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味地黄丸:修订间差异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|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{{方剂|方名=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四:六味地黄丸|异名=加味地黄丸|组成=熟地黄4两,山茱萸肉2两,山药2两,牡丹皮1两5钱,白茯苓1两5钱,泽泻1两,香附米(童便浸3次,炒)1两,蕲艾叶(去筋,醋煮)5钱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加味地黄丸(《济阴纲目》卷六)。|功用=|主治=妇人经事不调,即非受孕,纵使受之,亦不全美;肾经虚火致妊娠吐衄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四:六味地黄丸|异名=加味地黄丸|组成=熟地黄4两,山茱萸肉2两,山药2两,牡丹皮1两5钱,白茯苓1两5钱,泽泻1两,香附米(童便浸3次,炒)1两,蕲艾叶(去筋,醋煮)5钱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加味地黄丸(《济阴纲目》卷六)。|功用=|主治=妇人经事不调,即非受孕,纵使受之,亦不全美;肾经虚火致妊娠吐衄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四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中国药典》:六味地黄丸|组成=熟地黄160g 山茱萸(制)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|制法=以上六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。每100g粉末加炼蜜35~50g与适量的水,泛丸,干燥,制成水蜜丸;或加炼蜜80~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,即得。|性状=为棕黑色的水蜜丸、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;味甜而酸。|用法=口服,水蜜丸一次6g,小蜜丸一次9g,大蜜丸一次1丸,一日2次。|功用=|主治=滋阴补肾。用于肾阴亏损,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骨蒸潮热,盗汗遗精,消渴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大蜜丸每丸重9g|贮藏=密封。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中国药典》:六味地黄丸|组成=熟地黄160g 山茱萸(制)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|制法=以上六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。每100g粉末加炼蜜35~50g与适量的水,泛丸,干燥,制成水蜜丸;或加炼蜜80~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,即得。|性状=为棕黑色的水蜜丸、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;味甜而酸。|用法=口服,水蜜丸一次6g,小蜜丸一次9g,大蜜丸一次1丸,一日2次。|功用=|主治=滋阴补肾。用于肾阴亏损,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骨蒸潮热,盗汗遗精,消渴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大蜜丸每丸重9g|贮藏=密封。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中国药典》}} |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2:42的版本
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四:六味地黄丸
异 名 | 加味地黄丸 |
组 成 | 熟地黄4两,山茱萸肉2两,山药2两,牡丹皮1两5钱,白茯苓1两5钱,泽泻1两,香附米(童便浸3次,炒)1两,蕲艾叶(去筋,醋煮)5钱。 |
制 法 | 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加味地黄丸(《济阴纲目》卷六)。 |
主 治 | 妇人经事不调,即非受孕,纵使受之,亦不全美;肾经虚火致妊娠吐衄。 |
摘 录 | 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四 |
《中国药典》:六味地黄丸
组 成 | 熟地黄160g 山茱萸(制)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|
制 法 | 以上六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。每100g粉末加炼蜜35~50g与适量的水,泛丸,干燥,制成水蜜丸;或加炼蜜80~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,即得。 |
性 状 | 为棕黑色的水蜜丸、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;味甜而酸。 |
用 法 | 口服,水蜜丸一次6g,小蜜丸一次9g,大蜜丸一次1丸,一日2次。 |
主 治 | 滋阴补肾。用于肾阴亏损,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骨蒸潮热,盗汗遗精,消渴。 |
规 格 | 大蜜丸每丸重9g |
贮 藏 | 密封。 |
摘 录 | 《中国药典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