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志丸:修订间差异

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mported>入我相思门
无编辑摘要
 
文本替换 - 替换“|注意=”为“|宜忌=”
 
(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)
第1行: 第1行:
{{方剂|方名=《仁斋直指小儿方论》卷一:定志丸|组成=琥珀、茯神、远志(姜制,焙)、人参、白附子(炮)、天麻、天门冬、酸枣仁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皂子大,朱砂为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丸,好心、薄荷汤调下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惊风已退,神志未定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仁斋直指小儿方论》卷一}}
{{方剂|方名=《仁斋直指小儿方论》卷一:定志丸|组成=琥珀、茯神、远志(姜制,焙)、人参、白附子(炮)、天麻、天门冬、酸枣仁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皂子大,朱砂为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丸,好心、薄荷汤调下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惊风已退,神志未定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仁斋直指小儿方论》卷一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幼科发挥》卷二:定志丸|组成=人参1钱半,白茯神1钱半,远志1钱半,石菖蒲(炒)1钱半,酸枣仁(炒)1钱半,柏子仁1钱半,琥珀1钱,珍珠1钱,胆星1钱,铁花粉1钱,朱砂(飞)1字,麝香1字。|制法=上为末,水煮山药粉为丸,如黍米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5丸,灯心煎汤送下;更煮猪心与儿食之,以助药力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惊久成痫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幼科发挥》卷二}}
{{方剂|方名=《幼科发挥》卷二:定志丸|组成=人参1钱半,白茯神1钱半,远志1钱半,石菖蒲(炒)1钱半,酸枣仁(炒)1钱半,柏子仁1钱半,琥珀1钱,珍珠1钱,胆星1钱,铁花粉1钱,朱砂(飞)1字,麝香1字。|制法=上为末,水煮山药粉为丸,如黍米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15丸,灯心煎汤送下;更煮猪心与儿食之,以助药力。|功用=|主治=小儿惊久成痫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幼科发挥》卷二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医心方》卷三引《深师方》:定志丸|组成=人参2两,茯苓2两,菖蒲2两,远志2两,防风2两,独活2两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丸,1日2次。|功用=|主治=定风气。主恍惚健忘,怔忡恐悸,志不定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心方》卷三引《深师方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医心方》卷三引《深师方》:定志丸|组成=人参2两,茯苓2两,菖蒲2两,远志2两,防风2两,独活2两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丸,1日2次。|功用=|主治=定风气。主恍惚健忘,怔忡恐悸,志不定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心方》卷三引《深师方》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医级》卷八:定志丸|组成=人参1两,石菖蒲1两,茯神1两,远志1两,麦冬5钱,白术5钱,朱砂1钱,牛黄1钱(研)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朱砂为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丸,米饮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补心神,安魂魄,定志,除痰。主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级》卷八}}
{{方剂|方名=《医级》卷八:定志丸|组成=人参1两,石菖蒲1两,茯神1两,远志1两,麦冬5钱,白术5钱,朱砂1钱,牛黄1钱(研)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朱砂为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丸,米饮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补心神,安魂魄,定志,除痰。主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级》卷八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医碥》卷七:定志丸|组成=人参1两5钱,菖蒲1两,远志1两,茯苓1两,茯神1两,朱砂1钱,白术5钱,麦冬5钱。|制法=炼蜜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口服。|功用=|主治=补心益智,镇怯安神。主悸。思虑太甚,致心气不足,忽忽善忘,恐怯不安,梦寐不祥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碥》卷七}}
{{方剂|方名=《医碥》卷七:定志丸|组成=人参1两5钱,菖蒲1两,远志1两,茯苓1两,茯神1两,朱砂1钱,白术5钱,麦冬5钱。|制法=炼蜜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口服。|功用=|主治=补心益智,镇怯安神。主悸。思虑太甚,致心气不足,忽忽善忘,恐怯不安,梦寐不祥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医碥》卷七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叶氏女科》卷二:定志丸|组成=人参1两,远志肉(制)1两,蒲黄2两,茯苓3两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白汤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妊娠怔忡,心虚而神不安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叶氏女科》卷二}}
{{方剂|方名=《叶氏女科》卷二:定志丸|组成=人参1两,远志肉(制)1两,蒲黄2两,茯苓3两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白汤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妊娠怔忡,心虚而神不安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叶氏女科》卷二}}


