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黄丸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论述=”为“|方论选录=”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一:半黄丸|组成=黄芩1两半,南星1两,半夏1两。|制法=姜汁打糊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姜汤下30-50丸。|功用=|主治=热痰嗽。热痰留滞于内,咳嗽面赤,胸满,胸腹胁常热,惟足乍有时冷,其脉洪滑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一}}
{{方剂|方名=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一:半黄丸|组成=黄芩1两半,南星1两,半夏1两。|制法=姜汁打糊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姜汤下30-50丸。|功用=|主治=热痰嗽。热痰留滞于内,咳嗽面赤,胸满,胸腹胁常热,惟足乍有时冷,其脉洪滑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一}}


{{方剂|方名=《杂病源流犀烛)卷一:半黄丸|组成=黄芩45克 南星 半复各30克|制法=上药研末,姜汁打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用生姜汤送下30~50丸。|功用=|主治=清热化痰。主治热痰留滞于内,咳嗽面赤,胸腹胁常热,惟足乍有冷时,其脉洪滑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杂病源流犀烛)卷一}}
{{方剂|方名=《杂病源流犀烛)卷一:半黄丸|组成=黄芩45克 南星 半复各30克|制法=上药研末,姜汁打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用生姜汤送下30~50丸。|功用=|主治=清热化痰。主治热痰留滞于内,咳嗽面赤,胸腹胁常热,惟足乍有冷时,其脉洪滑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方论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杂病源流犀烛)卷一}}
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3:57的最新版本

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一:半黄丸

组 成 黄芩1两半,南星1两,半夏1两。
制 法 姜汁打糊为丸。
用 法 姜汤下30-50丸。
主 治 热痰嗽。热痰留滞于内,咳嗽面赤,胸满,胸腹胁常热,惟足乍有时冷,其脉洪滑者。
摘 录 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一

《杂病源流犀烛)卷一:半黄丸

组 成 黄芩45克 南星 半复各30克
制 法 上药研末,姜汁打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用生姜汤送下30~50丸。
主 治 清热化痰。主治热痰留滞于内,咳嗽面赤,胸腹胁常热,惟足乍有冷时,其脉洪滑者。
摘 录 《杂病源流犀烛)卷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