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味三补丸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》:加味三补丸|组成=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紫地丁、椿根皮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湿热赤白带。带下赤白相杂,质粘气秽,量多,绵绵不断,外阴湿痒,甚或肿痛,少腹坠胀而痛,小便赤涩,或频数而痛,胸闷心烦,口干口苦,舌苔滑腻而黄,脉滑数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》:加味三补丸|组成=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紫地丁、椿根皮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湿热赤白带。带下赤白相杂,质粘气秽,量多,绵绵不断,外阴湿痒,甚或肿痛,少腹坠胀而痛,小便赤涩,或频数而痛,胸闷心烦,口干口苦,舌苔滑腻而黄,脉滑数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》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叶氏女科》卷二:加味三补丸|组成=黄芩(酒炒)1钱,黄连(酒炒)1钱,黄柏(酒炒)1钱,制香附1钱,白芍(酒炒)1钱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,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胎漏血黑成片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叶氏女科》卷二}}
{{方剂|方名=《叶氏女科》卷二:加味三补丸|组成=黄芩(酒炒)1钱,黄连(酒炒)1钱,黄柏(酒炒)1钱,制香附1钱,白芍(酒炒)1钱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,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胎漏血黑成片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叶氏女科》卷二}}


{{方剂|方名=《济阳纲目》卷五十:加味三补丸|组成=黄芩、黄连、白芍药。|制法=上为末,粥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口服。|功用=|主治=湿痿夜热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济阳纲目》卷五十}}
{{方剂|方名=《济阳纲目》卷五十:加味三补丸|组成=黄芩、黄连、白芍药。|制法=上为末,粥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口服。|功用=|主治=湿痿夜热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济阳纲目》卷五十}}
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3:56的最新版本

《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》:加味三补丸

组 成 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紫地丁、椿根皮。
用 法 水煎服。
主 治 湿热赤白带。带下赤白相杂,质粘气秽,量多,绵绵不断,外阴湿痒,甚或肿痛,少腹坠胀而痛,小便赤涩,或频数而痛,胸闷心烦,口干口苦,舌苔滑腻而黄,脉滑数。
摘 录 《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》

《叶氏女科》卷二:加味三补丸

组 成 黄芩(酒炒)1钱,黄连(酒炒)1钱,黄柏(酒炒)1钱,制香附1钱,白芍(酒炒)1钱。
用 法 水煎,温服。
主 治 胎漏血黑成片者。
摘 录 《叶氏女科》卷二

《济阳纲目》卷五十:加味三补丸

组 成 黄芩、黄连、白芍药。
制 法 上为末,粥为丸。
用 法 口服。
主 治 湿痿夜热。
摘 录 《济阳纲目》卷五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