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味四圣散:修订间差异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 |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{{方剂|方名=《种痘新书》卷十二:加味四圣散|组成=紫草2钱,木通(去皮)2钱,川芎4分,甘草2分,白术3分,茯苓3分,糯米木香(另磨)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痘疹大便秘结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种痘新书》卷十二:加味四圣散|组成=紫草2钱,木通(去皮)2钱,川芎4分,甘草2分,白术3分,茯苓3分,糯米木香(另磨)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痘疹大便秘结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种痘新书》卷十二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种痘新书》卷十二:加味四圣散|组成=紫草、木通(去节)、枳壳(炒)、黄耆、桂枝、大黄(酒制)各等分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痘痒,便秘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种痘新书》卷十二:加味四圣散|组成=紫草、木通(去节)、枳壳(炒)、黄耆、桂枝、大黄(酒制)各等分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痘痒,便秘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种痘新书》卷十二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仁斋直指小儿方论》卷五:加味四圣散|组成=紫草茸、木通、南木香、黄耆(微炒)、川芎、甘草各等分。|制法=上为粗末。|性状=|用法=煎1钱,不拘时候服。[br]大便秘,加枳壳少许;大便如常,加糯米100粒(糯米解毒,能酿而发之)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疮痘出不快,及变陷者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仁斋直指小儿方论》卷五:加味四圣散|组成=紫草茸、木通、南木香、黄耆(微炒)、川芎、甘草各等分。|制法=上为粗末。|性状=|用法=煎1钱,不拘时候服。[br]大便秘,加枳壳少许;大便如常,加糯米100粒(糯米解毒,能酿而发之)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疮痘出不快,及变陷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仁斋直指小儿方论》卷五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一:加味四圣散|异名=加味四圣饮|组成=紫草茸、木通(去皮节)、南木香黄耆(炒)、川芎、甘草、人参各等分,蝉蜕(去足翼)10个。|制法=上锉散。|性状=|用法=加味四圣饮(《简明医彀》卷六)。[br]大便秘,加枳壳少许;大便如常,加糯米100粒(性解毒,能酿而发之)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疮痘出不快,及变陷倒靥,小便赤涩,余热不除,一切恶候;或被风吹,复不见,入皮肤内者;小儿痘灌浆时,热渴引水或作痒。|加减=| |
{{方剂|方名=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一:加味四圣散|异名=加味四圣饮|组成=紫草茸、木通(去皮节)、南木香黄耆(炒)、川芎、甘草、人参各等分,蝉蜕(去足翼)10个。|制法=上锉散。|性状=|用法=加味四圣饮(《简明医彀》卷六)。[br]大便秘,加枳壳少许;大便如常,加糯米100粒(性解毒,能酿而发之)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疮痘出不快,及变陷倒靥,小便赤涩,余热不除,一切恶候;或被风吹,复不见,入皮肤内者;小儿痘灌浆时,热渴引水或作痒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一}} |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3:56的最新版本
《种痘新书》卷十二:加味四圣散
组 成 | 紫草2钱,木通(去皮)2钱,川芎4分,甘草2分,白术3分,茯苓3分,糯米木香(另磨)。 |
用 法 | 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痘疹大便秘结。 |
摘 录 | 《种痘新书》卷十二 |
《种痘新书》卷十二:加味四圣散
组 成 | 紫草、木通(去节)、枳壳(炒)、黄耆、桂枝、大黄(酒制)各等分。 |
用 法 | 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痘痒,便秘。 |
摘 录 | 《种痘新书》卷十二 |
《仁斋直指小儿方论》卷五:加味四圣散
组 成 | 紫草茸、木通、南木香、黄耆(微炒)、川芎、甘草各等分。 |
制 法 | 上为粗末。 |
用 法 | 煎1钱,不拘时候服。[br]大便秘,加枳壳少许;大便如常,加糯米100粒(糯米解毒,能酿而发之)。 |
主 治 | 小儿疮痘出不快,及变陷者。 |
摘 录 | 《仁斋直指小儿方论》卷五 |
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一:加味四圣散
异 名 | 加味四圣饮 |
组 成 | 紫草茸、木通(去皮节)、南木香黄耆(炒)、川芎、甘草、人参各等分,蝉蜕(去足翼)10个。 |
制 法 | 上锉散。 |
用 法 | 加味四圣饮(《简明医彀》卷六)。[br]大便秘,加枳壳少许;大便如常,加糯米100粒(性解毒,能酿而发之)。 |
主 治 | 小儿疮痘出不快,及变陷倒靥,小便赤涩,余热不除,一切恶候;或被风吹,复不见,入皮肤内者;小儿痘灌浆时,热渴引水或作痒。 |
摘 录 | 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