泽泻汤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
无编辑摘要
 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(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)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王乐善方:泽泻汤|组成=泽泻40克,白术20克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|功用=|主治=蠲饮利湿。主素有痰饮内停,清阳不得上升所致。(美尼尔氏综合症)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王乐善方}}
{{方剂|方名=王乐善方:泽泻汤|组成=泽泻40克,白术20克。|制法=|性状=|用法=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|功用=|主治=蠲饮利湿。主素有痰饮内停,清阳不得上升所致。(美尼尔氏综合症)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王乐善方}}


{{方剂|方名=《金匮要略》卷中:泽泻汤|组成=泽泻15克 白术6克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药二味,以水300毫升,煮取150毫升,分温再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水停心下,清阳不升,浊阴上犯,头目昏眩。现用于耳源性眩晕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金匮要略》卷中}}
{{方剂|方名=《金匮要略》卷中:泽泻汤|组成=泽泻15克 白术6克|制法=|性状=|用法=上药二味,以水300毫升,煮取150毫升,分温再服。|功用=|主治=治水停心下,清阳不升,浊阴上犯,头目昏眩。现用于耳源性眩晕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金匮要略》卷中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:泽泻汤|异名=泄热泽泻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四)。|组成=泽泻 半夏 柴胡 生姜各9克 地骨皮15克 石膏24克 竹叶15克 莼心15克 茯苓 人参各6克 甘草 桂心各3克|制法=上药十二味,哎咀。|性状=|用法=以水12升,煮取3.6升,分五次服(一云水6升煮取1.8升,分三次服)。|功用=|主治=通脉泻热。治上焦有热,食后出汗,面、背、身中皆热,名日漏气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}}
{{方剂|方名=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:泽泻汤|异名=泄热泽泻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四)。|组成=泽泻 半夏 柴胡 生姜各9克 地骨皮15克 石膏24克 竹叶15克 莼心15克 茯苓 人参各6克 甘草 桂心各3克|制法=上药十二味,哎咀。|性状=|用法=以水12升,煮取3.6升,分五次服(一云水6升煮取1.8升,分三次服)。|功用=|主治=通脉泻热。治上焦有热,食后出汗,面、背、身中皆热,名日漏气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}}

2023年8月20日 (日) 00:12的最新版本

王乐善方:泽泻汤

组 成 泽泻40克,白术20克。
用 法 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主 治 蠲饮利湿。主素有痰饮内停,清阳不得上升所致。(美尼尔氏综合症)
摘 录 王乐善方

《金匮要略》卷中:泽泻汤

组 成 泽泻15克 白术6克
用 法 上药二味,以水300毫升,煮取150毫升,分温再服。
主 治 治水停心下,清阳不升,浊阴上犯,头目昏眩。现用于耳源性眩晕。
摘 录 《金匮要略》卷中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:泽泻汤

异 名 泄热泽泻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四)。
组 成 泽泻 半夏 柴胡 生姜各9克 地骨皮15克 石膏24克 竹叶15克 莼心15克 茯苓 人参各6克 甘草 桂心各3克
制 法 上药十二味,哎咀。
用 法 以水12升,煮取3.6升,分五次服(一云水6升煮取1.8升,分三次服)。
主 治 通脉泻热。治上焦有热,食后出汗,面、背、身中皆热,名日漏气。
摘 录 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