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建中汤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第2行: 第2行:
|方名=《伤寒论》:小建中汤|异名=芍药汤(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七引《古今录验》)、桂心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九十一)、建中汤(《伤寒明理论》卷四)、桂枝芍药汤(《伤寒图歌括活人指掌》卷四)。
|方名=《伤寒论》:小建中汤|异名=芍药汤(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七引《古今录验》)、桂心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九十一)、建中汤(《伤寒明理论》卷四)、桂枝芍药汤(《伤寒图歌括活人指掌》卷四)。
|组成=[[桂枝]]三两(去皮),[[甘草]]二两(炙),[[大枣]]十二枚(擘),[[芍药]]六两,[[生姜]]三两(切),[[胶饴]]一升。
|组成=[[桂枝]]三两(去皮),[[甘草]]二两(炙),[[大枣]]十二枚(擘),[[芍药]]六两,[[生姜]]三两(切),[[胶饴]]一升。
|用法=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内胶饴,更上微火消解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|功用=|主治=温中补虚,和里缓急。治虚劳里急,腹中时痛,喜得温按,按之则痛减,舌淡苔白,或心中悸动,虚烦不宁,面色无华,或四肢酸疼,手足烦热,咽干口燥。现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、神经衰弱、慢性肝炎等见有上述症状者。|加减=|注意=呕家、吐蛔、中满者均忌用。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组成。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,和里缓急;桂枝温阳散寒;芍药和营益阴;炙甘草调中益气。诸药合用,共奏温养中气,平补阴阳,调和营卫之功。|来源=|摘录=《伤寒论》}}
|用法=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内胶饴,更上微火消解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|功用=|主治=温中补虚,和里缓急。治虚劳里急,腹中时痛,喜得温按,按之则痛减,舌淡苔白,或心中悸动,虚烦不宁,面色无华,或四肢酸疼,手足烦热,咽干口燥。现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、神经衰弱、慢性肝炎等见有上述症状者。|加减=|宜忌=呕家、吐蛔、中满者均忌用。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组成。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,和里缓急;桂枝温阳散寒;芍药和营益阴;炙甘草调中益气。诸药合用,共奏温养中气,平补阴阳,调和营卫之功。|来源=|摘录=《伤寒论》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奇效良方》:小建中汤|组成=芍药(三钱) 桂枝(二钱) 甘草(二钱) 胶饴(一鸡子黄大)|用法=上作一服,水二钟,生姜五片,枣一枚,煎至一钟,去滓,下胶饴,再煎化,不拘时服。|功用=|主治=伤寒阳脉涩,阴脉弦,腹中急痛,二三日心中悸而烦,自汗者。|加减=|注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奇效良方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奇效良方》:小建中汤|组成=芍药(三钱) 桂枝(二钱) 甘草(二钱) 胶饴(一鸡子黄大)|用法=上作一服,水二钟,生姜五片,枣一枚,煎至一钟,去滓,下胶饴,再煎化,不拘时服。|功用=|主治=伤寒阳脉涩,阴脉弦,腹中急痛,二三日心中悸而烦,自汗者。|加减=|宜忌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奇效良方》}}

2023年8月20日 (日) 00:07的版本

《伤寒论》:小建中汤

异 名 芍药汤(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七引《古今录验》)、桂心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九十一)、建中汤(《伤寒明理论》卷四)、桂枝芍药汤(《伤寒图歌括活人指掌》卷四)。
组 成 桂枝三两(去皮),甘草二两(炙),大枣十二枚(擘),芍药六两,生姜三两(切),胶饴一升。
用 法 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内胶饴,更上微火消解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主 治 温中补虚,和里缓急。治虚劳里急,腹中时痛,喜得温按,按之则痛减,舌淡苔白,或心中悸动,虚烦不宁,面色无华,或四肢酸疼,手足烦热,咽干口燥。现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、神经衰弱、慢性肝炎等见有上述症状者。
宜 忌 呕家、吐蛔、中满者均忌用。
备 注 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组成。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,和里缓急;桂枝温阳散寒;芍药和营益阴;炙甘草调中益气。诸药合用,共奏温养中气,平补阴阳,调和营卫之功。
摘 录 《伤寒论》

《奇效良方》:小建中汤

组 成 芍药(三钱) 桂枝(二钱) 甘草(二钱) 胶饴(一鸡子黄大)
用 法 上作一服,水二钟,生姜五片,枣一枚,煎至一钟,去滓,下胶饴,再煎化,不拘时服。
主 治 伤寒阳脉涩,阴脉弦,腹中急痛,二三日心中悸而烦,自汗者。
摘 录 《奇效良方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