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宜散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
无编辑摘要
 
无编辑摘要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:二宜散|组成=甘草(慢火油煎)干姜(炮洗)等分。|制法=上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钱,水8分,煎至4分,经宿露,空心服。如赤多,即甘草6分干姜4分;白多,甘草4分干姜6分|功用=|主治=赤白痢。|加减=|注意=忌生冷、油腻物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述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}}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六:二宜散|组成=[[黄连]]<sub>去须</sub>[[吴茱萸]]<sub>汤浸,焙,炒,各一两</sub>|制法=上药各为末。|用法=每赤多,用茱萸末一钱匕黄连末倍之;白多,即黄连末一钱匕茱萸末倍之。[[空心]]、食前米饮调下。|主治=脓血痢。|摘录=《[[圣济总录]]》卷七十六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六:二宜散|组成=黄连(去须)1两吴茱萸(汤浸焙,炒)1两。|制法=上药各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赤多,用茱萸末1钱匕黄连末倍之;白多,即黄连末1钱匕茱萸末倍之。空心、食前米饮调下|功用=|主治=脓血痢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述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六}}
{{方剂|方名=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:二宜散|组成=[[甘草]]<sub>慢火油煎</sub>、[[干姜]]<sub>炮各等分</sub>|制法=上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一钱,水八分,煎至四分,经宿露,[[空心]]服。如赤多,即甘草六分干姜四分;白多,甘草四分干姜六分。|主治=赤白痢。|注意=忌生冷、油腻物。|摘录=《[[魏氏家藏方]]》卷七}}


{{方剂|方名=《良朋汇集》卷五:二宜散|组成=茯苓3钱,黄柏3钱,黄芩3钱,枳壳3钱,甘草3钱,甘菊3钱,熟地5钱,柴胡1钱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(口父)咀。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胎前产后诸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述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良朋汇集》卷五}}
{{方剂|方名=《良朋汇集》卷五:二宜散|组成=[[茯苓]]、[[黄柏]]、[[黄芩]]、[[枳壳]]<sub>各三</sub>,甘草钱,甘菊钱,熟地钱,柴胡钱。|用法=上咀。水煎服。|主治=胎前产后诸病。|摘录=《[[良朋汇集]]》卷五}}

2023年2月13日 (一) 21:40的版本

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六:二宜散

组 成 黄连去须吴茱萸汤浸,焙,炒,各一两
制 法 上药各为末。
用 法 每赤脓多,用茱萸末一钱匕,黄连末倍之;白脓多,即黄连末一钱匕,茱萸末倍之。空心、食前米饮调下。
主 治 脓血痢。
摘 录 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六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:二宜散

组 成 甘草慢火油煎干姜炮,洗,各等分
制 法 上为末。
用 法 每服一钱,水八分,煎至四分,经宿露,空心服。如赤多,即甘草六分,干姜四分;白多,甘草四分,干姜六分。
主 治 赤白痢。
摘 录 魏氏家藏方》卷七

《良朋汇集》卷五:二宜散

组 成 茯苓黄柏黄芩枳壳各三钱,甘草三钱,甘菊三钱,熟地五钱,柴胡一钱。
用 法 上㕮咀。水煎服。
主 治 胎前产后诸病。
摘 录 良朋汇集》卷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