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附散:修订间差异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|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{{方剂|方名=方出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引《类编》,名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:丁附散|组成=大附子1枚(切去盖,刳中使净。丁香49粒,以盖覆之,线缚,置银石器中,浸以生姜自然汁,及盖而止,慢火煮干为度)。|制法=上为细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用1钱匕掺舌上,漱津下。若烦渴则徐食糜粥。|功用=|主治=翻胃。|加减=|注意=忌油腻、生冷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方出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引《类编》,名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:丁附散|组成=大附子1枚(切去盖,刳中使净。丁香49粒,以盖覆之,线缚,置银石器中,浸以生姜自然汁,及盖而止,慢火煮干为度)。|制法=上为细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用1钱匕掺舌上,漱津下。若烦渴则徐食糜粥。|功用=|主治=翻胃。|加减=|注意=忌油腻、生冷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方出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引《类编》,名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二十八引《卫生易简方》:丁附散|组成=大附子1枚(坐于砖石上,四面着火,渐渐逼热,淬入生姜汁中,浸少时,如法再淬,约尽姜汁半碗许为度。去皮,焙干为末),丁香2钱(研)。|制法=2味匀和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2钱,水1盏,粟米少许,煎7分服。|功用=|主治=反胃呕逆,粥食不下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二十八引《卫生易简方》:丁附散|组成=大附子1枚(坐于砖石上,四面着火,渐渐逼热,淬入生姜汁中,浸少时,如法再淬,约尽姜汁半碗许为度。去皮,焙干为末),丁香2钱(研)。|制法=2味匀和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2钱,水1盏,粟米少许,煎7分服。|功用=|主治=反胃呕逆,粥食不下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二十八引《卫生易简方》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十六引《澹寮》:丁附散|组成=附子1个(大者,周围钻孔,用丁香插入孔内,以面裹煨熟,去面不用)。|制法=上以附子、丁香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同猪臀肉切片炙熟,蘸药末嚼下,空心顿服十数片,用生姜汁,盐汤渐下。|功用=|主治=冷吐翻胃,及吃食移时即吐。缘水不胜火复还脾,脾不能受即吐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十六引《澹寮》:丁附散|组成=附子1个(大者,周围钻孔,用丁香插入孔内,以面裹煨熟,去面不用)。|制法=上以附子、丁香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同猪臀肉切片炙熟,蘸药末嚼下,空心顿服十数片,用生姜汁,盐汤渐下。|功用=|主治=冷吐翻胃,及吃食移时即吐。缘水不胜火复还脾,脾不能受即吐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普济方》卷三十六引《澹寮》}} |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2:23的版本
方出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引《类编》,名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:丁附散
组 成 | 大附子1枚(切去盖,刳中使净。丁香49粒,以盖覆之,线缚,置银石器中,浸以生姜自然汁,及盖而止,慢火煮干为度)。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。 |
用 法 | 每用1钱匕掺舌上,漱津下。若烦渴则徐食糜粥。 |
主 治 | 翻胃。 |
摘 录 | 方出《朱氏集验方》卷四引《类编》,名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 |
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二十八引《卫生易简方》:丁附散
组 成 | 大附子1枚(坐于砖石上,四面着火,渐渐逼热,淬入生姜汁中,浸少时,如法再淬,约尽姜汁半碗许为度。去皮,焙干为末),丁香2钱(研)。 |
制 法 | 2味匀和。 |
用 法 | 每服2钱,水1盏,粟米少许,煎7分服。 |
主 治 | 反胃呕逆,粥食不下。 |
摘 录 | 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二十八引《卫生易简方》 |
《普济方》卷三十六引《澹寮》:丁附散
组 成 | 附子1个(大者,周围钻孔,用丁香插入孔内,以面裹煨熟,去面不用)。 |
制 法 | 上以附子、丁香为末。 |
用 法 | 同猪臀肉切片炙熟,蘸药末嚼下,空心顿服十数片,用生姜汁,盐汤渐下。 |
主 治 | 冷吐翻胃,及吃食移时即吐。缘水不胜火复还脾,脾不能受即吐。 |
摘 录 | 《普济方》卷三十六引《澹寮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