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宝丹:修订间差异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|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{{方剂|方名=《种福堂公选良方》卷二:十宝丹|组成=龙骨2.4克 象皮2.1克 琥珀1.8克 血竭1.5克 黄丹1.5克 冰片1.2克 珍珠0.6克(腐煮)牛黄0.6克 乳香 没药各4克|制法=上药共为细末,瓷瓶收贮。|性状=|用法=用时掺患处。|功用=|主治=生肌敛疮。治痔漏、溃疡,脓腐已去,疮口不敛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种福堂公选良方》卷二:十宝丹|组成=龙骨2.4克 象皮2.1克 琥珀1.8克 血竭1.5克 黄丹1.5克 冰片1.2克 珍珠0.6克(腐煮)牛黄0.6克 乳香 没药各4克|制法=上药共为细末,瓷瓶收贮。|性状=|用法=用时掺患处。|功用=|主治=生肌敛疮。治痔漏、溃疡,脓腐已去,疮口不敛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种福堂公选良方》卷二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疫痧草》:十宝丹|组成=西牛黄0.9克 大贝母(去心)0.9克 煅人中白1.5克 大珍珠(入豆腐内煮去油,另研)1.8克 马勃0.9克 大梅片0.15克(溃烂者不宜多用)血琥珀1.5克(另研)硼砂1.2克 人指甲1.2克(阴阳瓦上炙焦,如一时难觅,即用煅龙骨1.2克亦可)青鱼胆1.5克(大者佳,阴干收用,如无青鱼胆,即用干青果核3枚煅炭代用)|制法=上药研极细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用少许吹喉。|功用=|主治=消肿止痛,化毒生肌。治一切己溃肿痛色艳之烂喉莎症;或痘毒攻喉,疹痘后牙府后毒结咽喉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疫痧草》:十宝丹|组成=西牛黄0.9克 大贝母(去心)0.9克 煅人中白1.5克 大珍珠(入豆腐内煮去油,另研)1.8克 马勃0.9克 大梅片0.15克(溃烂者不宜多用)血琥珀1.5克(另研)硼砂1.2克 人指甲1.2克(阴阳瓦上炙焦,如一时难觅,即用煅龙骨1.2克亦可)青鱼胆1.5克(大者佳,阴干收用,如无青鱼胆,即用干青果核3枚煅炭代用)|制法=上药研极细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用少许吹喉。|功用=|主治=消肿止痛,化毒生肌。治一切己溃肿痛色艳之烂喉莎症;或痘毒攻喉,疹痘后牙府后毒结咽喉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疫痧草》}} |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2:52的版本
《种福堂公选良方》卷二:十宝丹
组 成 | 龙骨2.4克 象皮2.1克 琥珀1.8克 血竭1.5克 黄丹1.5克 冰片1.2克 珍珠0.6克(腐煮)牛黄0.6克 乳香 没药各4克 |
制 法 | 上药共为细末,瓷瓶收贮。 |
用 法 | 用时掺患处。 |
主 治 | 生肌敛疮。治痔漏、溃疡,脓腐已去,疮口不敛者。 |
摘 录 | 《种福堂公选良方》卷二 |
《疫痧草》:十宝丹
组 成 | 西牛黄0.9克 大贝母(去心)0.9克 煅人中白1.5克 大珍珠(入豆腐内煮去油,另研)1.8克 马勃0.9克 大梅片0.15克(溃烂者不宜多用)血琥珀1.5克(另研)硼砂1.2克 人指甲1.2克(阴阳瓦上炙焦,如一时难觅,即用煅龙骨1.2克亦可)青鱼胆1.5克(大者佳,阴干收用,如无青鱼胆,即用干青果核3枚煅炭代用) |
制 法 | 上药研极细末。 |
用 法 | 每用少许吹喉。 |
主 治 | 消肿止痛,化毒生肌。治一切己溃肿痛色艳之烂喉莎症;或痘毒攻喉,疹痘后牙府后毒结咽喉。 |
摘 录 | 《疫痧草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