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姜附子汤:修订间差异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 |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{{方剂|方名=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二:干姜附子汤|组成=干姜、附子、人参、白术、甘草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加生姜,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阴症发躁,及发汗或下之后,昼日不眠,夜安静,脉来沉细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二:干姜附子汤|组成=干姜、附子、人参、白术、甘草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加生姜,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阴症发躁,及发汗或下之后,昼日不眠,夜安静,脉来沉细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二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伤寒论》:干姜附子汤|组成=干姜60克 附子5克(生用)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二味,以水300毫升,煮取100毫升,去滓,顿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伤寒下之后,复发汗。昼日烦躁不得眠,夜而安静,不呕不竭;无表证,脉沉微,身无大热者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伤寒论》:干姜附子汤|组成=干姜60克 附子5克(生用)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二味,以水300毫升,煮取100毫升,去滓,顿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伤寒下之后,复发汗。昼日烦躁不得眠,夜而安静,不呕不竭;无表证,脉沉微,身无大热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伤寒论》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八:干姜附子汤|组成=干姜8两,附子8两,桂心4两,麻黄4两,芎?3两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本方方名,《外台秘要》引作“姜附汤”。|功用=|主治=心虚寒风,半身不遂,骨节离解,缓弱不收,便利无度,口面?斜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八:干姜附子汤|组成=干姜8两,附子8两,桂心4两,麻黄4两,芎?3两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本方方名,《外台秘要》引作“姜附汤”。|功用=|主治=心虚寒风,半身不遂,骨节离解,缓弱不收,便利无度,口面?斜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《千金方衍义》:方下虽言心虚,而实少火气衰,不能代天宣化。故用干姜附子汤峻补命门之阳;兼桂心,助姜、附益火消阴;肾气有权,则麻黄得以振发表之力;心主血,芎?既能治风,又能和血。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八}} |
2023年8月20日 (日) 00:08的最新版本
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二:干姜附子汤
组 成 | 干姜、附子、人参、白术、甘草。 |
用 法 | 加生姜,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阴症发躁,及发汗或下之后,昼日不眠,夜安静,脉来沉细。 |
摘 录 | 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二 |
《伤寒论》:干姜附子汤
组 成 | 干姜60克 附子5克(生用) |
用 法 | 上二味,以水300毫升,煮取100毫升,去滓,顿服。 |
主 治 | 治伤寒下之后,复发汗。昼日烦躁不得眠,夜而安静,不呕不竭;无表证,脉沉微,身无大热者。 |
摘 录 | 《伤寒论》 |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八:干姜附子汤
组 成 | 干姜8两,附子8两,桂心4两,麻黄4两,芎?3两。 |
用 法 | 本方方名,《外台秘要》引作“姜附汤”。 |
主 治 | 心虚寒风,半身不遂,骨节离解,缓弱不收,便利无度,口面?斜。 |
方论选录 | 《千金方衍义》:方下虽言心虚,而实少火气衰,不能代天宣化。故用干姜附子汤峻补命门之阳;兼桂心,助姜、附益火消阴;肾气有权,则麻黄得以振发表之力;心主血,芎?既能治风,又能和血。 |
摘 录 | 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八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