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仙丹:修订间差异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|
小无编辑摘要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{{方剂|方名=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六十六:二仙丹|组成=[[何首乌]]、[[川牛膝]]各一斤 |
{{方剂|方名=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六十六:二仙丹|组成=[[何首乌]]、[[川牛膝]]<sub>各一斤</sub>|制法=用[[黑豆]]蒸,但要换豆多蒸几次,是为妙法。|主治=黑髭发。|摘录=《[[古今医统大全]]》卷六十六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济阳纲目》卷二十四:二仙丹|组成=[[吴茱萸]]、[[白茯苓]]各等分 |
{{方剂|方名=《济阳纲目》卷二十四:二仙丹|组成=[[吴茱萸]]、[[白茯苓]]<sub>各等分</sub>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用法=每服三十丸,熟水,温酒任下。|主治=痰饮上气,不思饮食,小便不利,头目昏眩。|摘录=《[[济阳纲目]]》卷二十四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丹台玉案》卷四:二仙丹|组成=[[沉香]]一两,[[莱菔子]] |
{{方剂|方名=《丹台玉案》卷四:二仙丹|组成=[[沉香]]<sub>一两</sub>,[[莱菔子]]<sub>淘净,蒸熟,晒干,五两</sub>|制法=上为细末,[[生姜]]汁为细丸。|用法=每服八分,白滚汤送下。|主治=一切哮症。|摘录=《[[丹台玉案]]》卷四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二仙丹|异名=[[赛金散]]。|组成=金脚砒二钱,白矾一两 |
{{方剂|方名=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二仙丹|异名=[[赛金散]]。|组成=[[金脚砒]]<sub>二钱</sub>,[[白矾]]<sub>一两</sub>|制法=上二味,为末,倾银罐内,锻烟尽为度。加瓦焙[[蝎尾]]七个,[[生草乌]]三克,共为末。|用法=调敷痔上,良久去药,再上药,如此七次,看痔黑色,则不须上药。过七日痔自脱,略用[[生肌散]],二三日收口。|主治=[[外痔]]。|摘录=《外科大成》卷二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疡医大全》卷七:二仙丹|组成=穿山甲七片 |
{{方剂|方名=《疡医大全》卷七:二仙丹|组成=[[穿山甲]]<sub>七片</sub>,[[牛皮胶]]<sub>四两</sub>|制法=上药同放新瓦上烧存性,研细。|用法=好酒调下。任量饮醉,出汗为度。|主治=[[发背]]初起。|摘录=《[[疡医大全]]》卷七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八:二仙丹|组成=[[枳壳]]一斤 |
{{方剂|方名=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八:二仙丹|组成=[[枳壳]]<sub>一斤,每个切两开,去瓤,入[[斑蝥]]去翅足七个,仍将两片合住,以线十字扎紧,用上好醋浸七天足,再以醋煮五炷香,必要时多加好醋,煮透冷定,解去线,拣去[[斑蝥]],只将[[枳壳]]切片阴干</sub>,[[紫背天葵]]<sub>一斤,如无,以[[九头狮子草]]代之</sub>|制法=上为细末,将煎煮[[枳壳]]多余醋,打糊为丸,如[[梧桐子]]大。|用法=每服五十丸,酒、水任下,早、晚各一服。未出头者自消,己出头者用膏贴之自愈。|主治=[[瘰疬]]。|摘录=《[[疡医大全]]》卷十八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文堂集验方》卷一:二仙丹|组成=[[姜半夏]]一两,[[贝母]]一两 |
{{方剂|方名=《文堂集验方》卷一:二仙丹|组成=[[姜半夏]]<sub>一两</sub>,[[贝母]]<sub>一两,初时用[[象贝]],久嗽用[[川贝]]</sub>|制法=上为末,姜汁为丸。|用法=每服一二钱。小儿减半,频服即效。|主治=[[顿嗽]],咳嗽接连四五十声者。|摘录=《[[文堂集验方]]》卷一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十五:二仙丹|组成=[[瞿麦]]四钱,[[蒲黄]]二钱 |
