惺惺散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
 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直指小儿方》引王氏方:惺惺散|组成=人参 茯苓 木香(焙)天麻 白扁豆(制)陈米(炒)全蝎(焙)各等分|制法=上药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次1.5克,加生姜、大枣,略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吐泻属脾困内虚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直指小儿方》引王氏方}}
{{方剂|方名=《直指小儿方》引王氏方:惺惺散|组成=人参 茯苓 木香(焙)天麻 白扁豆(制)陈米(炒)全蝎(焙)各等分|制法=上药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次1.5克,加生姜、大枣,略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吐泻属脾困内虚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直指小儿方》引王氏方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十:惺惺散|组成=瓜蒌根 人参 细辛(去叶)茯苓(去皮)甘草(炙)桔梗各45克|制法=上药同杵罗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克,用水150毫升,加薄荷3片,同煎至60毫升,温服。如要和气,即生姜煎服,不拘时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小儿风热疮疹,伤寒时气,头痛壮热,目涩多唾,咳嗽喘粗,鼻塞流清涕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十}}
{{方剂|方名=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十:惺惺散|组成=瓜蒌根 人参 细辛(去叶)茯苓(去皮)甘草(炙)桔梗各45克|制法=上药同杵罗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克,用水150毫升,加薄荷3片,同煎至60毫升,温服。如要和气,即生姜煎服,不拘时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小儿风热疮疹,伤寒时气,头痛壮热,目涩多唾,咳嗽喘粗,鼻塞流清涕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十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惺惺散|组成=瓜蒌根、人参、细辛(去叶)、茯苓(去皮)、白术、甘草(炙)、桔梗,各一两半。|制法=上件同杵,罗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一钱,水一小盏,入薄荷三叶,同煎至四分,温服。
{{方剂|方名=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惺惺散|组成=瓜蒌根、人参、细辛(去叶)、茯苓(去皮)、白术、甘草(炙)、桔梗,各一两半。|制法=上件同杵,罗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一钱,水一小盏,入薄荷三叶,同煎至四分,温服。
如要和气,即入生姜煎服,不计时。|功用=|主治=治小儿风热疮疹,伤寒时气,头痛壮热,目涩多睡,咳嗽喘粗,鼻塞清涕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}}
如要和气,即入生姜煎服,不计时。|功用=|主治=治小儿风热疮疹,伤寒时气,头痛壮热,目涩多睡,咳嗽喘粗,鼻塞清涕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}}


{{方剂|方名=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六:惺惺散|组成=石膏 甘草(生)麻黄(去节,汤浸)各等分|制法=上药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6克,用水150毫升,加茶1.5克,葱白10厘米,擘碎,煎三五沸,先嚼葱白,然后将药汁服下,去枕仰卧。如发热再投一服,出汗立愈。|功用=|主治=治伤寒发热,头疼脑痛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六}}
{{方剂|方名=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六:惺惺散|组成=石膏 甘草(生)麻黄(去节,汤浸)各等分|制法=上药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6克,用水150毫升,加茶1.5克,葱白10厘米,擘碎,煎三五沸,先嚼葱白,然后将药汁服下,去枕仰卧。如发热再投一服,出汗立愈。|功用=|主治=治伤寒发热,头疼脑痛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六}}


{{方剂|方名=《活幼心书》卷下:惺惺散|组成=人参(去声)15克 桔梗(锉破)白茯苓(去皮)白术 天花粉各30克 细辛(去叶)6克 防风(去芦)川芎 南星(生用)各7.5克 甘草(半生、半炙)21克|制法=上药,哎咀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6克,用水200毫升,加生姜3片,薄荷3叶,慢火煎至160毫升,不拘时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伤风伤寒;痰嗽咳逆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活幼心书》卷下}}
{{方剂|方名=《活幼心书》卷下:惺惺散|组成=人参(去声)15克 桔梗(锉破)白茯苓(去皮)白术 天花粉各30克 细辛(去叶)6克 防风(去芦)川芎 南星(生用)各7.5克 甘草(半生、半炙)21克|制法=上药,哎咀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6克,用水200毫升,加生姜3片,薄荷3叶,慢火煎至160毫升,不拘时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伤风伤寒;痰嗽咳逆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活幼心书》卷下}}

2023年8月20日 (日) 00:09的最新版本

《直指小儿方》引王氏方:惺惺散

组 成 人参 茯苓 木香(焙)天麻 白扁豆(制)陈米(炒)全蝎(焙)各等分
制 法 上药为末。
用 法 每次1.5克,加生姜、大枣,略煎服。
主 治 治吐泻属脾困内虚者。
摘 录 《直指小儿方》引王氏方

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十:惺惺散

组 成 瓜蒌根 人参 细辛(去叶)茯苓(去皮)甘草(炙)桔梗各45克
制 法 上药同杵罗为末。
用 法 每服3克,用水150毫升,加薄荷3片,同煎至60毫升,温服。如要和气,即生姜煎服,不拘时服。
主 治 治小儿风热疮疹,伤寒时气,头痛壮热,目涩多唾,咳嗽喘粗,鼻塞流清涕者。
摘 录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十

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惺惺散

组 成 瓜蒌根、人参、细辛(去叶)、茯苓(去皮)、白术、甘草(炙)、桔梗,各一两半。
制 法 上件同杵,罗为末。
用 法 每服一钱,水一小盏,入薄荷三叶,同煎至四分,温服。 如要和气,即入生姜煎服,不计时。
主 治 治小儿风热疮疹,伤寒时气,头痛壮热,目涩多睡,咳嗽喘粗,鼻塞清涕。
摘 录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六:惺惺散

组 成 石膏 甘草(生)麻黄(去节,汤浸)各等分
制 法 上药为末。
用 法 每服6克,用水150毫升,加茶1.5克,葱白10厘米,擘碎,煎三五沸,先嚼葱白,然后将药汁服下,去枕仰卧。如发热再投一服,出汗立愈。
主 治 治伤寒发热,头疼脑痛。
摘 录 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六

《活幼心书》卷下:惺惺散

组 成 人参(去声)15克 桔梗(锉破)白茯苓(去皮)白术 天花粉各30克 细辛(去叶)6克 防风(去芦)川芎 南星(生用)各7.5克 甘草(半生、半炙)21克
制 法 上药,哎咀。
用 法 每服6克,用水200毫升,加生姜3片,薄荷3叶,慢火煎至160毫升,不拘时温服。
主 治 治伤风伤寒;痰嗽咳逆。
摘 录 《活幼心书》卷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