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一丹:修订间差异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|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{{方剂|方名=徐评《外科正宗》卷二:九一丹|组成=生石膏9分,白降丹1分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为极细末,用绵纸捻作药线、润以面糊,将丹拌上,插入脓管;或掺疮上,以膏贴之。|功用=|主治=提脓拔毒,退管生肌。主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徐评《外科正宗》卷二:九一丹|组成=生石膏9分,白降丹1分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为极细末,用绵纸捻作药线、润以面糊,将丹拌上,插入脓管;或掺疮上,以膏贴之。|功用=|主治=提脓拔毒,退管生肌。主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徐评《外科正宗》卷二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疡科遗编》卷下:九一丹|组成=煨石膏4两,漂净冬丹5钱,上好黄升丹2钱。|制法=上为细末,和匀。|性状=|用法=掺患处。|功用=|主治=生肌长肉。主一切痈疽并发背、烂脚、恶疮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疡科遗编》卷下:九一丹|组成=煨石膏4两,漂净冬丹5钱,上好黄升丹2钱。|制法=上为细末,和匀。|性状=|用法=掺患处。|功用=|主治=生肌长肉。主一切痈疽并发背、烂脚、恶疮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疡科遗编》卷下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二:九一丹|异名=清凉散、珠宝丹、九仙丹|组成=石膏(煅)9钱,黄灵药1钱。|制法=上为极细末。|性状=|用法=清凉散(《外科传薪集》)、珠宝丹(《青囊秘传》)、九仙丹(《药奁启秘》)。|功用=|主治=清热、搜脓、生肌。主疔疮破溃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二:九一丹|异名=清凉散、珠宝丹、九仙丹|组成=石膏(煅)9钱,黄灵药1钱。|制法=上为极细末。|性状=|用法=清凉散(《外科传薪集》)、珠宝丹(《青囊秘传》)、九仙丹(《药奁启秘》)。|功用=|主治=清热、搜脓、生肌。主疔疮破溃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二}} |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2:22的版本
徐评《外科正宗》卷二:九一丹
组 成 | 生石膏9分,白降丹1分。 |
用 法 | 上为极细末,用绵纸捻作药线、润以面糊,将丹拌上,插入脓管;或掺疮上,以膏贴之。 |
主 治 | 提脓拔毒,退管生肌。主 |
摘 录 | 徐评《外科正宗》卷二 |
《疡科遗编》卷下:九一丹
组 成 | 煨石膏4两,漂净冬丹5钱,上好黄升丹2钱。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,和匀。 |
用 法 | 掺患处。 |
主 治 | 生肌长肉。主一切痈疽并发背、烂脚、恶疮。 |
摘 录 | 《疡科遗编》卷下 |
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二:九一丹
异 名 | 清凉散、珠宝丹、九仙丹 |
组 成 | 石膏(煅)9钱,黄灵药1钱。 |
制 法 | 上为极细末。 |
用 法 | 清凉散(《外科传薪集》)、珠宝丹(《青囊秘传》)、九仙丹(《药奁启秘》)。 |
主 治 | 清热、搜脓、生肌。主疔疮破溃。 |
摘 录 | 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二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