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泻心汤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奇效良方》:甘草泻心汤|组成=甘草(炙.三钱) 干姜(炮.三钱) 黄芪(一钱半) 黄连(一钱半) 人参(一钱半) 半夏(一钱半)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作一服,水二钟,生姜三片,红枣三枚,煎至一钟,不拘时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伤寒,医反下之,并自利,心下痞硬,干呕,心烦不安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奇效良方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奇效良方》:甘草泻心汤|组成=甘草(炙.三钱) 干姜(炮.三钱) 黄芪(一钱半) 黄连(一钱半) 人参(一钱半) 半夏(一钱半)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作一服,水二钟,生姜三片,红枣三枚,煎至一钟,不拘时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伤寒,医反下之,并自利,心下痞硬,干呕,心烦不安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奇效良方》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十:甘草泻心汤|组成=甘草1两(炙微赤,锉),黄芩半两,黄连半两(去须),干姜半两(炮裂,锉),半夏半两(汤洗7遍,去滑),木通半两(锉)。|制法=上为粗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钱,以水1中盏,加大枣2枚,煎至5分,去滓温服,日3-4次。|功用=|主治=伤寒中风下之后,日数多,腹中雷鸣,心下痞坚而满,干呕而烦,非是结热,是胃中虚气上逆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十}}
{{方剂|方名=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十:甘草泻心汤|组成=甘草1两(炙微赤,锉),黄芩半两,黄连半两(去须),干姜半两(炮裂,锉),半夏半两(汤洗7遍,去滑),木通半两(锉)。|制法=上为粗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钱,以水1中盏,加大枣2枚,煎至5分,去滓温服,日3-4次。|功用=|主治=伤寒中风下之后,日数多,腹中雷鸣,心下痞坚而满,干呕而烦,非是结热,是胃中虚气上逆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十}}


{{方剂|方名=《伤寒论》:甘草泻心汤|异名=伊尹甘草泻心汤(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卷二)。|组成=甘草12克(炙)黄芩9克 干姜9克 半夏9克(洗)大枣12枚(擘)黄连3克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六味,以水2升,煮取1.2升,去滓,再煎取600毫升。温服200毫升,一日三次。|功用=|主治=益气和胃,消痞止呕。治伤寒中风,医反下之,以致胃气虚弱,其人下利日数十行,完谷不化,腹中雷鸣,心下痞硬而满,干呕,心烦不得安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伤寒论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伤寒论》:甘草泻心汤|异名=伊尹甘草泻心汤(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卷二)。|组成=甘草12克(炙)黄芩9克 干姜9克 半夏9克(洗)大枣12枚(擘)黄连3克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六味,以水2升,煮取1.2升,去滓,再煎取600毫升。温服200毫升,一日三次。|功用=|主治=益气和胃,消痞止呕。治伤寒中风,医反下之,以致胃气虚弱,其人下利日数十行,完谷不化,腹中雷鸣,心下痞硬而满,干呕,心烦不得安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伤寒论》}}

2023年8月20日 (日) 00:18的最新版本

《奇效良方》:甘草泻心汤

组 成 甘草(炙.三钱) 干姜(炮.三钱) 黄芪(一钱半) 黄连(一钱半) 人参(一钱半) 半夏(一钱半)
用 法 上作一服,水二钟,生姜三片,红枣三枚,煎至一钟,不拘时服。
主 治 治伤寒,医反下之,并自利,心下痞硬,干呕,心烦不安。
摘 录 《奇效良方》
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十:甘草泻心汤

组 成 甘草1两(炙微赤,锉),黄芩半两,黄连半两(去须),干姜半两(炮裂,锉),半夏半两(汤洗7遍,去滑),木通半两(锉)。
制 法 上为粗散。
用 法 每服3钱,以水1中盏,加大枣2枚,煎至5分,去滓温服,日3-4次。
主 治 伤寒中风下之后,日数多,腹中雷鸣,心下痞坚而满,干呕而烦,非是结热,是胃中虚气上逆。
摘 录 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十

《伤寒论》:甘草泻心汤

异 名 伊尹甘草泻心汤(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卷二)。
组 成 甘草12克(炙)黄芩9克 干姜9克 半夏9克(洗)大枣12枚(擘)黄连3克
用 法 上六味,以水2升,煮取1.2升,去滓,再煎取600毫升。温服200毫升,一日三次。
主 治 益气和胃,消痞止呕。治伤寒中风,医反下之,以致胃气虚弱,其人下利日数十行,完谷不化,腹中雷鸣,心下痞硬而满,干呕,心烦不得安。
摘 录 《伤寒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