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味槐角丸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
无编辑摘要
 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(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)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一:加味槐角丸|组成=槐角 生地 当归身 黄耆各60克 川芎 阿胶各15克 黄连 条芩 枳壳 秦艽 防风 连翘 地榆 升麻各30克 白芷15克|制法=上药为末,炼蜜丸,或酒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丸,加至100丸,空腹时用温酒或米汤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治痔漏及肠风下血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一}}
{{方剂|方名=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一:加味槐角丸|组成=槐角 生地 当归身 黄耆各60克 川芎 阿胶各15克 黄连 条芩 枳壳 秦艽 防风 连翘 地榆 升麻各30克 白芷15克|制法=上药为末,炼蜜丸,或酒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丸,加至100丸,空腹时用温酒或米汤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治痔漏及肠风下血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一}}


{{方剂|方名=《保婴撮要》卷十四:加味槐角丸|组成=槐角(炒)、枳壳(麸炒)、当归、黄芩、皂角仁(炒)、猬皮(炙)、秦艽、白芷各等分。|制法=上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-2钱,水煎服;或蜜为丸服。|功用=|主治=痔疮肿痛或下血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保婴撮要》卷十四}}
{{方剂|方名=《保婴撮要》卷十四:加味槐角丸|组成=槐角(炒)、枳壳(麸炒)、当归、黄芩、皂角仁(炒)、猬皮(炙)、秦艽、白芷各等分。|制法=上为末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-2钱,水煎服;或蜜为丸服。|功用=|主治=痔疮肿痛或下血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保婴撮要》卷十四}}

2023年8月19日 (六) 23:56的最新版本

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一:加味槐角丸

组 成 槐角 生地 当归身 黄耆各60克 川芎 阿胶各15克 黄连 条芩 枳壳 秦艽 防风 连翘 地榆 升麻各30克 白芷15克
制 法 上药为末,炼蜜丸,或酒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每服50丸,加至100丸,空腹时用温酒或米汤送下。
主 治 治痔漏及肠风下血。
摘 录 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一

《保婴撮要》卷十四:加味槐角丸

组 成 槐角(炒)、枳壳(麸炒)、当归、黄芩、皂角仁(炒)、猬皮(炙)、秦艽、白芷各等分。
制 法 上为末。
用 法 每服1-2钱,水煎服;或蜜为丸服。
主 治 痔疮肿痛或下血。
摘 录 《保婴撮要》卷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