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ser:鹿野耕云/沙盒:修订间差异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小无编辑摘要 |
小无编辑摘要 |
||
第14行: | 第14行: | ||
(煅,研) |
(煅,研) |
||
定粉腻粉各一分 |
定粉腻粉各一分 |
||
|用法=上 为细末 |
|用法=上 为细末。入乳香少许。蜜调贴之。 |
||
|主治=冷疮不愈。 |
|主治=冷疮不愈。 |
||
|摘录=}} |
|摘录=}} |
||
第21行: | 第21行: | ||
|组成=黄柏一两黄蜀葵花一分 白及 |
|组成=黄柏一两黄蜀葵花一分 白及 |
||
二钱生干地黄半两 青黛二块 |
二钱生干地黄半两 青黛二块 |
||
|用法=_上为散。 先渫了 |
|用法=_上为散。 先渫了。用朴消水调馀之. |
||
|主治=痔。 |
|主治=痔。 |
||
|摘录=}} |
|摘录=}} |
||
第50行: | 第50行: | |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OO引《家藏经验方》:二黄散 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OO引《家藏经验方》:二黄散 |
||
|组成=黄柏皮黄连各等分 |
|组成=黄柏皮黄连各等分 |
||
|用法=.上为细末 |
|用法=.上为细末。并不见火。先以甘草汤 |
||
洗了疮,用药末三钱,轻粉少许,生麻油调 |
洗了疮,用药末三钱,轻粉少许,生麻油调 |
||
敷之,稀稠得所。如疮湿,不用麻油,只千 |
敷之,稀稠得所。如疮湿,不用麻油,只千 |
||
第92行: | 第92行: | ||
|摘录=}} |
|摘录=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一一:二黄散|组成=[[大黄]]<sub>一两,熬</sub>,[[生地黄]]<sub>三两,熬</sub>|用法=上以水、酒二升,煮汁服之。|主治=打损及伤堕,腹内有瘀血,久不消。|摘录=《[[普济方]]》卷三一一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一一:二黄散 |
|||
|组成=大黄一两(熬)生地黄三两 |
|||
(熬) |
|||
|用法=上以水、酒二升,煮汁服之。 |
|||
|主治=打损及伤堕,腹内有瘀血,久不消。 |
|||
|摘录=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 《医便》卷三:二黄散|异名=[[阴阳黄]]。|组成=[[锦纹川大黄]]<sub>二两,一半炭火煨,不可过性了,一半生</sub>,[[大甘草节]]<sub>二两</sub>|用法=上为细末。每服一匙,空心温酒调下,一二服,以利为度。如无[[甘草]]节终效不速。|主治=[[发背]],[[痈疽]],[[疔疮]],[[恶疖]],一切无名肿毒,恶疮异症,焮热疼痛,初起赤溃者。|方论选录=《[[串雅内编选注]]》:用[[大黄]]治疗痈疽历代相习沿用。如晋·葛洪《[[肘后方]]》用[[大黄]]面和苦酒贴肿处,治疗痈肿焮热;《[[妇人经验方]]》用[[大黄]]、[[粉草]](即[[甘草]]佳品)为面,好酒熬成膏,用绢摊贴疮上,治疗[[乳痈]]肿毒;《[[外科精要]]》方用[[大黄]]、[[粉草]]熬成膏,内服治疗一切[[痈疽]],能消肿逐毒,使毒不内攻。[[大黄]]苦寒,以活血祛瘀解毒见长,再佐以[[甘草]]之甘平,不但能缓和[[大黄]]苦寒伤胃之弊,且可补脾益气,从而增强清热解毒的功效。药只二味,配伍得当,故可用于[[痈疽]]、[[发背]]等症。|摘录=《[[医便]]》卷三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 《医便》卷三:二黄散 |
|||
|异名=阴阳黄。 |
|||
|组成=锦纹川大黄二两(- -半炭火煨,不 |
|||
可过性了,一半生) |
|||
大甘草节二两 |
|||
|用法=上为细末。每服- -匙,空心温酒调 |
|||
下,一二服,以利为度。如无甘草节终效不 |
|||
速。 |
|||
|主治=发背,痈疽,疗疮,恶疖,一切无 |
|||
名肿毒,恶疮异症,锨热疼痛,初起赤溃者。 |
|||
[方论选录]《串雅内编选注》:用大黄治疔 |
|||
痈疽历代相习沿用。如晋·葛洪《肘后方》用. |
|||
大黄面和苦酒贴肿处,治疗痈肿锨热; (妇人 |
|||
经验方》用大黄、粉草(即甘草佳品)为面, |
|||
好酒熬成膏,用绢摊贴疮上,治疗乳痈肿毒; |
|||
《外科精要》方用大黄、粉草熬成膏,内服治 |
|||
疗一切痈疽,能消肿逐毒,使毒不内攻。大 |
|||
黄苦寒,以活血祛瘀解毒见长,再佐以甘草 |
|||
之甘平,不但能缓和大黄苦寒伤胃之弊,且 |
|||
可补脾益气,从而增强清热解毒的功效。药 |
