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老汤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引《李防御五痔方》:国老汤|组成=甘草(生,锉)不拘多少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药用水1-2碗,入瓶中煎,常常熏洗患处,温热随意。|功用=|主治=解砒毒。生肌。主痔疮,以及痔疮经枯痔后已落,疮口将敛,其痒异常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引《李防御五痔方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引《李防御五痔方》:国老汤|组成=甘草(生,锉)不拘多少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药用水1-2碗,入瓶中煎,常常熏洗患处,温热随意。|功用=|主治=解砒毒。生肌。主痔疮,以及痔疮经枯痔后已落,疮口将敛,其痒异常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引《李防御五痔方》}}


{{方剂|方名=《鸡峰普济方》卷十一:国老汤|组成=桔梗3两,甘草2两。|制法=上为粗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2钱,水1盏,煎至6分,去滓,临卧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肺经积热,外感寒邪,口干喘满,咽燥肿痛,挟寒咳嗽,唾有脓血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鸡峰普济方》卷十一}}
{{方剂|方名=《鸡峰普济方》卷十一:国老汤|组成=桔梗3两,甘草2两。|制法=上为粗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2钱,水1盏,煎至6分,去滓,临卧温服。|功用=|主治=肺经积热,外感寒邪,口干喘满,咽燥肿痛,挟寒咳嗽,唾有脓血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鸡峰普济方》卷十一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古今医鉴》卷八:国老汤|异名=国老煎|组成=横纹大甘草1两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国老煎(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)。本方改为散剂,名“国老散”(见《医学心悟》)。用甘草七段,急流水一碗,浸之,炙干;又浸,又炙,以水尽为度,研细末。每服一钱,空心开水调下。|功用=|主治=悬痈。脏毒。|加减=|注意=忌煎炒、烟、酒、炙、煿、辛辣、发气等物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古今医鉴》卷八}}
{{方剂|方名=《古今医鉴》卷八:国老汤|异名=国老煎|组成=横纹大甘草1两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国老煎(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)。本方改为散剂,名“国老散”(见《医学心悟》)。用甘草七段,急流水一碗,浸之,炙干;又浸,又炙,以水尽为度,研细末。每服一钱,空心开水调下。|功用=|主治=悬痈。脏毒。|加减=|宜忌=忌煎炒、烟、酒、炙、煿、辛辣、发气等物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古今医鉴》卷八}}


{{方剂|方名=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:国老汤|组成=荆芥1两,甘草1两,藿香5钱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,温洗患处。|功用=|主治=内痔。|加减=|注意=外痔不用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}}
{{方剂|方名=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:国老汤|组成=荆芥1两,甘草1两,藿香5钱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,温洗患处。|功用=|主治=内痔。|加减=|宜忌=外痔不用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}}
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3:58的最新版本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引《李防御五痔方》:国老汤

组 成 甘草(生,锉)不拘多少。
用 法 上药用水1-2碗,入瓶中煎,常常熏洗患处,温热随意。
主 治 解砒毒。生肌。主痔疮,以及痔疮经枯痔后已落,疮口将敛,其痒异常。
摘 录 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引《李防御五痔方》

《鸡峰普济方》卷十一:国老汤

组 成 桔梗3两,甘草2两。
制 法 上为粗末。
用 法 每服2钱,水1盏,煎至6分,去滓,临卧温服。
主 治 肺经积热,外感寒邪,口干喘满,咽燥肿痛,挟寒咳嗽,唾有脓血。
摘 录 《鸡峰普济方》卷十一

《古今医鉴》卷八:国老汤

异 名 国老煎
组 成 横纹大甘草1两。
用 法 国老煎(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)。本方改为散剂,名“国老散”(见《医学心悟》)。用甘草七段,急流水一碗,浸之,炙干;又浸,又炙,以水尽为度,研细末。每服一钱,空心开水调下。
主 治 悬痈。脏毒。
宜 忌 忌煎炒、烟、酒、炙、煿、辛辣、发气等物。
摘 录 《古今医鉴》卷八

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:国老汤

组 成 荆芥1两,甘草1两,藿香5钱。
用 法 水煎,温洗患处。
主 治 内痔。
宜 忌 外痔不用。
摘 录 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