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捻金散:修订间差异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小无编辑摘要 |
小无编辑摘要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〇五:一捻金散|组成=[[朴消]]半两 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〇五:一捻金散|组成=[[朴消]]<sub>半两</sub>|制法=上为细末。|用法=调水点之。|主治=[[风赤障眼]],四边烂肉,冷泪常出不止。|摘录=《[[圣济总录]]》卷一〇五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二:一捻金散|组成=[[恶实]] 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二:一捻金散|组成=[[恶实]]<sub>炒</sub>、[[马牙消]]<sub>研</sub>、[[矾蝴蝶]]<sub>研,各一分</sub>,[[甘草]]<sub>炙,锉,半两</sub>|制法=上为散。|用法=每掺一字匕于舌上。|主治=风热咽喉肿痛,饮食妨闷。|摘录=《[[圣济总录]]》卷一二二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三:一捻金散|组成=[[雄黄]] 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三:一捻金散|组成=[[雄黄]]<sub>研</sub>、[[藜芦]]、[[猪牙]]、[[皂荚]]<sub>去皮并子,各一分</sub>|制法=上为散。|用法=先含水一口,用药一米许,搐鼻内,即吐去水。|主治=[[尸咽]]及[[走马喉闭]],或咽内生[[痈]]|摘录=《[[圣济总录]]》卷一二三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三引《普济本事方》:一捻金散|组成=[[玄胡索]]、[[川楝子]] |
{{方剂|方名=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三引《普济本事方》:一捻金散|组成=[[玄胡索]]、[[川楝子]]<sub>炒</sub>、[[舶上茴香]]<sub>炒</sub>、[[全蝎]]<sub>炒,各一两</sub>,[[附子]]<sub>半两,去皮脐,生用</sub>|制法=上为细末。|用法=每服二钱,痛作时热酒调下。甚者不过再服。|主治=[[奔豚]]小肠诸气,痛不可忍。|摘录=《[[朱氏集验方]]》卷三引《[[普济本事方]]》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卫生总微》卷七:一捻金散|组成=[[白僵蚕]] |
{{方剂|方名=《卫生总微》卷七:一捻金散|组成=[[白僵蚕]]<sub>去丝嘴,一钱</sub>,[[甘草]]<sub>半两,炙</sub>,[[延胡索]]<sub>去皮,一分</sub>|制法=上为细末。|用法=每服二钱,夏月冷酒调下,冬月温酒或米饮调下,不拘时候。|主治=小儿[[伤寒]],风热咳嗽,风痰咳嗽,颊赤痰盛,喘促气急,[[呕吐]][[浮肿]],乳食减少。|摘录=《[[卫生总微]]》卷七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五:一捻金散|组成=[[胡椒]]一两二钱半,[[肉桂]] |
{{方剂|方名=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五:一捻金散|组成=[[胡椒]]<sub>一两二钱半</sub>,[[肉桂]]<sub>去粗皮,一两</sub>,[[高良姜]]<sub>半两</sub>,[[干姜]]<sub>半两</sub>|制法=上为细末。|用法=每服二钱,夏月冷酒调下,冬月温酒或米饮调下,不拘时候。|主治=久新[[心气痛]],呕吐清痰。|摘录=《[[杨氏家藏方]]》卷五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八:一捻金散|组成=[[半夏]]、[[天南星]] |
{{方剂|方名=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八:一捻金散|组成=[[半夏]]、[[天南星]]<sub>锉</sub>、[[巴豆]]<sub>各二两</sub>,[[皂角子]]六<sub>两</sub>,[[阿胶]]<sub>二两,锉</sub>,[[黄明胶]]<sub>三两,锉</sub>,[[杏仁]]<sub>六两</sub>,[[白矾]]<sub>一两半</sub>|制法=上药都入藏瓶内,外留一眼子出烟,盐泥固济,候干;用炭半秤,煅令烟尽为度,却用泥塞合出烟眼子,放冷一宿,研为细末。|用法=每服半钱,[[生姜]]自然汁调成稠膏,临卧入[[齑]]汁半盏和服。|功用=截[[劳气]],定[[喘满]],化[[痰涎]]。|主治=[[虚损]][[劳嗽]],[[咯血]][[吐血]],心胸不利,[[上气]][[喘急]],寒热往来,[[盗汁]]羸瘦,肢节酸痛,肌肉枯槁,[[咳嗽]]不已,痰涎壅盛,夜卧不安;[[暗风]][[痫病]],倒仆不省人事,口吐涎沫。|摘录=《[[杨氏家藏方]]》卷八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传信适用方》卷二引何仲颜方:一捻金散|组成=[[全蝎]] |
