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榆饮:修订间差异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|
小 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{{方剂|方名=方出《回生集》卷下,名见《卫生鸿宝》卷二:地榆饮|组成=地榆1斤,甘草2两,银花1两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先将地榆用水10碗,煎3碗,再将甘草、银花煎1碗,空心腹。1服即消。|功用=|主治=大小肠痈。|加减=|注意=忌荤、腥、房事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方出《回生集》卷下,名见《卫生鸿宝》卷二:地榆饮|组成=地榆1斤,甘草2两,银花1两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先将地榆用水10碗,煎3碗,再将甘草、银花煎1碗,空心腹。1服即消。|功用=|主治=大小肠痈。|加减=|注意=忌荤、腥、房事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方出《回生集》卷下,名见《卫生鸿宝》卷二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袖珍小儿》卷六:地榆饮|组成=地榆,甘草2钱,芍药,当归1钱,枳壳1钱半(炒)。|制法=上锉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钱,白水煎服。加黄连亦好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热痢腹痛,下痢赤白频并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袖珍小儿》卷六:地榆饮|组成=地榆,甘草2钱,芍药,当归1钱,枳壳1钱半(炒)。|制法=上锉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钱,白水煎服。加黄连亦好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热痢腹痛,下痢赤白频并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袖珍小儿》卷六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七八:地榆饮|组成=地榆3分,黄柏(去粗皮,炙)3分,黄连(去须)3分,马芹子(炒)3分,黄芩(去黑心)3分,蔓菁根(洗,切)半两。|制法=上为粗末。|性状=|用法=1-2岁儿每服1钱匕,水1盏,加生姜少许,煎至5分,去滓,分2次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蛊毒血痢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七八:地榆饮|组成=地榆3分,黄柏(去粗皮,炙)3分,黄连(去须)3分,马芹子(炒)3分,黄芩(去黑心)3分,蔓菁根(洗,切)半两。|制法=上为粗末。|性状=|用法=1-2岁儿每服1钱匕,水1盏,加生姜少许,煎至5分,去滓,分2次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蛊毒血痢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七八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一:地榆饮|组成=地榆1两,当归(切,焙)2两,艾叶2两,人参2两,生干地黄(焙)3两,桂(去粗皮)1两。|制法=上为粗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2钱匕,以水1盏,加生姜3片,同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产后恶露下多,心烦气短,食少多倦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一:地榆饮|组成=地榆1两,当归(切,焙)2两,艾叶2两,人参2两,生干地黄(焙)3两,桂(去粗皮)1两。|制法=上为粗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2钱匕,以水1盏,加生姜3片,同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产后恶露下多,心烦气短,食少多倦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一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五:地榆饮|组成=地榆(锉,焙干)1两,酸石榴皮1两,黄连(去须)3两,当归(锉,炒)2两。|制法=上为粗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钱匕,水1盏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产后赤日痢,久不止,脐腹 (疒丂)痛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五:地榆饮|组成=地榆(锉,焙干)1两,酸石榴皮1两,黄连(去须)3两,当归(锉,炒)2两。|制法=上为粗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钱匕,水1盏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产后赤日痢,久不止,脐腹 (疒丂)痛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五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六:地榆饮|组成=地榆3两,赤石脂1两。|制法=上为粗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钱匕,水1盏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温服,1日2次。|功用=|主治=伤寒后下痢赤白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六:地榆饮|组成=地榆3两,赤石脂1两。|制法=上为粗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钱匕,水1盏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温服,1日2次。|功用=|主治=伤寒后下痢赤白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六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九七:地榆饮|组成=地榆3分,甘草2分,芍药1钱,当归1钱。|制法=上为饮子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钱,水1钟,煎至5分,去滓服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冷热痢,腹痛,赤白频并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三九七:地榆饮|组成=地榆3分,甘草2分,芍药1钱,当归1钱。|制法=上为饮子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钱,水1钟,煎至5分,去滓服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冷热痢,腹痛,赤白频并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普济方》卷三九七}} |
||
{{方剂|方名=《保婴撮要》卷七:地榆饮|组成=地榆3分,甘草2分,赤芍药(炒)2分,枳壳2分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冷热痢,腹痛下痢赤白频并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 |
{{方剂|方名=《保婴撮要》卷七:地榆饮|组成=地榆3分,甘草2分,赤芍药(炒)2分,枳壳2分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服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冷热痢,腹痛下痢赤白频并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保婴撮要》卷七}} |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3:00的版本
方出《回生集》卷下,名见《卫生鸿宝》卷二:地榆饮
组 成 | 地榆1斤,甘草2两,银花1两。 |
用 法 | 先将地榆用水10碗,煎3碗,再将甘草、银花煎1碗,空心腹。1服即消。 |
主 治 | 大小肠痈。 |
摘 录 | 方出《回生集》卷下,名见《卫生鸿宝》卷二 |
《袖珍小儿》卷六:地榆饮
组 成 | 地榆,甘草2钱,芍药,当归1钱,枳壳1钱半(炒)。 |
制 法 | 上锉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1钱,白水煎服。加黄连亦好。 |
主 治 | 小儿热痢腹痛,下痢赤白频并。 |
摘 录 | 《袖珍小儿》卷六 |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七八:地榆饮
组 成 | 地榆3分,黄柏(去粗皮,炙)3分,黄连(去须)3分,马芹子(炒)3分,黄芩(去黑心)3分,蔓菁根(洗,切)半两。 |
制 法 | 上为粗末。 |
用 法 | 1-2岁儿每服1钱匕,水1盏,加生姜少许,煎至5分,去滓,分2次温服。 |
主 治 | 小儿蛊毒血痢。 |
摘 录 |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七八 |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一:地榆饮
组 成 | 地榆1两,当归(切,焙)2两,艾叶2两,人参2两,生干地黄(焙)3两,桂(去粗皮)1两。 |
制 法 | 上为粗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2钱匕,以水1盏,加生姜3片,同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温服。 |
主 治 | 产后恶露下多,心烦气短,食少多倦。 |
摘 录 |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一 |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五:地榆饮
组 成 | 地榆(锉,焙干)1两,酸石榴皮1两,黄连(去须)3两,当归(锉,炒)2两。 |
制 法 | 上为粗散。 |
用 法 | 每服3钱匕,水1盏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温服。 |
主 治 | 产后赤日痢,久不止,脐腹 (疒丂)痛。 |
摘 录 |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五 |
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六:地榆饮
组 成 | 地榆3两,赤石脂1两。 |
制 法 | 上为粗末。 |
用 法 | 每服3钱匕,水1盏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温服,1日2次。 |
主 治 | 伤寒后下痢赤白。 |
摘 录 | 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六 |
《普济方》卷三九七:地榆饮
组 成 | 地榆3分,甘草2分,芍药1钱,当归1钱。 |
制 法 | 上为饮子。 |
用 法 | 每服1钱,水1钟,煎至5分,去滓服。 |
主 治 | 小儿冷热痢,腹痛,赤白频并。 |
摘 录 | 《普济方》卷三九七 |
《保婴撮要》卷七:地榆饮
组 成 | 地榆3分,甘草2分,赤芍药(炒)2分,枳壳2分。 |
用 法 | 水煎服。 |
主 治 | 小儿冷热痢,腹痛下痢赤白频并。 |
摘 录 | 《保婴撮要》卷七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