{{方剂|方名=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十五:二仙丹|组成=[[瞿麦]]<sub>四钱</sub>,[[蒲黄]]<sub>二钱</sub>|用法=水煎服。|主治=产妇败血闭塞水沟,小便不通。|摘录=《[[罗氏会约医镜]]》卷十五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外科传薪集》:二仙丹|来源=为《[[活幼心书]]》卷下“[[鹤顶丹]]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|摘录=《[[外科传薪集]]》}} |
{{方剂|方名=《外科传薪集》:二仙丹|来源=为《[[活幼心书]]》卷下“[[鹤顶丹]]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|摘录=《[[外科传薪集]]》}} |
2023年5月12日 (五) 10:19的最新版本
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六十六:二仙丹
组 成 | 何首乌、川牛膝各一斤 |
制 法 | 用黑豆蒸,但要换豆多蒸几次,是为妙法。 |
主 治 | 黑髭发。 |
摘 录 | 《古今医统大全》卷六十六 |
《济阳纲目》卷二十四:二仙丹
组 成 | 吴茱萸、白茯苓各等分 |
制 法 | 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三十丸,熟水,温酒任下。 |
主 治 | 痰饮上气,不思饮食,小便不利,头目昏眩。 |
摘 录 | 《济阳纲目》卷二十四 |
《丹台玉案》卷四:二仙丹
组 成 | 沉香一两,莱菔子淘净,蒸熟,晒干,五两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,生姜汁为细丸。 |
用 法 | 每服八分,白滚汤送下。 |
主 治 | 一切哮症。 |
摘 录 | 《丹台玉案》卷四 |
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二仙丹
异 名 | 赛金散。 |
组 成 | 金脚砒二钱,白矾一两 |
制 法 | 上二味,为末,倾银罐内,锻烟尽为度。加瓦焙蝎尾七个,生草乌三克,共为末。 |
用 法 | 调敷痔上,良久去药,再上药,如此七次,看痔黑色,则不须上药。过七日痔自脱,略用生肌散,二三日收口。 |
主 治 | 外痔。 |
摘 录 | 《外科大成》卷二 |
《疡医大全》卷七:二仙丹
组 成 | 穿山甲七片,牛皮胶四两 |
制 法 | 上药同放新瓦上烧存性,研细。 |
用 法 | 好酒调下。任量饮醉,出汗为度。 |
主 治 | 发背初起。 |
摘 录 | 《疡医大全》卷七 |
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八:二仙丹
组 成 | 枳壳一斤,每个切两开,去瓤,入斑蝥去翅足七个,仍将两片合住,以线十字扎紧,用上好醋浸七天足,再以醋煮五炷香,必要时多加好醋,煮透冷定,解去线,拣去斑蝥,只将枳壳切片阴干,紫背天葵一斤,如无,以九头狮子草代之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,将煎煮枳壳多余醋,打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五十丸,酒、水任下,早、晚各一服。未出头者自消,己出头者用膏贴之自愈。 |
主 治 | 瘰疬。 |
摘 录 | 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八 |
《文堂集验方》卷一:二仙丹
组 成 | 姜半夏一两,贝母一两,初时用象贝,久嗽用川贝 |
制 法 | 上为末,姜汁为丸。 |
用 法 | 每服一二钱。小儿减半,频服即效。 |
主 治 | 顿嗽,咳嗽接连四五十声者。 |
摘 录 | 《文堂集验方》卷一 |
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十五:二仙丹
组 成 | 瞿麦四钱,蒲黄二钱 |
用 法 | 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产妇败血闭塞水沟,小便不通。 |
摘 录 | 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十五 |
《外科传薪集》:二仙丹
来 源 | 为《活幼心书》卷下“鹤顶丹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 |
摘 录 | 《外科传薪集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