰片外,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;将牛黄、冰片研细,与上述粉末配研,过筛,混匀。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~130g制成大蜜丸,即得。
性 状 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;气芳香,味苦。
用 法 口服,一次1丸,一日2次。
主 治 清热泻火,散风止痛。用于头痛眩晕,目赤耳鸣,咽喉肿痛,口舌生疮,牙龈肿痛,大便燥结。
宜 忌 孕妇慎用。
规 格 每丸重6g
贮 藏 密封。
摘 录 《中国药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