|||
只二味,配伍得当,故可用于痈疽、发背等 |
|||
症. |
|||
|摘录=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:二黄散|组成=[[牛黄]]<sub>一钱,真者</sub>,[[雄黄]]<sub>二钱,透明</sub>,[[冰片]]<sub>一分</sub>|用法=上为细末。干掺。|主治=[[痈疡]]。|宜忌=戒房劳;忌汤火风气之类。|摘录=《[[疮疡经验全书]]》卷三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:二黄散 |
|||
|组成=牛黄一钱(真者)雄黄二锇(透 |
|||
明)冰片一分 |
|||
|用法=.上为细末。干掺。 |
|||
|主治=痈疡。 |
|||
|宜忌=戒房劳;忌汤火风气之类。 |
|||
|摘录=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古今医鉴》卷十一:二黄散 |
{{方剂|方名=《古今医鉴》卷十一:二黄散|组成=[[大黄]]<sub>烧存性</sub>、[[生地黄]]<sub>各三钱</sub>|用法=上为末,作一服。空心好酒调下。|主治=妇人室女经脉不通。|摘录=《[[古今医鉴]]》卷十一}} |
||
|组成=大黄(烧存性)生地黄各三钱 |
|||
|用法=上为末,作一服。空心好酒调下。. |
|||
|主治=妇人室女经脉不通。 |
|||
|摘录=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鲁府禁方》卷二:二黄散|组成=[[黄丹]]<sub>三钱</sub>,[[雄黄]]<sub>三钱</sub>,[[乳香]]、[[没药]]<sub>各二钱</sub>,[[焰消]]<sub>一两</sub>|用法=上为细末。令患人噙温水,吹药于鼻内。|主治=偏正头疼,颈风眼痛,[[破伤风]]。|摘录=《[[鲁府禁方]]》卷二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鲁府禁方》卷二:二黄散 |
|||
|组成=黄丹三钱雄黄三饯乳香没 |
|||
药各二钱焰消一两 |
|||
|用法=上为细末。令患人噙温水,吹药于 |
|||
鼻内。 |
|||
|主治=偏正头疼,颈风眼痛,破伤风。 |
|||
|摘录=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外科启玄》卷十二:二黄散|组成=[[大黄]]、[[朴消]]、[[硫黄]]、[[轻粉]]、[[乌头尖]]<sub>各等分</sub>|用法=上为末。用萝卜汁调揲上,三次即愈。内服[[雄猪胆汁]]一个,每日早以好酒调汁热服之,不过半月痊愈。|主治=[[酒渣鼻]]。|摘录=《[[外科启玄]]》卷十二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外科启玄》卷十二:二黄散 |
|||
|组成=大黄 |
|||
朴消硫黄 |
|||
轻粉乌头 |
|||
尖各等分 |
|||
|用法=上为末。用萝卜汁调揲上,三次即 |
|||
愈。内服雄猪胆汁一个,每日早以好酒调汁. |
|||
热服之,不过半月痊愈。 |
|||
|主治=酒渣鼻。 |
|||
|摘录=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济阴纲目》卷九:二黄散|组成=[[鸡子]]<sub>一枚,乌鸡者佳。倾出清,留黄用</sub>,[[黄丹]]<sub>一钱,入鸡子壳内,同黄搅匀,以厚纸糊牢,盐泥固济,火上煨干</sub>|用法=上为细末。每服二钱,米饮调下。|主治=妊娠下痢赤白,绞刺疼痛。|摘录=《[[济阴纲目]]》卷九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济阴纲目》卷九:二黄散 |
|||
|组成=鸡子一枚(乌鸡者佳,倾出清,留. |
|||
黄用) |
|||
黄丹一钱(入鸡子壳内,同黄搅匀, |
|||
以厚纸糊牢,盐泥固济,火上煨干) |
|||
|用法=上为细末。每服二钱,米饮调下。 |
|||
|主治=妊娠下痢赤白,绞刺疼痛。 |
|||
|摘录=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外科大成》卷四:二黄散|组成=[[牛黄]]<sub>七分</sub>,[[胡黄连]]、[[山慈姑]]<sub>各二钱</sub>,[[甘草]]<sub>一钱五分</sub>|用法=上为细末。每服二三分,蜜汤调服。|主治=小儿遗毒。|摘录=《[[外科大成]]》卷四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外科大成》卷四:二黄散 |
|||
|组成=牛黄七分胡黄连山 慈姑各二 |
|||
钱甘草- .钱i分 |
|||
|用法=上为细末。每服二三分,蜜汤调 |
|||
服。 |
|||
