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味控涎丸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
无编辑摘要
 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:加味控涎丸|组成=大戟1两,芫花1两,甘遂1两,甜葶苈1两,巴豆(去壳)1两,黑牵牛3两(炒,取头末),白芥子(炒)2两。|制法=上为末,米糊为丸,如粟米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-7粒,茶清吞下;或温水亦可。得利则效。|功用=|主治=消浮退肿,下水。主风热上壅,或中脘停留水饮,喘急,四肢浮肿,脚气入腹,平常腹中痰热,诸气结聚。|加减=|注意=服后未可服甘草药及热水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}}
{{方剂|方名=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:加味控涎丸|组成=大戟1两,芫花1两,甘遂1两,甜葶苈1两,巴豆(去壳)1两,黑牵牛3两(炒,取头末),白芥子(炒)2两。|制法=上为末,米糊为丸,如粟米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-7粒,茶清吞下;或温水亦可。得利则效。|功用=|主治=消浮退肿,下水。主风热上壅,或中脘停留水饮,喘急,四肢浮肿,脚气入腹,平常腹中痰热,诸气结聚。|加减=|注意=服后未可服甘草药及热水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}}
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2:48的版本

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:加味控涎丸

组 成 大戟1两,芫花1两,甘遂1两,甜葶苈1两,巴豆(去壳)1两,黑牵牛3两(炒,取头末),白芥子(炒)2两。
制 法 上为末,米糊为丸,如粟米大。
用 法 每服3-7粒,茶清吞下;或温水亦可。得利则效。
主 治 消浮退肿,下水。主风热上壅,或中脘停留水饮,喘急,四肢浮肿,脚气入腹,平常腹中痰热,诸气结聚。
摘 录 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