备急丹:修订间差异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 |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六六:备急丹|组成=青黛3两,芒消2两,白僵蚕1两,甘草4两。|制法=上为细末,用腊月牛胆有黄者,盛药其中,阴49日,多时为妙。|性状=|用法=腮肿喉闭,用皂角子研碎,以竹筒子吹入咽喉内。|功用=|主治=咽喉肿疼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六六:备急丹|组成=青黛3两,芒消2两,白僵蚕1两,甘草4两。|制法=上为细末,用腊月牛胆有黄者,盛药其中,阴49日,多时为妙。|性状=|用法=腮肿喉闭,用皂角子研碎,以竹筒子吹入咽喉内。|功用=|主治=咽喉肿疼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普济方》卷三六六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博济方》卷四:备急丹|组成=锦纹新大黄30克|制法=上药杵罗为末,用头醋250克同熬成膏,丸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用温醋汤100毫升化5丸服之。须臾血下即愈。|功用=|主治=主产后恶血冲心,或胎衣不下,腹中血块,跌打损伤,瘀血不下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博济方》卷四:备急丹|组成=锦纹新大黄30克|制法=上药杵罗为末,用头醋250克同熬成膏,丸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用温醋汤100毫升化5丸服之。须臾血下即愈。|功用=|主治=主产后恶血冲心,或胎衣不下,腹中血块,跌打损伤,瘀血不下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博济方》卷四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博济方》卷四:备急丹|异名=千金备急丹|组成=锦纹新大黄1两。|制法=上为末,用酽醋半斤,同熬成膏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千金备急丹(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卷五)。|功用=|主治=产后恶血冲心,胎衣不下,腹中血块;及马坠内损者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博济方》卷四:备急丹|异名=千金备急丹|组成=锦纹新大黄1两。|制法=上为末,用酽醋半斤,同熬成膏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千金备急丹(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卷五)。|功用=|主治=产后恶血冲心,胎衣不下,腹中血块;及马坠内损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博济方》卷四}} |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3:58的最新版本
《普济方》卷三六六:备急丹
组 成 | 青黛3两,芒消2两,白僵蚕1两,甘草4两。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,用腊月牛胆有黄者,盛药其中,阴49日,多时为妙。 |
用 法 | 腮肿喉闭,用皂角子研碎,以竹筒子吹入咽喉内。 |
主 治 | 咽喉肿疼。 |
摘 录 | 《普济方》卷三六六 |
《博济方》卷四:备急丹
组 成 | 锦纹新大黄30克 |
制 法 | 上药杵罗为末,用头醋250克同熬成膏,丸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用温醋汤100毫升化5丸服之。须臾血下即愈。 |
主 治 | 主产后恶血冲心,或胎衣不下,腹中血块,跌打损伤,瘀血不下。 |
摘 录 | 《博济方》卷四 |
《博济方》卷四:备急丹
异 名 | 千金备急丹 |
组 成 | 锦纹新大黄1两。 |
制 法 | 上为末,用酽醋半斤,同熬成膏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千金备急丹(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卷五)。 |
主 治 | 产后恶血冲心,胎衣不下,腹中血块;及马坠内损者。 |
摘 录 | 《博济方》卷四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