|主治=小儿遗毒。 |
|||
|摘录=}} |
|||
《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 |
{{方剂|方名=《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》卷一:二黄散|来源=为原书同卷“[[二生丹]]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|摘录=《[[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]]》卷一}} |
||
“二生丹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 |
|||
|摘录=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洞天奥旨》卷十二:二黄散 |
{{方剂|方名=《洞天奥旨》卷十二:二黄散|组成=[[大黄]]<sub>炒</sub>,[[黄柏]]<sub>火煅</sub>|用法=上药各为细末。 以鸡子清调之,搽上最妙。|主治=汤烫疮。|摘录=《[[洞天奥旨]]》卷十二}} |
||
|组成=大黄(炒) |
|||
黄柏(火煅) |
|||
|用法=.上药各为细末。 以鸡子清调之,搽 |
|||
上最妙。 |
|||
|主治=汤烫疮。 |
|||
|摘录=}} |
|||
《金鉴》卷七十二:二黄散|来源=为原书卷六十五“颠倒 |
{{方剂|方名=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二:二黄散|来源=为原书卷六十五“[[颠倒散]]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|摘录=《[[医宗金鉴]]》卷七十二}} |
||
散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 |
|||
|摘录=}} |
|||
《绛囊撮要》:二黄散|来源=为 |
{{方剂|方名=《绛囊撮要》:二黄散|来源=为《[[痈疽验方]]》“[[二黄膏]]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|摘录=《[[绛囊撮要]]》}} |
||
名。见该条。 |
|||
|摘录=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疡医大全》卷三十五:二黄散|组成=[[川黄连]]、[[黄柏]]<sub>各三两</sub>,[[赤小豆]]、[[绿豆粉]]<sub>各一两</sub>,[[寒水石]]、[[紫苏]]、[[漏芦]]<sub>各七钱</sub>|用法=上为细末。麻油调搽,每日三次。|主治=[[热疮]]。|摘录=《[[疡医大全]]》卷三十五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疡医大全》卷三十五:二黄散 |
|||
|组成=川黄连黄柏各三两 |
|||
赤小豆 |
|||
绿豆粉各一两寒水石紫苏漏芦各七钱 |
|||
|用法=上为细末。麻油调搽,每用三文$ |
|||
|主治=热疮。 |
|||
|摘录=}} |
|||
{{方剂|方名=《内外验方秘传》:二黄散|组成=黄柏一斤生军八两玄明粉六两生石膏四两|用法=晒干为末。白蜜、清水和敷。|主治=红肿外症。 |
{{方剂|方名=《内外验方秘传》:二黄散|组成=[[黄柏]]<sub>一斤</sub>,[[生军]]<sub>八两</sub>,[[玄明粉]]<sub>六两</sub>,[[生石膏]]<sub>四两</sub>|用法=晒干为末。白蜜、清水和敷。|主治=红肿外症。|摘录=《[[内外验方秘传]]》}} |
2023年10月25日 (三) 09:51的版本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三二:二黄散
组 成 | 大黄(锉)
黄连(去须) 山梔 子仁连翘白及青黛各一两 |
用 法 | .上为散。 有脓干贴,无脓水调敷。 |
主 治 | 一切恶疮。 |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三三:二黄散
组 成 | 雌黄(研)
雄黄(研) 密陀僧 (煅,研) 定粉腻粉各一分 |
用 法 | 上 为细末。入乳香少许。蜜调贴之。 |
主 治 | 冷疮不愈。 |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四一:二黄散
组 成 | 黄柏一两黄蜀葵花一分 白及 二钱生干地黄半两 青黛二块 |
用 法 | _上为散。 先渫了。用朴消水调馀之. |
主 治 | 痔。 |
《卫生总微》卷十:二黄散
组 成 | 五灵脂大黄雄黄各等分 (研, 水飞) |
用 法 | 上为末。每服-一字,磨刀水调下, 不拘时候。 |
主 治 | ①(卫生总微》:小儿伤热吐逆。②.
