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味大承气汤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
无编辑摘要
 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医学探骊集》卷三:加味大承气汤|组成=川大黄6钱,厚朴4钱,枳实4钱,芒消4钱,黄芩4钱,滑石3钱,栀子3钱,黄柏3钱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,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伤寒热毒传里,觉内热过盛,中宫痞塞不通,其外形并不恶寒,惟见目赤舌苔,脉洪盛有力,素无中寒,身体强壮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此方以大黄为君,芒消为佐,积、朴又佐之,能行气分,惟大黄可多加,芒消自宜少用,加滑石清六腑之热,黄芩清血中之热,栀子清上焦之热,黄柏清下焦之热,使其上中下积滞之热,皆随大黄推荡而去。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学探骊集》卷三}}
{{方剂|方名=《医学探骊集》卷三:加味大承气汤|组成=川大黄6钱,厚朴4钱,枳实4钱,芒消4钱,黄芩4钱,滑石3钱,栀子3钱,黄柏3钱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,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伤寒热毒传里,觉内热过盛,中宫痞塞不通,其外形并不恶寒,惟见目赤舌苔,脉洪盛有力,素无中寒,身体强壮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此方以大黄为君,芒消为佐,积、朴又佐之,能行气分,惟大黄可多加,芒消自宜少用,加滑石清六腑之热,黄芩清血中之热,栀子清上焦之热,黄柏清下焦之热,使其上中下积滞之热,皆随大黄推荡而去。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学探骊集》卷三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七十九:加味大承气汤|组成=大黄2钱,枳壳2钱,芒消1钱,甘草1钱,陈皮1钱,红花1钱,当归1钱,苏木1钱,木通1钱,厚朴5分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(口父)咀。作2服。每服水盏半,煎5-7沸,温服,不拘时候。|功用=|主治=通下瘀血。主伤重在内,瘀血不散,腹胀,二便不通,心腹闷乱欲死者。|加减=|注意=服此药俟大小便通,方服损药。小儿孕妇勿服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七十九}}
{{方剂|方名=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七十九:加味大承气汤|组成=大黄2钱,枳壳2钱,芒消1钱,甘草1钱,陈皮1钱,红花1钱,当归1钱,苏木1钱,木通1钱,厚朴5分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(口父)咀。作2服。每服水盏半,煎5-7沸,温服,不拘时候。|功用=|主治=通下瘀血。主伤重在内,瘀血不散,腹胀,二便不通,心腹闷乱欲死者。|加减=|注意=服此药俟大小便通,方服损药。小儿孕妇勿服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七十九}}
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2:48的版本

《医学探骊集》卷三:加味大承气汤

组 成 川大黄6钱,厚朴4钱,枳实4钱,芒消4钱,黄芩4钱,滑石3钱,栀子3钱,黄柏3钱。
用 法 水煎,温服。
主 治 伤寒热毒传里,觉内热过盛,中宫痞塞不通,其外形并不恶寒,惟见目赤舌苔,脉洪盛有力,素无中寒,身体强壮者。
方论选录 此方以大黄为君,芒消为佐,积、朴又佐之,能行气分,惟大黄可多加,芒消自宜少用,加滑石清六腑之热,黄芩清血中之热,栀子清上焦之热,黄柏清下焦之热,使其上中下积滞之热,皆随大黄推荡而去。
摘 录 《医学探骊集》卷三

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七十九:加味大承气汤

组 成 大黄2钱,枳壳2钱,芒消1钱,甘草1钱,陈皮1钱,红花1钱,当归1钱,苏木1钱,木通1钱,厚朴5分。
用 法 上(口父)咀。作2服。每服水盏半,煎5-7沸,温服,不拘时候。
主 治 通下瘀血。主伤重在内,瘀血不散,腹胀,二便不通,心腹闷乱欲死者。
摘 录 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七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