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归煎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宋氏女科》:当归煎|组成=当归(酒洗,浸)1两,牡蛎(火煅)1两,阿胶(炒)1两,白芍药(酒炒)1两,续断(酒浸)1两,地榆5钱,白茯苓1两,荆芥(炒黑)1两。|制法=上水煎服;或为末,醋糊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丸,米汤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赤白带不止,腹内疼痛,四肢烦疼,不用饮食,日渐羸瘦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宋氏女科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宋氏女科》:当归煎|组成=当归(酒洗,浸)1两,牡蛎(火煅)1两,阿胶(炒)1两,白芍药(酒炒)1两,续断(酒浸)1两,地榆5钱,白茯苓1两,荆芥(炒黑)1两。|制法=上水煎服;或为末,醋糊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丸,米汤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赤白带不止,腹内疼痛,四肢烦疼,不用饮食,日渐羸瘦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宋氏女科》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:当归煎|组成=当归1两,没药3分,麝香半两(细研),乳香半两,桂心半两,朱砂半两(细研),黄耆3分,漏芦半两,自然铜半两,丁香半两,木香3分,芎?半两,麒麟竭3分,槟榔半两,云母粉半两,沉香半两,甘草半两,白蔹半两,白芷半两,密陀僧半两,赤芍药3分,野驼脂3分,黄犬脂3分(两),生地黄半斤(绞取汁)。|制法=上除脂,并为末,银锅内,先用好酒5升,以慢火煎去2升,即下地黄汁,更煎渐浓,次入野驼脂,不住手以柳木蓖搅如膏,即下药末,更搅令匀,以瓷盒盛。|性状=|用法=每日空心、午时、晚间服1弹丸大,以甘草酒调下。外取涂贴患处,亦良。|功用=|主治=肠内生痈肿,令人心膈间气滞,急痛,肚热,呕逆,小便黄赤焮,腹表发肿,肠中夜间如汤沸声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}}
{{方剂|方名=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:当归煎|组成=当归1两,没药3分,麝香半两(细研),乳香半两,桂心半两,朱砂半两(细研),黄耆3分,漏芦半两,自然铜半两,丁香半两,木香3分,芎?半两,麒麟竭3分,槟榔半两,云母粉半两,沉香半两,甘草半两,白蔹半两,白芷半两,密陀僧半两,赤芍药3分,野驼脂3分,黄犬脂3分(两),生地黄半斤(绞取汁)。|制法=上除脂,并为末,银锅内,先用好酒5升,以慢火煎去2升,即下地黄汁,更煎渐浓,次入野驼脂,不住手以柳木蓖搅如膏,即下药末,更搅令匀,以瓷盒盛。|性状=|用法=每日空心、午时、晚间服1弹丸大,以甘草酒调下。外取涂贴患处,亦良。|功用=|主治=肠内生痈肿,令人心膈间气滞,急痛,肚热,呕逆,小便黄赤焮,腹表发肿,肠中夜间如汤沸声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}}

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二七:当归煎|组成=四物汤加甘草半两。|制法=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每两8-9丸,酒、水共半盏,煎汤同化调停下。如人行5里,再进1丸,以愈为度。|功用=|主治=去败血,生好血。主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普济方》卷三二七}}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二七:当归煎|组成=四物汤加甘草半两。|制法=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每两8-9丸,酒、水共半盏,煎汤同化调停下。如人行5里,再进1丸,以愈为度。|功用=|主治=去败血,生好血。主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普济方》卷三二七}}


{{方剂|方名=《严氏济生方》卷六:当归煎|组成=当归(去芦,酒浸)1两,赤芍药1两,牡蛎(火煅,取粉)1两,熟地黄(酒蒸,焙)1两,阿胶(锉,蛤粉炒成珠子)1两,白芍药1两,续断(酒浸)1两,地榆半两。|制法=上为细末,醋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本方方名,《玉机微义》引作“当归煎丸”。|功用=|主治=妇人室女,赤白不止,腹内疼痛,四肢烦疼,不欲饮食,日渐羸瘦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《医略六书》:血亏挟滞,冲任不调,故腹痛而赤白带下,淫溢不已焉。熟地补血,以滋任脉;当归养血,以荣冲脉;赤芍活血化滞,地榆凉血涩血,续断续筋脉,牡蛎涩带下也。醋丸以收之,饮下以和之,使血气调和、则腹痛自退,而赤白带下无不自除矣。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严氏济生方》卷六}}
{{方剂|方名=《严氏济生方》卷六:当归煎|组成=当归(去芦,酒浸)1两,赤芍药1两,牡蛎(火煅,取粉)1两,熟地黄(酒蒸,焙)1两,阿胶(锉,蛤粉炒成珠子)1两,白芍药1两,续断(酒浸)1两,地榆半两。|制法=上为细末,醋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本方方名,《玉机微义》引作“当归煎丸”。|功用=|主治=妇人室女,赤白不止,腹内疼痛,四肢烦疼,不欲饮食,日渐羸瘦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《医略六书》:血亏挟滞,冲任不调,故腹痛而赤白带下,淫溢不已焉。熟地补血,以滋任脉;当归养血,以荣冲脉;赤芍活血化滞,地榆凉血涩血,续断续筋脉,牡蛎涩带下也。醋丸以收之,饮下以和之,使血气调和、则腹痛自退,而赤白带下无不自除矣。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严氏济生方》卷六}}