{{方剂|方名=《传信适用方》卷二引何仲颜方:一捻金散|组成=[[全蝎]]<sub>微炒</sub>、[[郁金]]、[[白僵蚕]]<sub>去丝头,炒</sub>、[[甘草]]<sub>炙,各半两</sub>,[[地龙]]<sub>八钱</sub>|制法=上药细末。|用法=每服少许,干掺舌根。|主治=[[喉闭]]欲死,及咽喉痛。|摘录=《[[传信适用方]]》卷二引[[何仲颜方]]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妇人良方》卷十九:一捻金散|组成=[[荆芥]] |
{{方剂|方名=《妇人良方》卷十九:一捻金散|组成=[[荆芥]]<sub>略焙</sub>|制法=上为末。|用法=每服三钱,用[[古老钱]]煎汤调服。|主治=[[产后中风]][[口噤]],牙关紧急,手足瘼疯如角弓状;及产后血晕,四肢强直,不省人事,或筑心眼倒,吐泻欲死。|摘录=《[[妇人良方]]》卷十九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御药院方》卷九:一捻金散|组成=[[蝎梢]]二钱,[[川芎]]一两,[[华阴细辛]]、[[香白芷]]各半两 |
{{方剂|方名=《御药院方》卷九:一捻金散|组成=[[蝎梢]]<sub>二钱</sub>,[[川芎]]<sub>一两</sub>,[[华阴细辛]]、[[香白芷]]<sub>各半两</sub>|制法=上为细末。|用法=每服少许,以指蘸药擦牙痛处,吐津,误咽不妨,不拘时候。|主治=牙齿疼痛。|摘录=《[[御药院方]]》卷九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医方类聚》卷七十四引《澹寮集验方》:一捻金散|组成=[[郁金]]三钱,[[藜芦]]二钱,[[巴豆]]一钱 |
{{方剂|方名=《医方类聚》卷七十四引《澹寮集验方》:一捻金散|组成=[[郁金]]<sub>三钱</sub>,[[藜芦]]<sub>二钱</sub>,[[巴豆]]<sub>一钱,炒</sub>|制法=上为末。|用法=[[喉肿]]及[[食刺]],热茶点一钱;[[骨鲠]],干咽;[[喉风]],薄荷茶下。|主治=[[喉肿]],[[喉风]],[[食刺]],[[骨鲠]]。|摘录=《[[医方类聚]]》卷七十四引《[[澹寮集验方]]》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医方类聚》卷七十三引《经验秘方》:一捻金散|组成=[[黄丹]] |
{{方剂|方名=《医方类聚》卷七十三引《经验秘方》:一捻金散|组成=[[黄丹]]<sub>飞</sub>、[[白矾]]<sub>飞</sub>、[[青盐]]<sub>飞</sub>、[[草锦]]<sub>烧灰,各等分</sub>,[[麝香]]<sub>少许</sub>|制法=上为极细末。|用法=先用温盐浆水洗净,软帛搵干,贴药。|主治=[[走马牙疳]]。|备考=方中[[草锦]],《[[普济方]]》作“[[锦草]]”。|摘录=《[[医方类聚]]》卷七十三引《[[经验秘方]]》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八五引《必用全书》:一捻金散|组成=[[降真香]] |
{{方剂|方名=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八五引《必用全书》:一捻金散|组成=[[降真香]]<sub>锉碎,炒见油</sub>、[[五倍子]]<sub>各等分</sub>|制法=上为末。|用法=贴患处。|功用=止血,定痛,生肌。|主治=刀斧伤。|摘录=《[[医方类聚]]》卷一八五引《[[必用全书]]》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二八引《仁存方》:一捻金散|组成=[[马蔺草]] 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二八引《仁存方》:一捻金散|组成=[[马蔺草]]<sub>醋炒</sub>、[[麒麟竭]]、[[没药]]、[[乳香]]<sub>各半两</sub>,[[川当归]]<sub>去芦,一两</sub>|制法=上为细末。|用法=每服二至五钱,热酒调下。|主治=妇人产前、产后百病,疼痛不可忍。|摘录=《[[普济方]]》卷三二八引《[[仁存方]]》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六十:一捻金散|来源=为《[[传信适用方]]》卷二“[[一捻金]]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|摘录=《[[普济方]]》卷六十}} 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六十:一捻金散|来源=为《[[传信适用方]]》卷二“[[一捻金]]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|摘录=《[[普济方]]》卷六十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六十:一捻金散|组成=[[白僵蚕]] 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六十:一捻金散|组成=[[白僵蚕]]<sub>去丝嘴,三条,姜汁浸,炙黄色</sub>,[[防风]]<sub>鼠尾者,去叉,二钱</sub>,[[明矾]]<sub>三钱,研</sub>|制法=上为细末。|用法=吹入喉内。|主治=[[乳蛾]],及[[风热]]上攻,咽喉肿痛。|摘录=《[[普济方]]》卷六十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二七三:一捻金散|组成=[[蒲公英]] 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二七三:一捻金散|组成=[[蒲公英]]<sub>取汁</sub>、[[盐泥]]、[[生人脑]]<sub>[[耳塞]]是也,各等分</sub>,[[麝香]]<sub>少许</sub>|制法=上为末,用蒲公英折取白汁,和二味为小饼。