{{方剂|方名=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:定志丸|组成=人参(去芦头)、白茯苓(去皮)、石菖蒲、远志(去心)、龙齿、酸枣仁(微炒)、铁粉(别研)、麦门冬(去心,焙干)、朱砂(飞过)、乳香(别研)、麝香(别研)、琥珀(别研)各等分。|制法=上为细末,次入朱砂、铁粉同研匀,绞生地黄汁浸蒸饼为丸,如梧桐子大,别用朱砂为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20丸,食后、临卧温熟水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怔忡健忘,精神恍惚,睡卧不宁,一切心疾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}}
{{方剂|方名=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:定志丸|组成=人参(去芦头)、白茯苓(去皮)、石菖蒲、远志(去心)、龙齿、酸枣仁(微炒)、铁粉(别研)、麦门冬(去心,焙干)、朱砂(飞过)、乳香(别研)、麝香(别研)、琥珀(别研)各等分。|制法=上为细末,次入朱砂、铁粉同研匀,绞生地黄汁浸蒸饼为丸,如梧桐子大,别用朱砂为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20丸,食后、临卧温熟水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怔忡健忘,精神恍惚,睡卧不宁,一切心疾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引道士陈明方:定志丸|异名=开心丸(《医心方》卷二十六引《医门方》)。|组成=菖蒲 远志(去心)茯苓各15克 人参120克|制法=上药四味,捣下筛,蜜和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6~7丸,每日五次。|功用=|主治=主心神虚怯,五脏不足,神思不安,甚则悲忧不乐,或善忘惊悸;或喜笑不休,语言无伦,朝轻暮重,或暮愈朝发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引道士陈明方}}
{{方剂|方名=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引道士陈明方:定志丸|异名=开心丸(《医心方》卷二十六引《医门方》)。|组成=菖蒲 远志(去心)茯苓各15克 人参120克|制法=上药四味,捣下筛,蜜和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6~7丸,每日五次。|功用=|主治=主心神虚怯,五脏不足,神思不安,甚则悲忧不乐,或善忘惊悸;或喜笑不休,语言无伦,朝轻暮重,或暮愈朝发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引道士陈明方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寿世保元》卷五:定志丸|组成=远志(甘草水浸,去心)2两,石菖蒲2两,人参1两,白茯神(去木)2两,黄柏(酒炒)2两,蛤粉(炒)1两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朱砂为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0丸,空腹米汤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白浊经年不愈,或时梦遗,形体瘦弱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寿世保元》卷五}}
{{方剂|方名=《寿世保元》卷五:定志丸|组成=远志(甘草水浸,去心)2两,石菖蒲2两,人参1两,白茯神(去木)2两,黄柏(酒炒)2两,蛤粉(炒)1两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朱砂为衣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30丸,空腹米汤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白浊经年不愈,或时梦遗,形体瘦弱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寿世保元》卷五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儒门事亲》卷十二:定志丸|组成=柏子仁、人参、茯苓、远志(去心)、茯神、酸枣仁。|制法=上为末,酒糊为丸,如小豆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-70丸,生姜汤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安魂定魄。主落马堕井,或因打扑,便生心恙者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儒门事亲》卷十二}}
{{方剂|方名=《儒门事亲》卷十二:定志丸|组成=柏子仁、人参、茯苓、远志(去心)、茯神、酸枣仁。|制法=上为末,酒糊为丸,如小豆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-70丸,生姜汤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安魂定魄。主落马堕井,或因打扑,便生心恙者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儒门事亲》卷十二}}

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十六引《卫生家宝》:定志丸|组成=远志1两(去心),天门冬(去心)半两,茯苓半两,麦门冬(去心)半两,茯神半两,龙骨半两,巴戟半两,泽泻半两,辰砂1钱。|制法=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20丸,空腹、食后、夜卧以麦门冬汤或开水送下,人参汤送下尤妙。|功用=|主治=心气不足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普济方》卷十六引《卫生家宝》}}
{{方剂|方名=《普济方》卷十六引《卫生家宝》:定志丸|组成=远志1两(去心),天门冬(去心)半两,茯苓半两,麦门冬(去心)半两,茯神半两,龙骨半两,巴戟半两,泽泻半两,辰砂1钱。|制法=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20丸,空腹、食后、夜卧以麦门冬汤或开水送下,人参汤送下尤妙。|功用=|主治=心气不足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普济方》卷十六引《卫生家宝》}}