{{方剂|方名=《丹溪心法》卷五:当归煎|组成=黄连(炒)扁柏(酒蒸)黄柏(炒)各15克 香附(醋炒)白芍药 白术各30克 椿根皮60克(炒)白芷(烧存性)6克|制法=上药为末,粥糊丸,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丸,空腹时用米汤下。|功用=|主治=燥湿清热,疏肝解郁。主肝郁气滞,湿热下注,白带连绵,脉数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,现据《仁斋直指·附遗》卷二十六补。|来源=|摘录=《丹溪心法》卷五}}
{{方剂|方名=《丹溪心法》卷五:当归煎|组成=黄连(炒)扁柏(酒蒸)黄柏(炒)各15克 香附(醋炒)白芍药 白术各30克 椿根皮60克(炒)白芷(烧存性)6克|制法=上药为末,粥糊丸,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丸,空腹时用米汤下。|功用=|主治=燥湿清热,疏肝解郁。主肝郁气滞,湿热下注,白带连绵,脉数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,现据《仁斋直指·附遗》卷二十六补。|来源=|摘录=《丹溪心法》卷五}}

2023年8月20日 (日) 00:07的最新版本

《宋氏女科》:当归煎

组 成 当归(酒洗,浸)1两,牡蛎(火煅)1两,阿胶(炒)1两,白芍药(酒炒)1两,续断(酒浸)1两,地榆5钱,白茯苓1两,荆芥(炒黑)1两。
制 法 上水煎服;或为末,醋糊为丸。
用 法 每服50丸,米汤送下。
主 治 赤白带不止,腹内疼痛,四肢烦疼,不用饮食,日渐羸瘦。
摘 录 《宋氏女科》
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:当归煎

组 成 当归1两,没药3分,麝香半两(细研),乳香半两,桂心半两,朱砂半两(细研),黄耆3分,漏芦半两,自然铜半两,丁香半两,木香3分,芎?半两,麒麟竭3分,槟榔半两,云母粉半两,沉香半两,甘草半两,白蔹半两,白芷半两,密陀僧半两,赤芍药3分,野驼脂3分,黄犬脂3分(两),生地黄半斤(绞取汁)。
制 法 上除脂,并为末,银锅内,先用好酒5升,以慢火煎去2升,即下地黄汁,更煎渐浓,次入野驼脂,不住手以柳木蓖搅如膏,即下药末,更搅令匀,以瓷盒盛。
用 法 每日空心、午时、晚间服1弹丸大,以甘草酒调下。外取涂贴患处,亦良。
主 治 肠内生痈肿,令人心膈间气滞,急痛,肚热,呕逆,小便黄赤焮,腹表发肿,肠中夜间如汤沸声。
摘 录 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

《普济方》卷三二七:当归煎

组 成 四物汤加甘草半两。
制 法 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。
用 法 每两8-9丸,酒、水共半盏,煎汤同化调停下。如人行5里,再进1丸,以愈为度。
主 治 去败血,生好血。主
摘 录 《普济方》卷三二七

《严氏济生方》卷六:当归煎

组 成 当归(去芦,酒浸)1两,赤芍药1两,牡蛎(火煅,取粉)1两,熟地黄(酒蒸,焙)1两,阿胶(锉,蛤粉炒成珠子)1两,白芍药1两,续断(酒浸)1两,地榆半两。
制 法 上为细末,醋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本方方名,《玉机微义》引作“当归煎丸”。
主 治 妇人室女,赤白不止,腹内疼痛,四肢烦疼,不欲饮食,日渐羸瘦。
方论选录 《医略六书》:血亏挟滞,冲任不调,故腹痛而赤白带下,淫溢不已焉。熟地补血,以滋任脉;当归养血,以荣冲脉;赤芍活血化滞,地榆凉血涩血,续断续筋脉,牡蛎涩带下也。醋丸以收之,饮下以和之,使血气调和、则腹痛自退,而赤白带下无不自除矣。
摘 录 《严氏济生方》卷六

《丹溪心法》卷五:当归煎

组 成 黄连(炒)扁柏(酒蒸)黄柏(炒)各15克 香附(醋炒)白芍药 白术各30克 椿根皮60克(炒)白芷(烧存性)6克
制 法 上药为末,粥糊丸,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每服50丸,空腹时用米汤下。
主 治 燥湿清热,疏肝解郁。主肝郁气滞,湿热下注,白带连绵,脉数。
备 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,现据《仁斋直指·附遗》卷二十六补。
摘 录 《丹溪心法》卷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