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味枳术汤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医学心悟》卷四:加味枳术汤|组成=白术6克 枳实 陈皮 麦芽 山楂 茯苓 神曲 连翘各3克 茵陈 荷叶各4.5克 泽泻1.5克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服。
{{方剂|方名=《医学心悟》卷四:加味枳术汤|组成=白术6克 枳实 陈皮 麦芽 山楂 茯苓 神曲 连翘各3克 茵陈 荷叶各4.5克 泽泻1.5克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服。
兼伤酒,加葛根3克;便秘,去白术,加萝卜子、黄芩。|功用=|主治=健脾消食,利湿退黄。治伤食停滞,致生谷疸,胸膈满闷,嗳腐吞酸,目珠及皮肤皆见黄色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学心悟》卷四}}
兼伤酒,加葛根3克;便秘,去白术,加萝卜子、黄芩。|功用=|主治=健脾消食,利湿退黄。治伤食停滞,致生谷疸,胸膈满闷,嗳腐吞酸,目珠及皮肤皆见黄色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学心悟》卷四}}


{{方剂|方名=《仁斋直指》卷十七:加味枳术汤|组成=枳壳(制)白术 紫苏茎叶 辣桂 陈皮 槟榔 北梗 木香 五灵脂(炒)各7.5克 半夏(制)茯苓 甘草(炙)各9克|制法=上药锉碎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9克,加生姜4片,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理气健脾,化痰消饮。治气为痰饮所隔,心下坚胀,名曰气分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仁斋直指》卷十七}}
{{方剂|方名=《仁斋直指》卷十七:加味枳术汤|组成=枳壳(制)白术 紫苏茎叶 辣桂 陈皮 槟榔 北梗 木香 五灵脂(炒)各7.5克 半夏(制)茯苓 甘草(炙)各9克|制法=上药锉碎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9克,加生姜4片,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理气健脾,化痰消饮。治气为痰饮所隔,心下坚胀,名曰气分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仁斋直指》卷十七}}

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一九二引《仁斋直指方论》:加味枳术汤|组成=枳壳(制)1分,白术1分,紫苏茎叶1分,辣桂1分,陈皮(去白)1分,槟榔1分,桔梗1分,木香1分,五灵脂(炒)1分,半夏(制)、茯苓、甘草。|制法=上锉。|性状=|用法=①半夏以后三味用量原缺。②《丹溪心法》本方五灵脂以上诸药用各二分,半夏、茯苓、甘草各一分半。|功用=|主治=气为痰饮所膈,心下坚胀,此属气分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普济方》卷一九二引《仁斋直指方论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一九二引《仁斋直指方论》:加味枳术汤|组成=枳壳(制)1分,白术1分,紫苏茎叶1分,辣桂1分,陈皮(去白)1分,槟榔1分,桔梗1分,木香1分,五灵脂(炒)1分,半夏(制)、茯苓、甘草。|制法=上锉。|性状=|用法=①半夏以后三味用量原缺。②《丹溪心法》本方五灵脂以上诸药用各二分,半夏、茯苓、甘草各一分半。|功用=|主治=气为痰饮所膈,心下坚胀,此属气分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普济方》卷一九二引《仁斋直指方论》}}
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3:56的最新版本

《医学心悟》卷四:加味枳术汤

组 成 白术6克 枳实 陈皮 麦芽 山楂 茯苓 神曲 连翘各3克 茵陈 荷叶各4.5克 泽泻1.5克
用 法 水煎服。 兼伤酒,加葛根3克;便秘,去白术,加萝卜子、黄芩。
主 治 健脾消食,利湿退黄。治伤食停滞,致生谷疸,胸膈满闷,嗳腐吞酸,目珠及皮肤皆见黄色者。
摘 录 《医学心悟》卷四

《仁斋直指》卷十七:加味枳术汤

组 成 枳壳(制)白术 紫苏茎叶 辣桂 陈皮 槟榔 北梗 木香 五灵脂(炒)各7.5克 半夏(制)茯苓 甘草(炙)各9克
制 法 上药锉碎。
用 法 每服9克,加生姜4片,水煎服。
主 治 理气健脾,化痰消饮。治气为痰饮所隔,心下坚胀,名曰气分。
摘 录 《仁斋直指》卷十七

《普济方》卷一九二引《仁斋直指方论》:加味枳术汤

组 成 枳壳(制)1分,白术1分,紫苏茎叶1分,辣桂1分,陈皮(去白)1分,槟榔1分,桔梗1分,木香1分,五灵脂(炒)1分,半夏(制)、茯苓、甘草。
制 法 上锉。
用 法 ①半夏以后三味用量原缺。②《丹溪心法》本方五灵脂以上诸药用各二分,半夏、茯苓、甘草各一分半。
主 治 气为痰饮所膈,心下坚胀,此属气分。
摘 录 《普济方》卷一九二引《仁斋直指方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