{{方剂|方名=《古今录验》引陈明方(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):定志丸|异名=开心丸、远志丸|组成=菖蒲2分,远志(去心)2分,茯苓2分,人参3两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开心丸(《医心方》卷二十六引《医门方》)、远志丸(《扁鹊心书·神方》)。|功用=|主治=益心强志,令人不忘。主心气不定,五脏不足,甚者忧愁悲伤不乐,忽忽喜忘,朝愈暮剧,或暮愈朝发,发则狂眩。能近视,不能远视。|加减=|注意=忌酢物、羊肉、饧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《医方集解》:此手少阴药也。人参补心气,菖蒲开心窍,茯苓能交心气于肾,远志能通肾气手心。心属离火,火旺则光能及远也。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古今录验》引陈明方(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)}}
{{方剂|方名=《古今录验》引陈明方(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):定志丸|异名=开心丸、远志丸|组成=菖蒲2分,远志(去心)2分,茯苓2分,人参3两。|制法=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|性状=|用法=开心丸(《医心方》卷二十六引《医门方》)、远志丸(《扁鹊心书·神方》)。|功用=|主治=益心强志,令人不忘。主心气不定,五脏不足,甚者忧愁悲伤不乐,忽忽喜忘,朝愈暮剧,或暮愈朝发,发则狂眩。能近视,不能远视。|加减=|宜忌=忌酢物、羊肉、饧。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《医方集解》:此手少阴药也。人参补心气,菖蒲开心窍,茯苓能交心气于肾,远志能通肾气手心。心属离火,火旺则光能及远也。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古今录验》引陈明方(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)}}


{{方剂|方名=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一:定志丸|组成=远志(去心芦净,以甘草汤煮)、石菖蒲、白茯苓、人参、山药。|制法=上打糊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-60丸,食远白汤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心气不足,脾弱不能摄精,心肾不交,小便白浊。|加减=|注意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论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一}}
{{方剂|方名=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一:定志丸|组成=远志(去心芦净,以甘草汤煮)、石菖蒲、白茯苓、人参、山药。|制法=上打糊为丸。|性状=|用法=每服50-60丸,食远白汤送下。|功用=|主治=心气不足,脾弱不能摄精,心肾不交,小便白浊。|加减=|宜忌=|规格=|贮藏=|方解=|选录=|备注=|来源=|摘录=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一}}

2023年8月20日 (日) 00:06的最新版本

《仁斋直指小儿方论》卷一:定志丸

组 成 琥珀、茯神、远志(姜制,焙)、人参、白附子(炮)、天麻、天门冬、酸枣仁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制 法 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皂子大,朱砂为衣。
用 法 每服1丸,好心、薄荷汤调下。
主 治 小儿惊风已退,神志未定。
摘 录 《仁斋直指小儿方论》卷一

《幼科发挥》卷二:定志丸

组 成 人参1钱半,白茯神1钱半,远志1钱半,石菖蒲(炒)1钱半,酸枣仁(炒)1钱半,柏子仁1钱半,琥珀1钱,珍珠1钱,胆星1钱,铁花粉1钱,朱砂(飞)1字,麝香1字。
制 法 上为末,水煮山药粉为丸,如黍米大。
用 法 每服15丸,灯心煎汤送下;更煮猪心与儿食之,以助药力。
主 治 小儿惊久成痫。
摘 录 《幼科发挥》卷二

《医心方》卷三引《深师方》:定志丸

组 成 人参2两,茯苓2两,菖蒲2两,远志2两,防风2两,独活2两。
制 法 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每服5丸,1日2次。
主 治 定风气。主恍惚健忘,怔忡恐悸,志不定。
摘 录 《医心方》卷三引《深师方》

《医级》卷八:定志丸

组 成 人参1两,石菖蒲1两,茯神1两,远志1两,麦冬5钱,白术5钱,朱砂1钱,牛黄1钱(研)。
制 法 上为末,炼蜜为丸,朱砂为衣。
用 法 每服50丸,米饮送下。
主 治 补心神,安魂魄,定志,除痰。主
摘 录 《医级》卷八