|用法=凡有疮,用竹刀割破,上一饼,用膏药封贴。|功用=定疼,内消。|主治=[[疔疽]]恶疮。|摘录=《[[普济方]]》卷二七三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七五:一捻金散|来源=为《[[黄帝素问宣明论方]]》卷十四。“[[郁金散]]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|摘录=《[[普济方]]》卷三七五}} 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七五:一捻金散|来源=为《[[黄帝素问宣明论方]]》卷十四。“[[郁金散]]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|摘录=《[[普济方]]》卷三七五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婴童百问》卷四:一捻金散|组成=[[雄黄]]三钱,[[硼砂]]一钱,[[甘草]]半钱,[[片脑]]少许 |
{{方剂|方名=《婴童百问》卷四:一捻金散|组成=[[雄黄]]<sub>三钱</sub>,[[硼砂]]<sub>一钱</sub>,[[甘草]]<sub>半钱</sub>,[[片脑]]<sub>少许</sub>|制法=上为细末。|用法=干掺患处;或用蜜调涂。|主治=①《[[婴童百问]]》:小儿[[鹅口]],[[口疮]]。<br>②《[[幼科类萃]]》:小儿[[重舌]],[[木舌]]。|摘录=《[[婴童百问]]》卷四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吉林方):一捻金散|来源=为《[[古今医鉴]]》卷十三“[[一捻金]]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|摘录=《[[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吉林方)]]}} |
{{方剂|方名=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吉林方):一捻金散|来源=为《[[古今医鉴]]》卷十三“[[一捻金]]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|摘录=《[[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吉林方)]]}} |
2023年5月11日 (四) 10:02的最新版本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〇五:一捻金散
组 成 | 朴消半两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。 |
用 法 | 调水点之。 |
主 治 | 风赤障眼,四边烂肉,冷泪常出不止。 |
摘 录 |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〇五 |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二:一捻金散
组 成 | 恶实炒、马牙消研、矾蝴蝶研,各一分,甘草炙,锉,半两 |
制 法 | 上为散。 |
用 法 | 每掺一字匕于舌上。 |
主 治 | 风热咽喉肿痛,饮食妨闷。 |
摘 录 |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二 |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三:一捻金散
组 成 | 雄黄研、藜芦、猪牙、皂荚去皮并子,各一分 |
制 法 | 上为散。 |
用 法 | 先含水一口,用药一米许,搐鼻内,即吐去水。 |
主 治 | 尸咽及走马喉闭,或咽内生痈 |
摘 录 |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三 |
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三引《普济本事方》:一捻金散
组 成 | 玄胡索、川楝子炒、舶上茴香炒、全蝎炒,各一两,附子半两,去皮脐,生用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二钱,痛作时热酒调下。甚者不过再服。 |
主 治 | 奔豚小肠诸气,痛不可忍。 |
摘 录 | 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三引《普济本事方》 |
《卫生总微》卷七:一捻金散
组 成 | 白僵蚕去丝嘴,一钱,甘草半两,炙,延胡索去皮,一分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二钱,夏月冷酒调下,冬月温酒或米饮调下,不拘时候。 |
主 治 | 小儿伤寒,风热咳嗽,风痰咳嗽,颊赤痰盛,喘促气急,呕吐浮肿,乳食减少。 |
摘 录 | 《卫生总微》卷七 |
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五:一捻金散
组 成 | 胡椒一两二钱半,肉桂去粗皮,一两,高良姜半两,干姜半两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二钱,夏月冷酒调下,冬月温酒或米饮调下,不拘时候。 |
主 治 | 久新心气痛,呕吐清痰。 |
