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味术附汤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
无编辑摘要
 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医学入门》卷六:加味术附汤|组成=附子1两,白术1两,肉豆蔻1个,木香5钱,甘草5钱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每服2钱,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温寒燥湿,行气健脾。主小儿吐泻后脾虚,变成慢惊,身弓发直,吐乳贪睡,汗多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学入门》卷六}}
{{方剂|方名=《医学入门》卷六:加味术附汤|组成=附子1两,白术1两,肉豆蔻1个,木香5钱,甘草5钱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每服2钱,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温寒燥湿,行气健脾。主小儿吐泻后脾虚,变成慢惊,身弓发直,吐乳贪睡,汗多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学入门》卷六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医部全录》卷四三二引《幼幼近编》:加味术附汤|组成=人参、白术(炒)、茯苓、甘草(炙)、肉果(煨)、附子(炮)(1方加木香)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每服3钱,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慢惊吐泻身凉,或因脏寒洞泄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部全录》卷四三二引《幼幼近编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医部全录》卷四三二引《幼幼近编》:加味术附汤|组成=人参、白术(炒)、茯苓、甘草(炙)、肉果(煨)、附子(炮)(1方加木香)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每服3钱,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慢惊吐泻身凉,或因脏寒洞泄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部全录》卷四三二引《幼幼近编》}}


{{方剂|方名=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二:加味术附汤|组成=白术(去芦)1两,甘草(炒)1两,附子(炮)1两半,赤茯苓1两。|制法=上锉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钱,加生姜7片,大枣2枚煎,日3次。才见身痹又3服,当如冒状,勿怪,盖术、附并行皮中逐水气故尔。[br]如有冒状,加桂1两,大便坚,小便利则勿加。|功用=|主治=中湿,脉沉而微缓,腹(月真)胀,倦怠,四肢关节疼痛而烦,或一身重着,久则浮肿喘满,昏不知人,挟风头晕呕哕,兼寒则挛拳掣痛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二}}
{{方剂|方名=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二:加味术附汤|组成=白术(去芦)1两,甘草(炒)1两,附子(炮)1两半,赤茯苓1两。|制法=上锉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钱,加生姜7片,大枣2枚煎,日3次。才见身痹又3服,当如冒状,勿怪,盖术、附并行皮中逐水气故尔。[br]如有冒状,加桂1两,大便坚,小便利则勿加。|功用=|主治=中湿,脉沉而微缓,腹(月真)胀,倦怠,四肢关节疼痛而烦,或一身重着,久则浮肿喘满,昏不知人,挟风头晕呕哕,兼寒则挛拳掣痛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二}}
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2:48的版本

《医学入门》卷六:加味术附汤

组 成 附子1两,白术1两,肉豆蔻1个,木香5钱,甘草5钱。
用 法 每服2钱,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服。
主 治 温寒燥湿,行气健脾。主小儿吐泻后脾虚,变成慢惊,身弓发直,吐乳贪睡,汗多。
摘 录 《医学入门》卷六

《医部全录》卷四三二引《幼幼近编》:加味术附汤

组 成 人参、白术(炒)、茯苓、甘草(炙)、肉果(煨)、附子(炮)(1方加木香)。
用 法 每服3钱,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服。
主 治 小儿慢惊吐泻身凉,或因脏寒洞泄。
摘 录 《医部全录》卷四三二引《幼幼近编》

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二:加味术附汤

组 成 白术(去芦)1两,甘草(炒)1两,附子(炮)1两半,赤茯苓1两。
制 法 上锉散。
用 法 每服5钱,加生姜7片,大枣2枚煎,日3次。才见身痹又3服,当如冒状,勿怪,盖术、附并行皮中逐水气故尔。[br]如有冒状,加桂1两,大便坚,小便利则勿加。
主 治 中湿,脉沉而微缓,腹(月真)胀,倦怠,四肢关节疼痛而烦,或一身重着,久则浮肿喘满,昏不知人,挟风头晕呕哕,兼寒则挛拳掣痛。
摘 录 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