《医方类聚》引《吴氏集验方》;小儿未周岁, 因乳母气血劳动,或热乳伤胃,以致吐泻下 [备考]本方原名三黄散,与方中所用二黄 不符,据《医方类聚》引《吴氏集验方》改. |
《保命集》卷下:二黄散
异 名 | 二黄汤(《医方类聚》卷二二七引 《医林方》)。 |
组 成 | 生地黄熟地黄 各等分 |
用 法 | .上为细末。 加白术、枳壳汤调下一 两,每日二次. |
主 治 | ①《保命集》:怀孕胎漏。②《校
注妇人良方》:胎漏下血,或内热哺热,或头 痛头晕,或烦躁作渴,或胁肋胀痛。 |
《普济方》卷三OO引《家藏经验方》:二黄散
组 成 | 黄柏皮黄连各等分 |
用 法 | .上为细末。并不见火。先以甘草汤
洗了疮,用药末三钱,轻粉少许,生麻油调 敷之,稀稠得所。如疮湿,不用麻油,只千 掺之。 |
主 治 | 毒疮,冻疮。 |
临证举例 | 冻疮《普济方》:余盛年冬月
时,耳珠冻疮,去靥则流血。偶吴道人过门, 扣之,用此药两日而愈。 |
《济生》卷六:二黄散
组 成 | 雄黄雌黄各等分 |
用 法 | .上为末。 先用针刺四围及中心,醋
和涂之。一方加麝香少许,用羊骨针针破及 刺四围并涂之。 |
主 治 | 疔肿。 |
《走马疳急方》:二黄散
组 成 | 碗黄一两雄黄三钱 |
用 法 | 上为细末,加入十仙丹内。每贴一
匕。 [功用]止痒,杀虫,去毒。 |
主 治 | 疳疮搔痒。 |
宜 忌 | 小儿药中勿用. . |
《得效》卷十六:二黄散
组 成 | 黄芩大黄防风薄荷各半两 |
用 法 | .上锉散。 每服三钱,水一盏半, 蜜 少许煎,食后、临卧温服。 |
主 治 | 胬肉攀睛。 |
《普济方》卷五十七:二黄散
组 成 | 碗黄黄丹(炒) 白芷各等分 |
用 法 | 上为末。以少许吹鼻中,三五次即 愈。 |
主 治 | 鼻病,流臭水气,脑冷漏下. |
《普济方》卷三一一:二黄散
组 成 | 大黄一两,熬,生地黄三两,熬 |
用 法 | 上以水、酒二升,煮汁服之。 |
主 治 | 打损及伤堕,腹内有瘀血,久不消。 |
摘 录 | 《普济方》卷三一一 |
《医便》卷三:二黄散
异 名 | 阴阳黄。 |
组 成 | 锦纹川大黄二两,一半炭火煨,不可过性了,一半生,大甘草节二两 |
用 法 | 上为细末。每服一匙,空心温酒调下,一二服,以利为度。如无甘草节终效不速。 |
主 治 | 发背,痈疽,疔疮,恶疖,一切无名肿毒,恶疮异症,焮热疼痛,初起赤溃者。 |
方论选录 | 《串雅内编选注》:用大黄治疗痈疽历代相习沿用。如晋·葛洪《肘后方》用大黄面和苦酒贴肿处,治疗痈肿焮热;《妇人经验方》用大黄、粉草(即甘草佳品)为面,好酒熬成膏,用绢摊贴疮上,治疗乳痈肿毒;《外科精要》方用大黄、粉草熬成膏,内服治疗一切痈疽,能消肿逐毒,使毒不内攻。大黄苦寒,以活血祛瘀解毒见长,再佐以甘草之甘平,不但能缓和大黄苦寒伤胃之弊,且可补脾益气,从而增强清热解毒的功效。药只二味,配伍得当,故可用于痈疽、发背等症。 |
摘 录 | 《医便》卷三 |
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:二黄散
组 成 | 牛黄一钱,真者,雄黄二钱,透明,冰片一分 |
用 法 | 上为细末。干掺。 |
主 治 | 痈疡。 |
宜 忌 | 戒房劳;忌汤火风气之类。 |
