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香丸:修订间差异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|
小无编辑摘要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{{方剂|方名= 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一:二香丸|组成=[[木香]]、[[槟榔]]<sub>锉,各二两</sub>,[[鸡舌香]]、[[吴茱萸]]<sub>汤洗,焙干,炒</sub>、[[当归]]<sub>锉,焙</sub>、[[陈橘皮]]<sub>汤去白,焙</sub>、[[诃黎勒皮]]<sub>煨</sub>、[[生姜]]<sub>切,焙,各一两半</sub>|制法=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用法=每服三十丸,食前煎[[橘皮]]汤送下。|主治=[[脚气]]妨闷,不下食,瘦弱腹痛。|摘录=《[[圣济总录]]》卷八十一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 |
{{方剂|方名=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七:二香丸|组成=[[肉豆蔻]]<sub>面裹煨香</sub>、[[丁香]]、[[木香]]、[[干姜]]<sub>炮,各等分</sub>|制法=上药一处,用白面裹定,慢火煨,令面熟为度,取出去面不用,同为末,煮面糊为丸,如[[梧桐子]]大。|用法=每服三十丸,食前温米饮送下。|主治=[[冷痢]]久不愈,诸药不能治者。|摘录=《[[杨氏家藏方]]》卷七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八:二香丸|组成=半夏 |
{{方剂|方名=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八:二香丸|组成=[[半夏]]<sub>二钱,汤洗去滑</sub>,[[硫黄]]<sub>研细</sub>、[[丁香]]、[[木香]]、[[滑石]]<sub>各一钱</sub>|制法=上为细末,[[生姜]]汁煮面糊为丸,如黍米大。|用法=每服二十丸,空腹时用温米饮汤送下。|主治=小儿胃冷停痰,呕吐不止。|摘录=《[[杨氏家藏方]]》卷十八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 |
{{方剂|方名=《仁斋直指方论》卷十五:二香丸|组成=[[南木香]]、[[丁香]]、[[青皮]]<sub>浸,去白,晒</sub>、[[橘红]]、[[草果仁]]、[[肉豆蔻]]<sub>生</sub>、[[白豆蔻仁]]、[[五灵脂]]<sub>香润者,别研,各半两</sub>,[[蓬术]]<sub>炮,乘热碎碾</sub>、[[缩砂仁]]<sub>各七钱半</sub>|制法=上为细末,用川[[巴豆]]肉半两,研如泥,渐入药末,研和,白面稀糊丸,如麻子大,候干。|用法=每服三丸,加至五七丸止,姜汤送下;壅嗽,[[紫苏]]、[[生姜]]煎汤送下。||主治=积滞气秘,心腹刺痛,中满壅嗽。|摘录=《[[仁斋直指方论]]》卷十五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 |
{{方剂|方名=方出《丹溪心法》卷四,名见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卷四:二香丸|组成=[[三棱]]、[[莪术]]<sub>醋煮</sub>、[[炒曲]]、[[姜黄]]、[[南星]]<sub>各一两</sub>,[[山楂]]<sub>二两</sub>,[[木香]]、[[沉香]]、[[香附]]<sub>各三钱</sub>,[[黄连]]<sub>用茱萸炒,去茱萸,五钱,净</sub>,[[萝卜子]]、[[桃仁]]、[[山栀]]、[[枳核]]<sub>炒,各半两</sub>|制法=上为末,姜汁浸蒸饼为丸,如<sub>梧桐子</sub>大。|用法=白汤送下五七十丸。|主治=[[狐疝]],上下出入作痛;或疝痛作则腹内块痛止,疝痛止则腹内块痛复作。|备考=《[[东医宝鉴·外形篇]]》无[[沉香]]。|摘录=方出《[[丹溪心法]]》卷四,名见《[[东医宝鉴·外形篇]]》卷四}} |
2023年5月9日 (二) 11:45的最新版本
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一:二香丸
组 成 | 木香、槟榔锉,各二两,鸡舌香、吴茱萸汤洗,焙干,炒、当归锉,焙、陈橘皮汤去白,焙、诃黎勒皮煨、生姜切,焙,各一两半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三十丸,食前煎橘皮汤送下。 |
主 治 | 脚气妨闷,不下食,瘦弱腹痛。 |
摘 录 | 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一 |
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七:二香丸
组 成 | 肉豆蔻面裹煨香、丁香、木香、干姜炮,各等分 |
制 法 | 上药一处,用白面裹定,慢火煨,令面熟为度,取出去面不用,同为末,煮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三十丸,食前温米饮送下。 |
主 治 | 冷痢久不愈,诸药不能治者。 |
摘 录 | 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七 |
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八:二香丸
组 成 | 半夏二钱,汤洗去滑,硫黄研细、丁香、木香、滑石各一钱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,生姜汁煮面糊为丸,如黍米大。 |
用 法 | 每服二十丸,空腹时用温米饮汤送下。 |
主 治 | 小儿胃冷停痰,呕吐不止。 |
摘 录 | 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八 |
《仁斋直指方论》卷十五:二香丸
组 成 | 南木香、丁香、青皮浸,去白,晒、橘红、草果仁、肉豆蔻生、白豆蔻仁、五灵脂香润者,别研,各半两,蓬术炮,乘热碎碾、缩砂仁各七钱半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,用川巴豆肉半两,研如泥,渐入药末,研和,白面稀糊丸,如麻子大,候干。 |
用 法 | 每服三丸,加至五七丸止,姜汤送下;壅嗽,紫苏、生姜煎汤送下。 |
主 治 | 积滞气秘,心腹刺痛,中满壅嗽。 |
摘 录 | 《仁斋直指方论》卷十五 |
方出《丹溪心法》卷四,名见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卷四:二香丸
组 成 | 三棱、莪术醋煮、炒曲、姜黄、南星各一两,山楂二两,木香、沉香、香附各三钱,黄连用茱萸炒,去茱萸,五钱,净,萝卜子、桃仁、山栀、枳核炒,各半两 |
制 法 | 上为末,姜汁浸蒸饼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 |
用 法 | 白汤送下五七十丸。 |
主 治 | 狐疝,上下出入作痛;或疝痛作则腹内块痛止,疝痛止则腹内块痛复作。 |
备 考 | 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无沉香。 |
摘 录 | 方出《丹溪心法》卷四,名见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卷四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