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归润燥汤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奇效良方》:当归润燥汤|组成=当归、熟地黄、生地黄、大黄、桃仁泥、麻仁、甘草,各一钱。升麻,二钱。红花,半钱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作一服,水二钟,煎至一钟,空心热服。|功用=|主治=润燥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奇效良方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奇效良方》:当归润燥汤|组成=当归、熟地黄、生地黄、大黄、桃仁泥、麻仁、甘草,各一钱。升麻,二钱。红花,半钱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作一服,水二钟,煎至一钟,空心热服。|功用=|主治=润燥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奇效良方》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医醇剩义》卷二:当归润燥汤|组成=归身2钱,白芍1钱5分,红花5分,木瓜1钱,秦艽1钱,丹参2钱,牛膝2钱,川断2钱,独活1钱,橘饼4钱,红枣10个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|功用=|主治=肝受燥凉,血涩不行,筋短胁痛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醇剩义》卷二}}
{{方剂|方名=《医醇剩义》卷二:当归润燥汤|组成=归身2钱,白芍1钱5分,红花5分,木瓜1钱,秦艽1钱,丹参2钱,牛膝2钱,川断2钱,独活1钱,橘饼4钱,红枣10个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|功用=|主治=肝受燥凉,血涩不行,筋短胁痛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醇剩义》卷二}}


{{方剂|方名=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三:当归润燥汤|组成=当归、芍药、川芎、桃仁、熟地、生地、麻仁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肠胃燥,大便不通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三}}
{{方剂|方名=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三:当归润燥汤|组成=当归、芍药、川芎、桃仁、熟地、生地、麻仁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肠胃燥,大便不通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三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兰室秘藏》卷上:当归润燥汤|组成=细辛0.3克 生甘草 炙甘草 熟地黄各0.9克 柴胡2.1克 黄柏 知母 石膏 桃仁泥 当归身 麻子仁 防风 荆芥穗各3克 升麻4.5克 红花少许 杏仁6个 小椒3个|制法=上药哎咀。|性状=|用法=用水300毫升,煎至150毫升,去津,空腹时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主消渴,大便闭涩,干燥结硬,渴喜温饮,舌爆口干,眼涩难开。|加减=|注意=服药期间,忌食辛热物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兰室秘藏》卷上}}
{{方剂|方名=《兰室秘藏》卷上:当归润燥汤|组成=细辛0.3克 生甘草 炙甘草 熟地黄各0.9克 柴胡2.1克 黄柏 知母 石膏 桃仁泥 当归身 麻子仁 防风 荆芥穗各3克 升麻4.5克 红花少许 杏仁6个 小椒3个|制法=上药哎咀。|性状=|用法=用水300毫升,煎至150毫升,去津,空腹时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主消渴,大便闭涩,干燥结硬,渴喜温饮,舌爆口干,眼涩难开。|加减=|宜忌=服药期间,忌食辛热物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兰室秘藏》卷上}}

2023年8月20日 (日) 00:09的最新版本

《奇效良方》:当归润燥汤

组 成 当归、熟地黄、生地黄、大黄、桃仁泥、麻仁、甘草,各一钱。升麻,二钱。红花,半钱。
用 法 上作一服,水二钟,煎至一钟,空心热服。
主 治 润燥。
摘 录 《奇效良方》

《医醇剩义》卷二:当归润燥汤

组 成 归身2钱,白芍1钱5分,红花5分,木瓜1钱,秦艽1钱,丹参2钱,牛膝2钱,川断2钱,独活1钱,橘饼4钱,红枣10个。
主 治 肝受燥凉,血涩不行,筋短胁痛。
摘 录 《医醇剩义》卷二

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三:当归润燥汤

组 成 当归、芍药、川芎、桃仁、熟地、生地、麻仁。
用 法 水煎服。
主 治 肠胃燥,大便不通。
摘 录 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三

《兰室秘藏》卷上:当归润燥汤

组 成 细辛0.3克 生甘草 炙甘草 熟地黄各0.9克 柴胡2.1克 黄柏 知母 石膏 桃仁泥 当归身 麻子仁 防风 荆芥穗各3克 升麻4.5克 红花少许 杏仁6个 小椒3个
制 法 上药哎咀。
用 法 用水300毫升,煎至150毫升,去津,空腹时温服。
主 治 主消渴,大便闭涩,干燥结硬,渴喜温饮,舌爆口干,眼涩难开。
宜 忌 服药期间,忌食辛热物。
摘 录 《兰室秘藏》卷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