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气丸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
无编辑摘要
 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(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)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叶氏女科》卷一:和气丸|组成=厚朴(姜制)5钱,陈皮3钱,藿香(如炒,少用)3钱,白术(蜜炙)3钱,玄胡索3钱,枳壳(麸炒)3钱,香附5钱(童便制),草果2钱,甘草2钱,砂仁2钱,小茴2钱,木香3钱。|制法=上为末,蜜丸或为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2钱,空心白汤下。[br]如不发寒热,去草果、藿香。|功用=|主治=室女13-14岁血脉壅阻,天癸已行而忽不行,或发热,或疼痛,身体不宁,口苦面赤,寒热不定,头目晕花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叶氏女科》卷一}}
{{方剂|方名=《叶氏女科》卷一:和气丸|组成=厚朴(姜制)5钱,陈皮3钱,藿香(如炒,少用)3钱,白术(蜜炙)3钱,玄胡索3钱,枳壳(麸炒)3钱,香附5钱(童便制),草果2钱,甘草2钱,砂仁2钱,小茴2钱,木香3钱。|制法=上为末,蜜丸或为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2钱,空心白汤下。[br]如不发寒热,去草果、藿香。|功用=|主治=室女13-14岁血脉壅阻,天癸已行而忽不行,或发热,或疼痛,身体不宁,口苦面赤,寒热不定,头目晕花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叶氏女科》卷一}}


{{方剂|方名=《袖珍方》卷三:和气丸|组成=木香5钱,陈皮、藿香、缩砂。|制法=上用甘草膏子为丸,朱砂为衣。|性状=|用法=方中陈皮、藿香、缩砂用量原缺。|功用=|主治=饮酒令人不醉。主酒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袖珍方》卷三}}
{{方剂|方名=《袖珍方》卷三:和气丸|组成=木香5钱,陈皮、藿香、缩砂。|制法=上用甘草膏子为丸,朱砂为衣。|性状=|用法=方中陈皮、藿香、缩砂用量原缺。|功用=|主治=饮酒令人不醉。主酒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袖珍方》卷三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六:和气丸|组成=附子1枚(大者,去皮脐,切作4片,入硇砂1钱,面裹煨香熟,去面,只用附子,为末,硇砂别研),芫花(醋炒)1钱,牵牛子(炒)1钱。|制法=上为末,用醋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0丸,生姜汤下,不拘时候。|功用=|主治=九种心痛,及诸滞气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六}}
{{方剂|方名=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六:和气丸|组成=附子1枚(大者,去皮脐,切作4片,入硇砂1钱,面裹煨香熟,去面,只用附子,为末,硇砂别研),芫花(醋炒)1钱,牵牛子(炒)1钱。|制法=上为末,用醋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0丸,生姜汤下,不拘时候。|功用=|主治=九种心痛,及诸滞气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六}}
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3:58的最新版本

《叶氏女科》卷一:和气丸

组 成 厚朴(姜制)5钱,陈皮3钱,藿香(如炒,少用)3钱,白术(蜜炙)3钱,玄胡索3钱,枳壳(麸炒)3钱,香附5钱(童便制),草果2钱,甘草2钱,砂仁2钱,小茴2钱,木香3钱。
制 法 上为末,蜜丸或为散。
用 法 每服2钱,空心白汤下。[br]如不发寒热,去草果、藿香。
主 治 室女13-14岁血脉壅阻,天癸已行而忽不行,或发热,或疼痛,身体不宁,口苦面赤,寒热不定,头目晕花。
摘 录 《叶氏女科》卷一

《袖珍方》卷三:和气丸

组 成 木香5钱,陈皮、藿香、缩砂。
制 法 上用甘草膏子为丸,朱砂为衣。
用 法 方中陈皮、藿香、缩砂用量原缺。
主 治 饮酒令人不醉。主酒病。
摘 录 《袖珍方》卷三

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六:和气丸

组 成 附子1枚(大者,去皮脐,切作4片,入硇砂1钱,面裹煨香熟,去面,只用附子,为末,硇砂别研),芫花(醋炒)1钱,牵牛子(炒)1钱。
制 法 上为末,用醋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每服10丸,生姜汤下,不拘时候。
主 治 九种心痛,及诸滞气。
摘 录 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