枳实导滞丸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中国药典》:枳实导滞丸|组成=枳实(炒)100g 大黄200g 黄连(姜汁炒)60g 黄芩60g 六神曲(炒)100g 白术(炒)100g 茯苓60g 泽泻40g|制法=上八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,用水泛丸,干燥,即得。|性状=为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;气微香,味苦。|用法=口服,一次6~9g,一日2次。|功用=|主治=消积导滞,清利湿热。用于脘腹胀痛,不思饮食,大便秘结,痢疾里急后重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密闭,防潮。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中国药典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中国药典》:枳实导滞丸|组成=枳实(炒)100g 大黄200g 黄连(姜汁炒)60g 黄芩60g 六神曲(炒)100g 白术(炒)100g 茯苓60g 泽泻40g|制法=上八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,用水泛丸,干燥,即得。|性状=为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;气微香,味苦。|用法=口服,一次6~9g,一日2次。|功用=|主治=消积导滞,清利湿热。用于脘腹胀痛,不思饮食,大便秘结,痢疾里急后重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密闭,防潮。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中国药典》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内外伤辨》卷下:枳实导滞丸|组成=大黄30克 枳实(麸炒,去瓤)神曲(炒)各15克 茯苓(去皮)黄芩(去腐)黄连(拣净)白术各10克 泽泻6克|制法=上为细末,汤浸蒸饼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~70丸,空腹时用温水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治湿热积滞内阻,胸脘痞闷,下痢或泄泻,腹痛,里急后重,或大便秘结,小便黄赤,舌苔黄腻,脉象沉实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内外伤辨》卷下}}
{{方剂|方名=《内外伤辨》卷下:枳实导滞丸|组成=大黄30克 枳实(麸炒,去瓤)神曲(炒)各15克 茯苓(去皮)黄芩(去腐)黄连(拣净)白术各10克 泽泻6克|制法=上为细末,汤浸蒸饼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~70丸,空腹时用温水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治湿热积滞内阻,胸脘痞闷,下痢或泄泻,腹痛,里急后重,或大便秘结,小便黄赤,舌苔黄腻,脉象沉实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内外伤辨》卷下}}

2023年8月20日 (日) 00:11的最新版本

《中国药典》:枳实导滞丸

组 成 枳实(炒)100g 大黄200g 黄连(姜汁炒)60g 黄芩60g 六神曲(炒)100g 白术(炒)100g 茯苓60g 泽泻40g
制 法 上八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,用水泛丸,干燥,即得。
性 状 为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;气微香,味苦。
用 法 口服,一次6~9g,一日2次。
主 治 消积导滞,清利湿热。用于脘腹胀痛,不思饮食,大便秘结,痢疾里急后重。
贮 藏 密闭,防潮。
摘 录 《中国药典》

《内外伤辨》卷下:枳实导滞丸

组 成 大黄30克 枳实(麸炒,去瓤)神曲(炒)各15克 茯苓(去皮)黄芩(去腐)黄连(拣净)白术各10克 泽泻6克
制 法 上为细末,汤浸蒸饼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每服50~70丸,空腹时用温水送下。
主 治 治湿热积滞内阻,胸脘痞闷,下痢或泄泻,腹痛,里急后重,或大便秘结,小便黄赤,舌苔黄腻,脉象沉实。
摘 录 《内外伤辨》卷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