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香和胃丸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御药院方》卷三:丁香和胃丸|组成=丁香 木香 沉香各15克 藿香叶 白茯苓(去皮)白豆菠仁 陈皮(去白)白术 人参各30克 半夏(姜制)90克|制法=上药同为细末,生姜汁煮面糊和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0~50丸,煎生姜汤送下,不拘时侯。|功用=|主治=温中和胃,止呕进食。主脾胃不和,中脘气痞,胸膈停痰,呕吐恶心,胁肋刺痛,饮食无味,肢体倦怠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御药院方》卷三}}
{{方剂|方名=《御药院方》卷三:丁香和胃丸|组成=丁香 木香 沉香各15克 藿香叶 白茯苓(去皮)白豆菠仁 陈皮(去白)白术 人参各30克 半夏(姜制)90克|制法=上药同为细末,生姜汁煮面糊和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0~50丸,煎生姜汤送下,不拘时侯。|功用=|主治=温中和胃,止呕进食。主脾胃不和,中脘气痞,胸膈停痰,呕吐恶心,胁肋刺痛,饮食无味,肢体倦怠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御药院方》卷三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四一引《经验秘方》:丁香和胃丸|组成=御米壳7个,生姜7片,丁香7个,灯草7根,甘草7根,枣7个,柏苓儿7个,|制法=先将各味为末,后将枣、姜同捣千杵,水为丸,如弹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丸,赤痢,甘草汤送下;白痢,干姜汤送下;五色痢,甘草、干姜汤送下,食前。|功用=|主治=赤白痢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四一引《经验秘方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四一引《经验秘方》:丁香和胃丸|组成=御米壳7个,生姜7片,丁香7个,灯草7根,甘草7根,枣7个,柏苓儿7个,|制法=先将各味为末,后将枣、姜同捣千杵,水为丸,如弹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丸,赤痢,甘草汤送下;白痢,干姜汤送下;五色痢,甘草、干姜汤送下,食前。|功用=|主治=赤白痢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四一引《经验秘方》}}
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3:47的最新版本

《御药院方》卷三:丁香和胃丸

组 成 丁香 木香 沉香各15克 藿香叶 白茯苓(去皮)白豆菠仁 陈皮(去白)白术 人参各30克 半夏(姜制)90克
制 法 上药同为细末,生姜汁煮面糊和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每服30~50丸,煎生姜汤送下,不拘时侯。
主 治 温中和胃,止呕进食。主脾胃不和,中脘气痞,胸膈停痰,呕吐恶心,胁肋刺痛,饮食无味,肢体倦怠。
摘 录 《御药院方》卷三

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四一引《经验秘方》:丁香和胃丸

组 成 御米壳7个,生姜7片,丁香7个,灯草7根,甘草7根,枣7个,柏苓儿7个,
制 法 先将各味为末,后将枣、姜同捣千杵,水为丸,如弹子大。
用 法 每服1丸,赤痢,甘草汤送下;白痢,干姜汤送下;五色痢,甘草、干姜汤送下,食前。
主 治 赤白痢。
摘 录 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四一引《经验秘方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