摘 录 | 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 |
《古今医鉴》卷十一:二黄散
组 成 | 大黄烧存性、生地黄各三钱 |
用 法 | 上为末,作一服。空心好酒调下。 |
主 治 | 妇人室女经脉不通。 |
摘 录 | 《古今医鉴》卷十一 |
《鲁府禁方》卷二:二黄散
组 成 | 黄丹三钱,雄黄三钱,乳香、没药各二钱,焰消一两 |
用 法 | 上为细末。令患人噙温水,吹药于鼻内。 |
主 治 | 偏正头疼,颈风眼痛,破伤风。 |
摘 录 | 《鲁府禁方》卷二 |
《外科启玄》卷十二:二黄散
组 成 | 大黄、朴消、硫黄、轻粉、乌头尖各等分 |
用 法 | 上为末。用萝卜汁调揲上,三次即愈。内服雄猪胆汁一个,每日早以好酒调汁热服之,不过半月痊愈。 |
主 治 | 酒渣鼻。 |
摘 录 | 《外科启玄》卷十二 |
《济阴纲目》卷九:二黄散
组 成 | 鸡子一枚,乌鸡者佳。倾出清,留黄用,黄丹一钱,入鸡子壳内,同黄搅匀,以厚纸糊牢,盐泥固济,火上煨干 |
用 法 | 上为细末。每服二钱,米饮调下。 |
主 治 | 妊娠下痢赤白,绞刺疼痛。 |
摘 录 | 《济阴纲目》卷九 |
《外科大成》卷四:二黄散
组 成 | 牛黄七分,胡黄连、山慈姑各二钱,甘草一钱五分 |
用 法 | 上为细末。每服二三分,蜜汤调服。 |
主 治 | 小儿遗毒。 |
摘 录 | 《外科大成》卷四 |
《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》卷一:二黄散
来 源 | 为原书同卷“二生丹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 |
摘 录 | 《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》卷一 |
《洞天奥旨》卷十二:二黄散
组 成 | 大黄炒,黄柏火煅 |
用 法 | 上药各为细末。 以鸡子清调之,搽上最妙。 |
主 治 | 汤烫疮。 |
摘 录 | 《洞天奥旨》卷十二 |
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二:二黄散
来 源 | 为原书卷六十五“颠倒散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 |
摘 录 | 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二 |
《绛囊撮要》:二黄散
来 源 | 为《痈疽验方》“二黄膏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 |
摘 录 | 《绛囊撮要》 |
《疡医大全》卷三十五:二黄散
组 成 | 川黄连、黄柏各三两,赤小豆、绿豆粉各一两,寒水石、紫苏、漏芦各七钱 |
用 法 | 上为细末。麻油调搽,每日三次。 |
主 治 | 热疮。 |
摘 录 | 《疡医大全》卷三十五 |
《内外验方秘传》:二黄散
组 成 | 黄柏一斤,生军八两,玄明粉六两,生石膏四两 |
用 法 | 晒干为末。白蜜、清水和敷。 |
主 治 | 红肿外症。 |
摘 录 | 《内外验方秘传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