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脾丸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
无编辑摘要
 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中国药典》:归脾丸|组成=党参80g 白术(炒)160g 炙黄芪80g 炙甘草40g 茯苓160g 远志(制)160g 酸枣仁(炒)80g 龙眼肉160g 当归160g 木香40g 大枣(去核)40g|制法=上十一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。每100g粉末用炼蜜25~40g加适量的水泛丸,干燥,制成水蜜丸;或加炼蜜80~9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,即得。|性状=为棕褐色的水蜜丸、小蜜丸或大蜜丸;气微,味甘而后微苦、辛。|用法=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,水蜜丸一次6g,小蜜丸一次9g,大蜜丸一次1丸,一日3次。|功用=|主治=益气健脾,养血安神。用于心脾两虚,气短心悸,失眠多梦,头昏头晕,肢倦乏力,食欲不振,崩漏便血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大蜜丸每丸重9g|贮藏=密封。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中国药典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中国药典》:归脾丸|组成=党参80g 白术(炒)160g 炙黄芪80g 炙甘草40g 茯苓160g 远志(制)160g 酸枣仁(炒)80g 龙眼肉160g 当归160g 木香40g 大枣(去核)40g|制法=上十一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。每100g粉末用炼蜜25~40g加适量的水泛丸,干燥,制成水蜜丸;或加炼蜜80~9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,即得。|性状=为棕褐色的水蜜丸、小蜜丸或大蜜丸;气微,味甘而后微苦、辛。|用法=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,水蜜丸一次6g,小蜜丸一次9g,大蜜丸一次1丸,一日3次。|功用=|主治=益气健脾,养血安神。用于心脾两虚,气短心悸,失眠多梦,头昏头晕,肢倦乏力,食欲不振,崩漏便血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大蜜丸每丸重9g|贮藏=密封。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中国药典》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医学六要·治法汇》卷七:归脾丸|组成=黄耆1钱,龙眼肉1钱,酸枣仁1钱(炒),人参1钱,木香2分,甘草(炙)2分半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加生姜3片,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思伤脾,神不归于脾而健忘怔忡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学六要·治法汇》卷七}}
{{方剂|方名=《医学六要·治法汇》卷七:归脾丸|组成=黄耆1钱,龙眼肉1钱,酸枣仁1钱(炒),人参1钱,木香2分,甘草(炙)2分半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加生姜3片,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思伤脾,神不归于脾而健忘怔忡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学六要·治法汇》卷七}}
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3:08的版本

《中国药典》:归脾丸

组 成 党参80g 白术(炒)160g 炙黄芪80g 炙甘草40g 茯苓160g 远志(制)160g 酸枣仁(炒)80g 龙眼肉160g 当归160g 木香40g 大枣(去核)40g
制 法 上十一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。每100g粉末用炼蜜25~40g加适量的水泛丸,干燥,制成水蜜丸;或加炼蜜80~9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,即得。
性 状 为棕褐色的水蜜丸、小蜜丸或大蜜丸;气微,味甘而后微苦、辛。
用 法 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,水蜜丸一次6g,小蜜丸一次9g,大蜜丸一次1丸,一日3次。
主 治 益气健脾,养血安神。用于心脾两虚,气短心悸,失眠多梦,头昏头晕,肢倦乏力,食欲不振,崩漏便血。
规 格 大蜜丸每丸重9g
贮 藏 密封。
摘 录 《中国药典》

《医学六要·治法汇》卷七:归脾丸

组 成 黄耆1钱,龙眼肉1钱,酸枣仁1钱(炒),人参1钱,木香2分,甘草(炙)2分半。
用 法 加生姜3片,水煎服。
主 治 思伤脾,神不归于脾而健忘怔忡。
摘 录 《医学六要·治法汇》卷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