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归丸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
无编辑摘要
 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三三:参归丸|组成=人参、当归、大黄、瞿麦、赤芍药、苦葶苈(制)、白茯苓、桂心各等分。|制法=上为末,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0丸,空心米饮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脾血受病,经水不通,血化黄水,流入肢体浮肿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普济方》卷三三三}}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三三:参归丸|组成=人参、当归、大黄、瞿麦、赤芍药、苦葶苈(制)、白茯苓、桂心各等分。|制法=上为末,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0丸,空心米饮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脾血受病,经水不通,血化黄水,流入肢体浮肿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普济方》卷三三三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女科万金方》:参归丸|组成=人参、熟艾,石蒲3两,白术1两4钱,扁豆2两,白芍2两,川芎2两,山药2两,吴茱萸2两。|制法=糯米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方中人参、熟艾用量原缺。|功用=|主治=一切淋沥,白带日夕无度,腹冷腰疼,小腹膨胀,内热头眩,或成五色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女科万金方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女科万金方》:参归丸|组成=人参、熟艾,石蒲3两,白术1两4钱,扁豆2两,白芍2两,川芎2两,山药2两,吴茱萸2两。|制法=糯米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方中人参、熟艾用量原缺。|功用=|主治=一切淋沥,白带日夕无度,腹冷腰疼,小腹膨胀,内热头眩,或成五色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女科万金方》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古今医鉴》卷九:参归丸|组成=苦参(净末)4两,当归(净末)2两。|制法=上用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本方方名,《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》引作“归参丸”。|功用=|主治=清热凉血。主血热入肺之酒渣鼻。血燥风湿,头面生疮,粉刺疙瘩,口舌糜烂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古今医鉴》卷九}}
{{方剂|方名=《古今医鉴》卷九:参归丸|组成=苦参(净末)4两,当归(净末)2两。|制法=上用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本方方名,《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》引作“归参丸”。|功用=|主治=清热凉血。主血热入肺之酒渣鼻。血燥风湿,头面生疮,粉刺疙瘩,口舌糜烂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古今医鉴》卷九}}
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2:52的版本

《普济方》卷三三三:参归丸

组 成 人参、当归、大黄、瞿麦、赤芍药、苦葶苈(制)、白茯苓、桂心各等分。
制 法 上为末,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每服30丸,空心米饮送下。
主 治 脾血受病,经水不通,血化黄水,流入肢体浮肿。
摘 录 《普济方》卷三三三

《女科万金方》:参归丸

组 成 人参、熟艾,石蒲3两,白术1两4钱,扁豆2两,白芍2两,川芎2两,山药2两,吴茱萸2两。
制 法 糯米为丸。
用 法 方中人参、熟艾用量原缺。
主 治 一切淋沥,白带日夕无度,腹冷腰疼,小腹膨胀,内热头眩,或成五色者。
摘 录 《女科万金方》

《古今医鉴》卷九:参归丸

组 成 苦参(净末)4两,当归(净末)2两。
制 法 上用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本方方名,《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》引作“归参丸”。
主 治 清热凉血。主血热入肺之酒渣鼻。血燥风湿,头面生疮,粉刺疙瘩,口舌糜烂。
摘 录 《古今医鉴》卷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