《医碥》卷七:定志丸

组 成 人参1两5钱,菖蒲1两,远志1两,茯苓1两,茯神1两,朱砂1钱,白术5钱,麦冬5钱。
制 法 炼蜜为丸。
用 法 口服。
主 治 补心益智,镇怯安神。主悸。思虑太甚,致心气不足,忽忽善忘,恐怯不安,梦寐不祥者。
摘 录 《医碥》卷七

《叶氏女科》卷二:定志丸

组 成 人参1两,远志肉(制)1两,蒲黄2两,茯苓3两。
制 法 上为末,炼蜜为丸。
用 法 白汤送下。
主 治 妊娠怔忡,心虚而神不安者。
摘 录 《叶氏女科》卷二

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:定志丸

组 成 人参(去芦头)、白茯苓(去皮)、石菖蒲、远志(去心)、龙齿、酸枣仁(微炒)、铁粉(别研)、麦门冬(去心,焙干)、朱砂(飞过)、乳香(别研)、麝香(别研)、琥珀(别研)各等分。
制 法 上为细末,次入朱砂、铁粉同研匀,绞生地黄汁浸蒸饼为丸,如梧桐子大,别用朱砂为衣。
用 法 每服20丸,食后、临卧温熟水送下。
主 治 怔忡健忘,精神恍惚,睡卧不宁,一切心疾。
摘 录 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

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引道士陈明方:定志丸

异 名 开心丸(《医心方》卷二十六引《医门方》)。
组 成 菖蒲 远志(去心)茯苓各15克 人参120克
制 法 上药四味,捣下筛,蜜和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每服6~7丸,每日五次。
主 治 主心神虚怯,五脏不足,神思不安,甚则悲忧不乐,或善忘惊悸;或喜笑不休,语言无伦,朝轻暮重,或暮愈朝发。
摘 录 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引道士陈明方

《寿世保元》卷五:定志丸

组 成 远志(甘草水浸,去心)2两,石菖蒲2两,人参1两,白茯神(去木)2两,黄柏(酒炒)2两,蛤粉(炒)1两。
制 法 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朱砂为衣。
用 法 每服30丸,空腹米汤送下。
主 治 白浊经年不愈,或时梦遗,形体瘦弱。
摘 录 《寿世保元》卷五

《儒门事亲》卷十二:定志丸

组 成 柏子仁、人参、茯苓、远志(去心)、茯神、酸枣仁。
制 法 上为末,酒糊为丸,如小豆大。
用 法 每服50-70丸,生姜汤送下。
主 治 安魂定魄。主落马堕井,或因打扑,便生心恙者。
摘 录 《儒门事亲》卷十二

《普济方》卷十六引《卫生家宝》:定志丸

组 成 远志1两(去心),天门冬(去心)半两,茯苓半两,麦门冬(去心)半两,茯神半两,龙骨半两,巴戟半两,泽泻半两,辰砂1钱。
制 法 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每服20丸,空腹、食后、夜卧以麦门冬汤或开水送下,人参汤送下尤妙。
主 治 心气不足。
摘 录 《普济方》卷十六引《卫生家宝》

《古今录验》引陈明方(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):定志丸

异 名 开心丸、远志丸
组 成 菖蒲2分,远志(去心)2分,茯苓2分,人参3两。
制 法 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 法 开心丸(《医心方》卷二十六引《医门方》)、远志丸(《扁鹊心书·神方》)。
主 治 益心强志,令人不忘。主心气不定,五脏不足,甚者忧愁悲伤不乐,忽忽喜忘,朝愈暮剧,或暮愈朝发,发则狂眩。能近视,不能远视。
宜 忌 忌酢物、羊肉、饧。
方论选录 《医方集解》:此手少阴药也。人参补心气,菖蒲开心窍,茯苓能交心气于肾,远志能通肾气手心。心属离火,火旺则光能及远也。
摘 录 《古今录验》引陈明方(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)

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一:定志丸

组 成 远志(去心芦净,以甘草汤煮)、石菖蒲、白茯苓、人参、山药。
制 法 上打糊为丸。
用 法 每服50-60丸,食远白汤送下。
主 治 心气不足,脾弱不能摄精,心肾不交,小便白浊。
摘 录 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一