摘 录 | 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五 |
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八:一捻金散
组 成 | 半夏、天南星锉、巴豆各二两,皂角子六两,阿胶二两,锉,黄明胶三两,锉,杏仁六两,白矾一两半 |
制 法 | 上药都入藏瓶内,外留一眼子出烟,盐泥固济,候干;用炭半秤,煅令烟尽为度,却用泥塞合出烟眼子,放冷一宿,研为细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半钱,生姜自然汁调成稠膏,临卧入齑汁半盏和服。 |
功 用 | 截劳气,定喘满,化痰涎。 |
主 治 | 虚损劳嗽,咯血吐血,心胸不利,上气喘急,寒热往来,盗汁羸瘦,肢节酸痛,肌肉枯槁,咳嗽不已,痰涎壅盛,夜卧不安;暗风痫病,倒仆不省人事,口吐涎沫。 |
摘 录 | 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八 |
《传信适用方》卷二引何仲颜方:一捻金散
组 成 | 全蝎微炒、郁金、白僵蚕去丝头,炒、甘草炙,各半两,地龙八钱 |
制 法 | 上药细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少许,干掺舌根。 |
主 治 | 喉闭欲死,及咽喉痛。 |
摘 录 | 《传信适用方》卷二引何仲颜方 |
《妇人良方》卷十九:一捻金散
组 成 | 荆芥略焙 |
制 法 | 上为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三钱,用古老钱煎汤调服。 |
主 治 | 产后中风口噤,牙关紧急,手足瘼疯如角弓状;及产后血晕,四肢强直,不省人事,或筑心眼倒,吐泻欲死。 |
摘 录 | 《妇人良方》卷十九 |
《御药院方》卷九:一捻金散
组 成 | 蝎梢二钱,川芎一两,华阴细辛、香白芷各半两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少许,以指蘸药擦牙痛处,吐津,误咽不妨,不拘时候。 |
主 治 | 牙齿疼痛。 |
摘 录 | 《御药院方》卷九 |
《医方类聚》卷七十四引《澹寮集验方》:一捻金散
组 成 | 郁金三钱,藜芦二钱,巴豆一钱,炒 |
制 法 | 上为末。 |
用 法 | 喉肿及食刺,热茶点一钱;骨鲠,干咽;喉风,薄荷茶下。 |
主 治 | 喉肿,喉风,食刺,骨鲠。 |
摘 录 | 《医方类聚》卷七十四引《澹寮集验方》 |
《医方类聚》卷七十三引《经验秘方》:一捻金散
组 成 | 黄丹飞、白矾飞、青盐飞、草锦烧灰,各等分,麝香少许 |
制 法 | 上为极细末。 |
用 法 | 先用温盐浆水洗净,软帛搵干,贴药。 |
主 治 | 走马牙疳。 |
备 考 | 方中草锦,《普济方》作“锦草”。 |
摘 录 | 《医方类聚》卷七十三引《经验秘方》 |
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八五引《必用全书》:一捻金散
组 成 | 降真香锉碎,炒见油、五倍子各等分 |
制 法 | 上为末。 |
用 法 | 贴患处。 |
功 用 | 止血,定痛,生肌。 |
主 治 | 刀斧伤。 |
摘 录 | 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八五引《必用全书》 |
《普济方》卷三二八引《仁存方》:一捻金散
组 成 | 马蔺草醋炒、麒麟竭、没药、乳香各半两,川当归去芦,一两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二至五钱,热酒调下。 |
主 治 | 妇人产前、产后百病,疼痛不可忍。 |
摘 录 | 《普济方》卷三二八引《仁存方》 |
《普济方》卷六十:一捻金散
来 源 | 为《传信适用方》卷二“一捻金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 |
摘 录 | 《普济方》卷六十 |
《普济方》卷六十:一捻金散
组 成 | 白僵蚕去丝嘴,三条,姜汁浸,炙黄色,防风鼠尾者,去叉,二钱,明矾三钱,研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。 |
用 法 | 吹入喉内。 |
主 治 | 乳蛾,及风热上攻,咽喉肿痛。 |
摘 录 | 《普济方》卷六十 |
《普济方》卷二七三:一捻金散
组 成 | 蒲公英取汁、盐泥、生人脑耳塞是也,各等分,麝香少许 |
制 法 | 上为末,用蒲公英折取白汁,和二味为小饼。 |
用 法 | 凡有疮,用竹刀割破,上一饼,用膏药封贴。 |
功 用 | 定疼,内消。 |
主 治 | 疔疽恶疮。 |
摘 录 | 《普济方》卷二七三 |
《普济方》卷三七五:一捻金散
来 源 | 为《黄帝素问宣明论方》卷十四。“郁金散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 |
摘 录 | 《普济方》卷三七五 |
《婴童百问》卷四:一捻金散
组 成 | 雄黄三钱,硼砂一钱,甘草半钱,片脑少许 |
制 法 | 上为细末。 |
用 法 | 干掺患处;或用蜜调涂。 |
主 治 | ①《婴童百问》:小儿鹅口,口疮。 ②《幼科类萃》:小儿重舌,木舌。 |
摘 录 | 《婴童百问》卷四 |
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吉林方):一捻金散
来 源 | 为《古今医鉴》卷十三“一捻金”之异名。见该条。 |
摘 录 | 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吉林方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