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枝芍药知母汤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金匮要略》卷上:桂枝芍药知母汤|组成=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(炮)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九味,以水700毫升,煮取210毫升,每次温服70毫升,日三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诸肢节疼痛,身体尪羸,脚肿如脱,头眩短气,温温欲吐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金匮要略》卷上}}
{{方剂|方名=《金匮要略》卷上:桂枝芍药知母汤|组成=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(炮)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九味,以水700毫升,煮取210毫升,每次温服70毫升,日三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诸肢节疼痛,身体尪羸,脚肿如脱,头眩短气,温温欲吐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金匮要略》卷上}}


{{方剂|方名=《金匮要略》卷上:桂枝芍药知母汤|异名=桂芍知母汤|组成=桂枝4两,芍药3两,甘草2两,麻黄2两,生姜5两,白术5两,知母4两,防风4两,附子2枚(炮)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桂芍知母汤(《沈注金匮要略》卷五)。|功用=|主治=通阳行痹,祛风逐湿,和营止痛。清热,散寒,通络,活血,补虚。主诸肢节疼痛,身体尪羸,脚肿如脱,头眩短气,温温欲吐。风毒肿痛,憎寒壮热,渴而脉数;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,或过期不结痂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①《金匮玉函经二注》:桂枝治风,麻黄治寒,白术治湿,防风佐桂,附子佐麻黄、白术。其芍药、生姜、甘草亦和发其营卫,如桂枝汤例也。知母治脚肿,引诸药祛邪益气力;附子行药势,为开痹大剂。然分两多而水少,恐分其服而非1剂也。②《沈注金匮要略》:此久痹而出方也,乃脾胃肝肾俱虚,足三阴表里皆痹,难拘一经主治,故用桂枝、芍药、甘、术调和营卫,充益五脏之元;麻黄、防风、生姜开腠行痹而驱风外出;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节;经谓风、寒、湿三气合而为痹,以附子行阳燥湿除寒为佐也。③《金匮要略心典》:桂枝、麻黄、防风,散湿于表;芍药、知母、甘草,除热于中;白术、附子,驱湿于下;而用生姜最多,以止呕降逆。为湿热外伤肢节,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。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金匮要略》卷上}}
{{方剂|方名=《金匮要略》卷上:桂枝芍药知母汤|异名=桂芍知母汤|组成=桂枝4两,芍药3两,甘草2两,麻黄2两,生姜5两,白术5两,知母4两,防风4两,附子2枚(炮)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桂芍知母汤(《沈注金匮要略》卷五)。|功用=|主治=通阳行痹,祛风逐湿,和营止痛。清热,散寒,通络,活血,补虚。主诸肢节疼痛,身体尪羸,脚肿如脱,头眩短气,温温欲吐。风毒肿痛,憎寒壮热,渴而脉数;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,或过期不结痂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①《金匮玉函经二注》:桂枝治风,麻黄治寒,白术治湿,防风佐桂,附子佐麻黄、白术。其芍药、生姜、甘草亦和发其营卫,如桂枝汤例也。知母治脚肿,引诸药祛邪益气力;附子行药势,为开痹大剂。然分两多而水少,恐分其服而非1剂也。②《沈注金匮要略》:此久痹而出方也,乃脾胃肝肾俱虚,足三阴表里皆痹,难拘一经主治,故用桂枝、芍药、甘、术调和营卫,充益五脏之元;麻黄、防风、生姜开腠行痹而驱风外出;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节;经谓风、寒、湿三气合而为痹,以附子行阳燥湿除寒为佐也。③《金匮要略心典》:桂枝、麻黄、防风,散湿于表;芍药、知母、甘草,除热于中;白术、附子,驱湿于下;而用生姜最多,以止呕降逆。为湿热外伤肢节,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。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金匮要略》卷上}}

2023年8月20日 (日) 00:12的最新版本

《金匮要略》卷上:桂枝芍药知母汤

组 成 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(炮)
用 法 上九味,以水700毫升,煮取210毫升,每次温服70毫升,日三服。
主 治 治诸肢节疼痛,身体尪羸,脚肿如脱,头眩短气,温温欲吐者。
摘 录 《金匮要略》卷上

《金匮要略》卷上:桂枝芍药知母汤

异 名 桂芍知母汤
组 成 桂枝4两,芍药3两,甘草2两,麻黄2两,生姜5两,白术5两,知母4两,防风4两,附子2枚(炮)。
用 法 桂芍知母汤(《沈注金匮要略》卷五)。
主 治 通阳行痹,祛风逐湿,和营止痛。清热,散寒,通络,活血,补虚。主诸肢节疼痛,身体尪羸,脚肿如脱,头眩短气,温温欲吐。风毒肿痛,憎寒壮热,渴而脉数;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,或过期不结痂。
方论选录 ①《金匮玉函经二注》:桂枝治风,麻黄治寒,白术治湿,防风佐桂,附子佐麻黄、白术。其芍药、生姜、甘草亦和发其营卫,如桂枝汤例也。知母治脚肿,引诸药祛邪益气力;附子行药势,为开痹大剂。然分两多而水少,恐分其服而非1剂也。②《沈注金匮要略》:此久痹而出方也,乃脾胃肝肾俱虚,足三阴表里皆痹,难拘一经主治,故用桂枝、芍药、甘、术调和营卫,充益五脏之元;麻黄、防风、生姜开腠行痹而驱风外出;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节;经谓风、寒、湿三气合而为痹,以附子行阳燥湿除寒为佐也。③《金匮要略心典》:桂枝、麻黄、防风,散湿于表;芍药、知母、甘草,除热于中;白术、附子,驱湿于下;而用生姜最多,以止呕降逆。为湿热外伤肢节,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。
摘 录 《金匮要略》卷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