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气饮子:修订间差异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 |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{{方剂|方名=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三:流气饮子|组成=黄耆1两,桂心1两,苦梗1两,白芍药1两,甘草1两,当归1两,陈皮1两,大腹皮1两,桑白皮1两,紫苏叶1两,紫苏梗1两,大黄3钱,木通3钱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(口父)咀。每服3大钱,水1盏,加生姜3片,大枣1枚,煎至8分,空心温服。须要温,热则泻人。|功用=|主治=诸般气疾并泄泻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三:流气饮子|组成=黄耆1两,桂心1两,苦梗1两,白芍药1两,甘草1两,当归1两,陈皮1两,大腹皮1两,桑白皮1两,紫苏叶1两,紫苏梗1两,大黄3钱,木通3钱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(口父)咀。每服3大钱,水1盏,加生姜3片,大枣1枚,煎至8分,空心温服。须要温,热则泻人。|功用=|主治=诸般气疾并泄泻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三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三:流气饮子|组成=紫苏叶 青皮 当归(洗)芍药 乌药 茯苓 桔梗 半夏(汤洗七遍,焙干,为末,姜汁和,阴干)黄耆 枳实(麸炒,去瓤)防风各15克 甘草(炙)橘皮(洗)各23克 木香7.5克 连皮大腹(锉,姜汁浸一宿,焙)30克 川芎23克|制法=上药为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5克,用水300毫升,加生姜3片,大枣1个,同煎至150毫升,去滓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理气和血,化湿畅中。治肝郁气滞,血虚气弱,湿浊内阻,致发眩晕,脘腹痞满,呕恶气逆者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三:流气饮子|组成=紫苏叶 青皮 当归(洗)芍药 乌药 茯苓 桔梗 半夏(汤洗七遍,焙干,为末,姜汁和,阴干)黄耆 枳实(麸炒,去瓤)防风各15克 甘草(炙)橘皮(洗)各23克 木香7.5克 连皮大腹(锉,姜汁浸一宿,焙)30克 川芎23克|制法=上药为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5克,用水300毫升,加生姜3片,大枣1个,同煎至150毫升,去滓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理气和血,化湿畅中。治肝郁气滞,血虚气弱,湿浊内阻,致发眩晕,脘腹痞满,呕恶气逆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三}} |
2023年8月20日 (日) 00:13的最新版本
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三:流气饮子
组 成 | 黄耆1两,桂心1两,苦梗1两,白芍药1两,甘草1两,当归1两,陈皮1两,大腹皮1两,桑白皮1两,紫苏叶1两,紫苏梗1两,大黄3钱,木通3钱。 |
用 法 | 上(口父)咀。每服3大钱,水1盏,加生姜3片,大枣1枚,煎至8分,空心温服。须要温,热则泻人。 |
主 治 | 诸般气疾并泄泻。 |
摘 录 | 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三 |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三:流气饮子
组 成 | 紫苏叶 青皮 当归(洗)芍药 乌药 茯苓 桔梗 半夏(汤洗七遍,焙干,为末,姜汁和,阴干)黄耆 枳实(麸炒,去瓤)防风各15克 甘草(炙)橘皮(洗)各23克 木香7.5克 连皮大腹(锉,姜汁浸一宿,焙)30克 川芎23克 |
制 法 | 上药为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15克,用水300毫升,加生姜3片,大枣1个,同煎至150毫升,去滓温服。 |
主 治 | 理气和血,化湿畅中。治肝郁气滞,血虚气弱,湿浊内阻,致发眩晕,脘腹痞满,呕恶气逆者。 |
摘 录 | 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三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