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橘丸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引梁国佐方:参橘丸|组成=人参2两,神曲2两,半夏(泡7次)2两,缩砂仁2两,麦糵2两(炒),白茯苓(去皮)4两,橘红1斤(去白,用生姜1斤同捣,晒干)。|制法=上为细末,姜汁打糊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丸,姜汁送下,热水亦得。|功用=|主治=壮脾进食,消饮下痰。主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引梁国佐方}}
{{方剂|方名=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引梁国佐方:参橘丸|组成=人参2两,神曲2两,半夏(泡7次)2两,缩砂仁2两,麦糵2两(炒),白茯苓(去皮)4两,橘红1斤(去白,用生姜1斤同捣,晒干)。|制法=上为细末,姜汁打糊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丸,姜汁送下,热水亦得。|功用=|主治=壮脾进食,消饮下痰。主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引梁国佐方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:参橘丸|组成=橘皮4两(洗),人参1两。|制法=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0丸,食前米饮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补气,顺气。主气病。心下似硬,按之即无,常觉膨胀,多食则吐,气引前后,噫气不除,由思虑过多,气不以时而行则气结,脉涩滞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}}
{{方剂|方名=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:参橘丸|组成=橘皮4两(洗),人参1两。|制法=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0丸,食前米饮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补气,顺气。主气病。心下似硬,按之即无,常觉膨胀,多食则吐,气引前后,噫气不除,由思虑过多,气不以时而行则气结,脉涩滞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:参橘丸|组成=橘皮3两(洗),麦门冬(去心)1两,人参(去芦)1两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0丸,食前米饮送下。[br]若嗽,加五味子1两,及灸脾腧百壮。|功用=|主治=热从腹起,上循胸腋,绕颈额,初微而渐至大热,发无时,遇饥则剧,中脘不利,善食而瘦,其色苍黄,肌肉不泽,口唇干燥,由脾气素弱,曾因他病,误服热药入于脾,脾热则消谷引饮,善消肌肉,其脉濡弱而疾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}}
{{方剂|方名=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:参橘丸|组成=橘皮3两(洗),麦门冬(去心)1两,人参(去芦)1两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0丸,食前米饮送下。[br]若嗽,加五味子1两,及灸脾腧百壮。|功用=|主治=热从腹起,上循胸腋,绕颈额,初微而渐至大热,发无时,遇饥则剧,中脘不利,善食而瘦,其色苍黄,肌肉不泽,口唇干燥,由脾气素弱,曾因他病,误服热药入于脾,脾热则消谷引饮,善消肌肉,其脉濡弱而疾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}}
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3:57的最新版本

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引梁国佐方:参橘丸

组 成 人参2两,神曲2两,半夏(泡7次)2两,缩砂仁2两,麦糵2两(炒),白茯苓(去皮)4两,橘红1斤(去白,用生姜1斤同捣,晒干)。
制 法 上为细末,姜汁打糊为丸。
用 法 每服50丸,姜汁送下,热水亦得。
主 治 壮脾进食,消饮下痰。主
摘 录 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引梁国佐方
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:参橘丸

组 成 橘皮4两(洗),人参1两。
制 法 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每服30丸,食前米饮送下。
主 治 补气,顺气。主气病。心下似硬,按之即无,常觉膨胀,多食则吐,气引前后,噫气不除,由思虑过多,气不以时而行则气结,脉涩滞。
摘 录 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
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:参橘丸

组 成 橘皮3两(洗),麦门冬(去心)1两,人参(去芦)1两。
制 法 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每服30丸,食前米饮送下。[br]若嗽,加五味子1两,及灸脾腧百壮。
主 治 热从腹起,上循胸腋,绕颈额,初微而渐至大热,发无时,遇饥则剧,中脘不利,善食而瘦,其色苍黄,肌肉不泽,口唇干燥,由脾气素弱,曾因他病,误服热药入于脾,脾热则消谷引饮,善消肌肉,其脉濡弱而疾。
摘 录 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